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研讨发言材料7篇供参考.docx
-
资源ID:1816626
资源大小:35.36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研讨发言材料7篇供参考.docx
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研讨发言材料(共7篇)目录篇一、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研讨发言材料2篇二、基层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专项工作调研报告3篇三、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7篇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情况汇报15篇五、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心得体会21篇六、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汇报材料23篇七、国有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26篇一、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研讨发言材料今年以来,X县纪委监委围绕乡村振兴总体部署和阶段性任务,全链条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直职能部门责任,突出政治监督,坚持问题导向,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持续推动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走深走实。强化政治监督,确保政治责任压实。县纪委监委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政治监督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乡村振兴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目前开展4次政治监督,通过政治监督,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政治责任,推动各级各部门抓紧抓实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强化专项监督,确保专项整治做深。高效贯通“室组地”联动监督、“组组”协同监督、“地地”交叉监督,今年以来开展13次监督检查,推动整改问题13项。同时,充分发挥巡察利剑功能,县委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纳入巡察监督重点内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信访矛盾集中、乡村振兴项目多、资金使用量大的村社,开展专项巡察,有力推动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强化引导教育,确保促改促治见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坚持把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教育贯穿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全过程,目前开展正反警示教育48场次。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县纪委监委深入分析乡村振兴领域突出问题发生的根源、原因和过程,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总结工作推进、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中发现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形成专项整治工作清单,向相关单位下发落实工作提示函纪检监察建议书,向领导班子成员下发工作提醒函廉政风险提醒函推动以案促改促建促治告知书,督促相关单位和领导班子成员举一反三、履行主体责任、完善制度、改进措施、防控风险、落实工作。同时,结合清廉村居建设工作,督促职能部门、乡(镇)、村三级层层落实主体责任,认真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动移风易俗等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务实基础。篇二、基层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专项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乡村振兴部署要求,以乡风文明建设“八大行动”为抓手,充分激发乡村文化创新活力,大力提升干部群众精气神,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然而,与中央和省市乡风文明建设要求和乡村振兴战略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亟待加以解决。一、存在问题一是观念转变不够彻底。一些乡村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注重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对乡风文明建设抓得还不够有力。个别干部对“大操大办”等不正之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人家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为避免引起矛盾,而不问不管,甚至有的还参与其中。部分群众对乡风文明建设热情不高,认为经济收入才是最重要的,无闲暇时间观看文艺作品、参与文化演出。二是工作推进不够均衡。在贫困村或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和精神扶贫的宣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在非贫困村或一些偏远乡村,因缺乏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和器材缺失,村庄面貌环境基本没有多大改变,群众反映强烈,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缓慢。三是陈规陋习依然存在。有的相互攀比,大摆婚庆宴席,大收高价彩礼;有的讲究排场,大搞封建迷信,大办豪华葬礼。有的道德观念缺失,不尽赡养义务、不孝顺老人等,不良社会风气、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婚事消费方面,个别家庭结婚花费甚大,同时,农村人情消费也在不断攀升,这种现象的蔓延,不仅增加了农民经济负担,也深刻影响着农村群众价值观。四是文化供给相对匮乏。个别乡村文化服务设施后期日常维护和管理使用不够经常,有些村图书室布满灰尘,有的农家书屋改作他用,有的文化设备从来没有启封,有的活动室常年上锁,其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大打折扣。部分乡村因集体经济薄弱、专业人才缺乏等原因,开展文化活动不经常、不深入,仅限于春节、国庆和各村庙会等重大节日,文化服务也以传统的戏曲、广场舞为主,文艺作品稀少,农民晚上最重要的文化生活还是以看电视、玩手机为主,文化生活十分单调贫乏。五是规章机制还不健全。一些机制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措施,执行的力度均衡不一,尊老爱幼、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等良好家风还缺乏一定的评价标准,红白理事会作用发挥还不明显,广大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在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中,存在政府在干、群众在看的现象;个别群众只知索取,不愿奉献,农民的主体责任没有得到体现,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风文明建设进程。二、对策建议一是坚持党建引领,转变思想观念。