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党委工作报告.docx
XX镇党委工作报告坚持科学发展砺志跨越前进为实现XX全面崛起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XX镇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10月7日)各位代表、同志们: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XX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研究部署今后五年工作任务和主要举措,选举产生中共XX镇第三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进一步组织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圆满完成镇“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实现XX全面崛起而努力奋斗。现在,我代表中共XX镇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过去的五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牢牢把握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富民强镇”这个总体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指标,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镇经济社会呈现了又好又快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我们坚持把财政税源培植作为突出任务,大力发展实施工业兴镇战略,积极加快发展三产服务业,促进了全镇财政税收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提升了全镇综合实力。全镇gdp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2.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1亿元,年均递增155%;财政收入由110万元增长到2400万元,年均递增126%;2009年XX在全市乡镇综合排名中名列第16位,首次跻身全市二十强乡镇行列。2、工业经济持续攀升。我们把项目建设和园区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强势推进,工业经济总量实现了快速跃升。2010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6.5亿元,较2006年翻两番;完成规模工业产值4.8亿元,较2006年翻三番;实现规模工业固定资产投入6.3亿元,较2006年翻三番。五年来,新引进和培育规模工业企业15家,其中亿元企业5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3家。3、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我镇始终突出招商引资的主导地位,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2006年以来,全镇新引进企业34家,其中总投资11亿元的新万兴、总投资5亿元的中陶实业和恒新陶瓷、总投资7亿元的中瓷万达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引进落户或建成投产,为全镇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后劲。4、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始终把园区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努力克服用地、资金、拆迁等要素制约,扎实苦干,实现园区规模质的突破。陶瓷园区占地面积已达到4600亩,拉开了“两纵三横”的路网框架,实现了“六通一平”。园区落户企业14家,11家企业投产,4家企业在扩建,园区工业产值占到全镇工业产值的百分九十以上。同时,园区企业知名度不断提升,产品档次不断升级。新万兴生产的“万茂”、“凯蒂斯”系列产品被列为全国免检产品和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中瓷万达生产的“福尔康”瓷豉被评为“全国十大城镇品牌”。省、市、县多个现场会均把XX陶瓷园区作为参观点,来自河南、安徽等外省及安陆、襄樊、天门等省内等地六十多多个党政代表前来参观考察;湖北日报、黄冈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均对XX陶瓷产业园的发展进行了宣传报道。5、第三产业全面提速。我们坚持、二、三产业互动并进的发展战略,抢抓陶瓷园区快速发展和XX县区东移的历史机遇,依托镇地处县经济开发区的有利战略地位,积极推进三产服务业协调发展。宝骏汽修、佳怡物流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型企业成功引进落户。我镇辖区内从事服务业的各类市场主体有1860户,比五年前翻两番,从业人员达到7780人;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亿元,比五年前增长387%0(二)、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人居环境呈现新面貌。1、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五年来,我们以农业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构筑具有XX特色的农业经济框架,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近三年,全镇农业项目投入6700万元,改造整理农田土地3万多亩,建成了清江贩、四十八围地区两大高产农田示范片,改变了我镇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局面,使我镇农业快速从传统型向“高产、优质、高效”型转变,为全镇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2、产业调整卓有成效。全镇把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兴农,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农村工作重点。“十一五”期间,新发展中高效作物面积3800亩,其中油茶面积600亩,苗圃面积200亩;甜叶菊面积200亩,葡萄、无籽西瓜等水果种植面积300亩;发展水产养殖两2.7万亩,2010年水产业产值达到1.43亿元,纯利润4000万元,户均增收4万多元;发展养猪基地5个、养鸡基地3个,全镇各类专业养殖户达到38户。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的收入渠道日趋多样化,由单一的粮食收入转变为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务工等多渠道收入,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3、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06年以来,根据各村不同的地域位置、产业特点,初步制定了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全面开展了“三保四清五改”工作,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目前,范铺、野塘嘴等村已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与评审,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要求,在全镇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4、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我们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农业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全镇共投入资金5600万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利用上级安全饮水工程,修建自来水厂8个,基本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二是新修、改建县乡道路156公里,通村公路123公里,硬化村内街巷道18公里。全镇45个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大家最为关注的清薪线马上动工建设,预计年底可实现通车。三是新建、改造大小泵站35处,新修水渠31公里。(三)、民生保障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1、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镇科教文卫计生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事业与时俱进,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先后投入450万元新建教学楼(综合楼)6幢,改造危房13栋。