“十五五”安全生产发展专项规划.docx
“十五五”安全生产发展专项规划为有效保障全区生产安全和运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十五五”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结合区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一)“十四五”期间主要工作成效“十四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单位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安全防范工作,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1 .梳理应急管理权责“十四五”期间,印发全区应急管理系统权责清单通用目录暨区应急管理局权责清单,共梳理权责事项392条,在省行政权力事项动态管理系统予以录入、发布。根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和部门职能变化情况,对权责清单实施动态管理。出台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并推动建立街道、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明确从区级层面到镇街层面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实现领导干部履职“一纸清”。2 .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十四五”期间,组织对辖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生产培训。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放管服”改革方针,把安全检查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讲和教育培训相结合,送法到企业,普法到企业,向企业送发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强化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3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十四五”期间,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严抓执法检查,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对隐患实行“零容忍”。将危化品安全监管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在全区化工危险品企业持续开展反“三违”行动。对全区重点监管危化品企业、加油站、涉氨制冷企业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指导和服务,助力企业查隐患、排风险、防事故。开展餐饮场所、建筑工地、酒店、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专项治理。为破解餐饮场所安全隐患大量存在、监管力量不足、巡查专业性不强、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等难题,实施安全检查服务外包,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家对全区餐饮场所燃气隐患进行排查。4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建设“十四五”期间,按照市“一三一四”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要求,在学校、社区、企业建设基层应急能力综合信息平台,该平台融合本区域内的隐患部位和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和应急物资、应急队伍培训三项准备;建立值班和监测预警系统,掌握初期响应和处置、组织疏散和逃生、信息报告和通报、配合救援和宣教四项能力。5 .强化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十四五”期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全员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辖区重点行业领域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安全培训覆盖率达到100%o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o“十四五”期间,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强化安全生产宣教培训。组织安全生产知识“云课堂”线上培训,通过“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大众网海报新闻等,收看“安全生产大家谈”云课堂节目,丰富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以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在公共场所开展警示宣传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送具有典型代表的生产安全事故警示片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利用宣传栏张贴宣传挂图、海报,利用电子屏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组织安全监管人员、安全专家进机关、进企业,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安全常识。(二)“十四五”期间存在的问题1 .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尚未形成全区风险监测预警不够完善,监测预警信息未能实现数据实时互联互通,风险感知网络覆盖不够,预防能力不足,无法及时、动态掌握各方面运行状况,难于准确、提前预判风险,监测预警水平有待提升。2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有待完善行业监管、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与作用发挥还不够,相关责任制度体系还有待细化、优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尚未完全落实,安全生产内生动力不足,自身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3 .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仍然偏弱企业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意识差、能力低,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安全技术与管理基础薄弱。社会公众对安全生产工作参与率不高,安全知识宣传普及范围、深度和力度有待加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还有待提高。(三)“十五五”时期面临的形势1 .机遇“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市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进世界城市体系前列的重要时期,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快速发展,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全区居民群众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2 .挑战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监管体制与机制、应急救援能力、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仍存在诸多挑战。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事故时有发生;经济下行造成企业安全保障条件欠缺;城区建筑结构日趋复杂,城市建设、轨道交通、油气输送管道、危旧房屋、电梯设备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风险突出,安全管理难度增大。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突出“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查风险、除隐患、防事故”的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二)基本原则1 .依法管理,科技支撑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安全生产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效能、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等。2 .源头管控,精准治理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实施精准治理,做到预警发布精准、监管执法精准、抢险救援精准。3 .防救结合,社会协同根据灾害防治职责分工,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作用,加强教育培训、公益宣传,提高群众风险辨识、隐患排查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自救互救能力。三、主要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切实解决思想认知不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和抓落实存在很大差距、没有树立正确政绩观、片面追求GDP等突出问题;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健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持续加强基础建设,大力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厘清行业监管、综合监管职责,建立完善属地管理与行业监管沟通渠道。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防范和遏制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主动性、自觉性。强化基层安全监管队伍能力建设。通过统筹使用、内部调剂、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基层单位配备齐全专职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和专职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协管工作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员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绩效考核、优胜劣汰机制,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员的信息员、情报员、宣传员、督导员“四员”作用。推广应用科技化手段,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差异化监管与精准执法提供有效支撑。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案卷评查、互查交流等,提高业务能力素质。定期组织创新工作评选,鼓励推广新型实用的创新亮点工作。(二)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1 .危险化学品贯彻落实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各项制度措施落地见效。全面排查管控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各环节存在的系统性安全风险,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全面建成并规范运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积极推广应用泄漏检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微通道反应器等先进技术装备,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独栋厂房限人、二道门防人”工程,进一步提升危险化学品企业自动化控制水平。加快新材料应用和新技术研发,研究生产过程危险化学品在线量减量技术路线和储存数量减量方案,开发以低毒性、低反应活性的化学品替代高危险性化学品的工艺路线,开展缓和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弱化反应条件的技术改造。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外溢安全评估,充分考虑风险外溢、风险叠加等因素,模拟构建巨灾情景,完善落实相应安全防控措施。严格高风险化工项目准入条件。深入开展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深化精细化工企业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能力,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企业,新入职的主要负责人和主管生产、设备、技术、安全的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化学、化工、安全等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中级及以上职称,新入职的涉及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操作人员必须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中等及以上职业教育水平,新入职的涉及爆炸危险性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化工类大专及以上学历,危险化学品企业要按规定配备化工相关专业注册安全工程师。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精准监管执法,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集中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打非治违”。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队伍监管能力,运用“互联网+监管”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水平。强化社会化技术服务能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2 .消防集中开展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工程,健全完善党委政府消防工作领导责任、深入推动行业部门消防安全监管责任、全面落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长效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落实标识管理,老旧小区实行“一区一策”治理,加强综合执法和联合管理,严格依法依规查处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和疏散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和安全疏散的行为,建立警示曝光机制。充分运用人防、技防、物防等消防安全保障机制,为全区“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创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全面提升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地下轨道交通、石油化工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能力,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整治老旧场所及新材料新业态等突出风险,聚焦老旧小区、电动车、外墙保温材料、彩钢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城乡接合部、物流仓储等突出风险,全面落实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推动畅通房屋维修资金保障渠道。加强重点行业消防安全管理,教育、宗教、民政、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等重点行业部门建立完善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整治目标任务,打造示范标杆单位,实施示范引领,推动本系统单位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出台微型消防站队员优抚优待、激励保障等配套政策。推行城市消防大数据管理,建设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及区域性隐患火灾风险。积极推动基层消防管理信息化共建共治。深化落实微型消防站“一呼百应”机制。实施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消防安全素质教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