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十五五”时期是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是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强省会和“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极为关键的五年;是历下区加快建设国际化一流中心城区极其重要的五年。为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教育和体育体系,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根据市“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市“十五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市历下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十四五”以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国家、省、市教育大会精神,凝聚各方力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教育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一)从严治党开启新征程。广泛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推进党建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讲政治、守规矩意识明显提升。加强学校组织建设,新建12个党总支、13个党支部,全系统党小组208个。全面推进“两覆盖”工作,开辟党建“绿色通道”,成立了25个联合党支部。推行党支部评星定级制度,评选表彰五星级党组织16个,四星级以上党组织占比超过80%。强化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人抓、抓得牢、有成效。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与湘西永顺、重庆武隆建立、完善了五大帮扶机制。(二)立德树人取得新提升。全面推进学校三年德育规划,评选出6个最佳德育规划,25个优秀德育规划。深化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建立了7个德育项目合作体,燕柳小学德育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典型。成立历下区校园足球训练营,遴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5所。开展了“心理健康进校园”活动,建立了341人的心理咨询师队伍。举办中小学班级合唱节、师生艺术展演,学生身体、心理、审美情趣等方面全面发展。建立“创客空间”和“区级创客活动中心”,获省级科技类大赛一等奖15项,11所学校获评“市中小学创客空间”,科技创新意识大幅度提高。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获省级信息化教学成果一等奖15项,市级一等奖33个。全面推行“智慧教室+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本课堂、高效课堂。2016年以来,全市6所推荐生热点学校中,历下区被录取人数均占66%以上;信息技术学考合格率、体育学考满分率均列市第-O音乐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平均分名列市第一,在省、市艺术节、合唱节和艺术展演等活动中,连年荣获“优秀组织奖”。被评为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县级优秀组织单位。(三)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全面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选聘校长61人,提拔使用34名校级干部,完成103名副校长和251名中层管理人员的选聘工作,建立了314人的后备人才库,形成历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深化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全面铺开。深化“教育英才五名工程”,打造了70人的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团队。(四)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学前教育普惠程度大幅提升,制定实施了两期三年行动计划,全区幼儿园达109所,学前三年和学前一年入园率100%的成果进一步巩固。12所学校评为首批市三类学校培育校;成立甸柳一小教育集团和6个幼教集团,探索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深化与山大和山师基础教育集团合作机制,多所学校整体委托管理。将非法办学综合治理纳入“区一街道一社区”三级治理体系,成立多部门联合执法小组,建立民办教育协作体,委托第三方开展办学水平评估,民办教育更加规范,评定5A级学校8所,4A级学校16所。职业教育坚持厚德强技,8门课程立项为省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全国、全省中职院校技能大赛中再获佳绩。公益为先,构建覆盖老中青幼四类群体的课程体系,实现了社区教育无缝隙、全覆盖,历下区被评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慧爱父母讲堂”被评为全国全民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五)教育服务达到新水平。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将幼儿园纳入督学责任区范畴,制定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意见,聘任第四届责任督学118名。加大学位供给,编制历下区基础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规划(20182020年),2017年以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44所,增加学位3.9万个,学校及幼儿园布局更加合理,有效缓解了我区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积极推进午间配餐及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近2万家庭直接感受到历下教育的温度。(六)群众体育迈上新台阶。不断改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环境和条件,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健身需求。建成千佛山公园6000米健身步道、燕翅山、牧牛山等山体健身公园,新建19处社区健身中心、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新增、维修健身器材5400余件,全力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年均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50多名,历下区体育进社区活动覆盖率达到100%。坚持体教融合发展,拓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渠道和平台。加快新型体校的建立,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业余训练网点建设,畅通青少年体育教育和培训的机制。在市第七届青少年运动会上,我区取得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双第一的好成绩。二、目前形势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五五”时期,教育体育事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都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教育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无可替代。教育是最重要的民生事项之一,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必须下大力气推动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群众。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区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教育设施资源不足,教师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历下区作为人口输入型城区,教育资源不足矛盾更加突出,历史欠账多,人口、户籍、教育设施建设标准等一系列新政策带了更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是高质量教育体系还不健全,与历下区高质量发展步伐还不一致。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与国内先进发达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三是教师队伍的规模、结构、质量还需要提升优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教育优质均衡距离百姓期望仍有差距;四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完善,公共体育资源、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体育设施共享程度较低。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及省、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高质量稳步提升主基调。以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推进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公平、优质、现代化的新时代教育体系和全面、融合、普惠性的体育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体育。(二)基本原则。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领导教育体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加强教体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掌握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教育体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教育体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保障每个孩子平等受教育权益。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体育问题,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创新做好“双减”政策落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深化放管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3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加快建设国际化一流中心城区的重要先手棋,牢固树立强区必先强教的理念,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牢牢把握教育质量生命线地位,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育人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4 .坚持统筹协调推进。主动服务和融入经济社会建设大局,统筹教育和体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协调发展。统筹教育资源配置,加快缩小区域差距、校际差距,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科学定位、贯通衔接,突出特色、锤炼优势。统筹发展与安全,注重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三)主要目标。加快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投入保障,加强改革创新,锚定“全市标杆、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爱学课堂等教育教学改革创全国品牌,努力建成优质均衡、高水平、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形成具有“齐鲁韵致、泉城风格、历下特色”的教育新格局。全区基础教育将更加普及,区域教育更加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达到教育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建成学习型城区和基础教育发展高地。继续保持学前三年和学前一年入园率100%成果,普惠幼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分布和容量配置更加合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础教育各项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前列。高中教育特色更加鲜明,艺术类教育特色突出。职业教育职业性、时代性更强,特殊教育生存技能突出,社区教育更加智慧化,民办教育更加规范。教育人才队伍更加优质。师德师风成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幼儿园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义务教育阶段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高中阶段教育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例分别提升到90%、98%、65%o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实施机制不断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的格局基本形成。教育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进程持续加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认真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事业深度融合,市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巩固,体育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到2030年,全区经常参加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2%,体育进社区活动覆盖率100%,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0%O四、主要任务(一)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教体系统党的建设,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以高质量党建统领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1 .构建党全面领导教体事业的工作格局。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完善教体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形成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完善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决策机制,落实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完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等制度,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研究教体工作情况纳入年终述职的重要内容,构建各部门协同推进教育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机制。2 .提高教体系统党建工作质量。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将党的领导融入学校治理各环节,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与业务工作同步推进。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规范党组织设置,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和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学校党支部评星定级和党员量化赋分工作为抓手,借助支部建设“达标创优”工程,规范提升基层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