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积极组织乡村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省市县乡风文明建设部署要求,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民夜校等渠道,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辨别是非、美丑、荣辱的能力,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村优秀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作用,定期开展基层党员主题文化教育,采用党员联系户、党员积分制等形式,调动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二是强化宣传教育,破除陈规陋习。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广播、电视、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和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传统教育阵地,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奢靡之风。以创建文明村镇为载体,大力倡导文明生态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开展洁美农家、五星级农户、道德在农家等典型创评活动,充分激发群众道德自觉。紧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努力提高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大力整治“大操大办、互相攀比、借机敛财等不正之风。三是发展农村经济,夯实物质基础。积极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切实加大投入和监管,大力推进牛扩量、果提质、菜突破工程,突出抓好养殖小区、蔬菜园区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就业培训等优惠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产业协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积极吸引农村劳动力和青年人士回乡就业、创业。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乡村振兴资金监管和使用,鼓励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各类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推动农村文化设施开放运营常态化、文化活动经常化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加大要素投入,丰富文化供给。按照“修缮一批、改造一批、建造一批”的思路,继续加大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力度,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加大非贫困村资金投入,改造完善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购置服装、演出道具、乐器、音响等文化器材,着力补齐非贫困村文化服务短板。深度挖掘和培养本土文化人才,通过“拜师学艺”“结对帮学”等方式,着力培育壮大农民文化社团队伍。经常性开展宣传教育和具有当地特色的群众性文艺活动,通过组织文艺展演、文化演出、文艺培训和送文化下乡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五是要完善规章制度,构建长效机制。对照乡村振兴要求和农村发展趋势变化,对已有的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进一步修订完善,健全和创新村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协会等社会组织,推动乡风文明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健全资金投入机制,采取财政投入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市场运作一点的办法,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健全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监督检查,对工作开展好的乡村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的通报批评、督促整改,推动社会风气持久向好。篇三、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综改区于20X年2月启动建设至今已经三年多时间,三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X县委、县政府认真履行主体主责,前线指挥部靠前指挥,通过整合项目资金、落实人员力量,用三年的勤奋实干、执着坚韧和改革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深丘地区农村乡村振兴与改革发展深度融合的崭新路径,实现了“综改区”由贫穷落后到幸福美丽的历史性变革,达到了综改区建设之初确定的“三年见成效”工作目标,也得到了区域群众充分的肯定和广泛的赞誉。一、综改区建设推进主要成效3年多来,综改区按照“市上主导、X主体”的原则,树立“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综改精神,全域规划、分布实施、以点带面、递次推进。3年累计整合实施各类建设项目X7个,投入到位资金99648.93万元(财政项目投入资金64746.93万元,业主和群众自筹34902万元),新发展藤椒、柑橘主导产业近2万亩,新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X8个,7个贫困村4X4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X年底的7600元,增长至13805元,保持年均X%的增速,并建成了X县乡村振兴讲习所,举办了综改区首届乡村旅游节,其成就和经验被中国国际电视台传播全球,并在去年市委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中,获得了高度评价。主要表现在:(一)基础环境大幅改善。3年多来,综改区统筹整合“一事一议”、小农水、千亿斤粮食、产粮油大县等涉农项目46个。先后启动建(中)一紫(河)路、中(新)-涪西(射洪)、建(中)一协(和)一双(乐)路、景(福)一宝(泉)一建(中)等共计74公里县乡道路建设,目前中涪路、建紫路、建双路已基本通车,“两纵两横”交通骨架基本构建,综改区至X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建设村社道路355公里,实现了核心区路网全覆盖。完成渠道整治450余公里,新建山坪塘90余口,蓄水池60余口,整治石河堰13道,整治提灌站5座,新建高标准农田近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率先启动农村土坯房拆除改建工作,累计拆除危旧房土坯房760户,新建、改造土坯房1230户,建成新村聚居点5个。大力推进农网改造,优先实施宽带乡村战略,惠及南路片区近40万群众。(二)产业基地初步成型。按照县委“3+2”产业体系规划,确定综改区藤椒、柑橘两大主导产业和生态养殖、木本油料和优质蔬菜三大特色产业。策划包装项目XO余个,引进铁骑力士、可士可、牡丰、梓商等农业龙头企业10家,引导65名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X8家。建成“一带一路”藤椒产业1万余亩、甜橙基地2000亩、油用牡丹2000余亩、蔬菜产业基地3000余亩,发展稻纵、稻鸭基地4000余亩,2400头X藏黑猪养殖基地建成投产。与铁骑力士合作,采取公司提供种苗、技术、饲料、销售等全环节服务,合作社挣取代养费方式,新建6个金鸡代养场,已出栏土鸡80万羽。乡村旅游、农产品初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成功举办综改区首届乡村旅游暨牡丹文化节。(三)改革动力加速释放。以生产资源重组、生产关系重构为重点,统筹推进“七权同确”,率先完成综改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确权颁证工作,试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突破农村人才引进障碍,在王家堰村试点吸纳首位“新乡贤”入村。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与县农商银行合作创建“扶贫产业贷”,落实300万元分险基金,放大10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