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三年级《鞋底花纹的启示》教案.docx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鞋底花纹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鞋底的花纹,了解其作用。认识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鞋底花纹、进行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摩擦力的概念,了解鞋底花纹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2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鞋底花纹的图片、不同粗糙程度的木板、弹簧测力计、钩码、多媒体课件等。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笔记本。五、教学过程L导入新课展示一些不同鞋底花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鞋底花纹有什么特点。提问:为什么鞋底要有花纹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3 .探究新知观察鞋底花纹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鞋底花纹,并用手摸一摸,感受鞋底的粗糙程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鞋底花纹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鞋底花纹可以增加摩擦力,防止滑倒。认识摩擦力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例如,将手放在桌面上,轻轻向前推动,感受手与桌面之间的阻力;或者将一本书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拉动,感受书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教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即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假设。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实验设计:准备两块不同粗糙程度的木板,将一个钩码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钩码,测量在不同木板上拉动钩码所需的力的大小。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4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如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汽车刹车、鞋底防滑等,分析其中摩擦力的作用。5 .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的概念、鞋底花纹的作用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摩擦力,它们是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查阅资料,了解摩擦力在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观察鞋底花纹、进行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认识了摩擦力的概念,了解了鞋底花纹的作用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掌握了知识。同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够规范,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够深入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