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投入21万元新建镇文化站已投入使用,投入22万元建成村级图书室36个,配置图书近18万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安装数字电视9700户,为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础。卫生事业不断推进,投入369万元完善医疗设施,新增卫生医疗设备,建成村卫生站12个,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水平,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水平,落实奖励扶助,强化利益导向,严格执行处罚,转变生育观念,遏制违法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o以内。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圆满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2、保障政策有效落实。五年来,镇党委、政府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落实到位。切实加强五保、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实现了应保尽保,补助标准按照上级要求逐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2010年底新农合参合人数为52378人,参合率为95.3%,超额完成了县里下达的任务。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已全面启动。3、平安建设成效显著。平安创建工作全面开展,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坚持惩防并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治安巡逻队队伍建设,有力地威慑和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坚持堵疏并举,健全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完善镇、村、个人调解等多个层调解网络,采取领导包案、定点接访、一案一策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落实对刑释解教人员和镇内矫正对象的管控教育举措。着力开展以预防为主,检查整改相结合的安全生产工作。(四)、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党的建设得到加强。1、党委建设进一步加强。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地方党委建设的意见的有关要求,狠抓党委自身建设不放松,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做到有学习计划、有学习内容、有中心发言、有集体讨论,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和驾驭全局、统揽全局的能力。坚持和完善党委会议事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健全了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村制度,规定班子成员要负责帮助挂点村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廉洁勤政的好作风,努力打造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领导核心。2、基层组织建设卓有成效。五年来,先后投资230万元,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5个,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站(点)43个,实现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农党网全覆盖。圆满完成了村班子换届选举,选好配强了村级领导班子。着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后配干部126名。06年以来,先后选配大学生村干部7名,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五年来,共发展党员198名。健全完善了村级管理制度,初步实现了村级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健全完善了村级民主议事规则,加强了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从2006年至2010年,共查结上访各类违纪案件18起,给予党纪处分16人,其中开除党籍6人。同时狠抓党管武装不放松,统战、妇联、青年、工会和老干部工作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XX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为我们实现XX全面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XX县区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的团结拼搏,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XX镇第二届委员会,向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艰苦努力、付出辛勤汗水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向给予我们真诚理解和鼎力支持的全体老干部、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实力不强、经济基础薄弱仍然是制约XX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龙头型的大企业和大项目较少,大企业的支撑作用和辐射功能不强;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还不快,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四是集镇建设步伐还不够快,土地等瓶颈制约还未能突破;五是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仍然较大;六是因征地拆迁、权益保障、生态环境等引发的社会矛盾还很多;七是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仍然不够;八是少数党员干部缺少开拓创新精神,不能较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今后五年,是XX“十二五”规划实施期,是推动我镇农业产业化的五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五年,是建设东城XX县区的关键五年,是我镇走工业强镇的关键五年,搞好这五年工作,对推进XX跨越式发展、实现全面崛起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确目标任务,创新发展思路,强化措施,用大气魄、大动作、大步伐全面推进各项事业。(一)、今后五年全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会议精神XX县区委、县政府重要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新XX为总体目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团结拼搏,实现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快富民兴镇步伐。(二)、今后五年全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的总体目标,坚持“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抢抓“三大机遇”,盘好“四大产业”,实现“五大跨越”。即: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东城XX县区、新农村建设两个重点;抢抓大别山试验区、XX县区建设、乡村旅游三大机遇;盘强陶瓷产业、盘活商贸业和乡村旅游业、盘大特色板块农业;实现城建有亮点、工业有块头、农业有特色、商贸有活力、XX有形象五大跨越。(三)、今后五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76.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34.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68%;财政收入达到年均递增70%OO(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