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重点任务推进情况总结汇报.docx
-
资源ID:1814075
资源大小:26.12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5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重点任务推进情况总结汇报.docx
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重点任务推进情况总结汇报第1篇基层强则天下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今年以来,*党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任务,结合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紧盯任务超载、责任超载结构性难题,着力“轻车减负”做减法,聚焦“壮马赋能”做加法,有效激发基层动力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一、学思践悟提认识,强化破解“小马拉大车”思想基础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首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从政治高度进行把握。全区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作为组建以来的重要政治任务,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实现社会工作干部和基层干部全面学习、全员覆盖。深化专题学习。将学习宣传论述摘编作为“第一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体系,开展集中培训235期。深化专栏解读。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屏等,开设“学习园地”等专栏,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宣传解读,加强教育引导。深化专版阐释。在相关媒体上刊发或转发专版,深入解读阐释,并组织集中报道,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解、掌握精神要义。深化专场宣讲。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农村文化礼堂、城市文化广场等阵地,采取“书记讲给书记听”“老村长议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宣讲1.2万场次,直接受众110.6万人次,切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二、系统发力抓攻坚,形成破解“小马拉大车”工作合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是基层治理一项系统性、牵引性工程,必须更加注重系统发力、协同推进。细化工作举措。认真落实中央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政策举措,*层面专门制定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集中整治攻坚方案,分级开展嘎查村社区“六清理两强化”、苏木乡镇街道“四化”、*行业部门“两优”专项行动,将中央20条措施细化为44项具体任务,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切实把责任压实、工作做实。促进部门协同。*层面,在*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31家单位参加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项组,保留*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盟市旗县层面,设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建立成员单位动态调整工作机制,切实凝聚部门合力,解决治理难题。坚持同题共答。找准“病灶”才能开出“良方”。*党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调研开路”,成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题调研组,深入12个盟市、26个旗县(市、区)、54个嘎查村(社区)和120个旗县(市、区)直属部门,访谈各级干部群众1480多人次,切实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强化调度推进。落实全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会和*调度会精神,围绕准确把握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思路,召开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工作推进会,通报工作情况,总结交流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推动全面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强化制度约束,强化赋能增效,持续攻坚“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三、精准施治破难点,推动破解“小马拉大车”走深走实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关键要厘清基层权责,精准“松绑减压二规范工作事务。落实中央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层面制定实施意见,梳理形成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指导目录嘎查村工作机制牌子指导目录,市县乡三级自上而下将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明确为依法履责事项51项、依法协助事项20项,全区嘎查村(社区)因地制宜“一村社一策”确定事项清单,工作事务平均减少60余项,切实为“甩锅”“加码”拉起“警戒线”。规范标识标牌。制定*嘎查村(社区)宣传展示指导规范,从外部挂牌、内部功能室挂牌、上墙制度等6个方面15个具体事项进行了明确,集中清理嘎查村(社区)内部无内容、无保障、超出职能范围的虚牌,坚决把“上墙的形式主义”拿下来。目前,嘎查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外部标牌标识压减到6个以内,内部实行“一室一牌”“一室多用”,真正让基层“轻装上阵”。规范证明事项。在综合群众实际需求基础上,制定证明事项正面清单8项、负面清单20项,对无法律依据、嘎查村(社区)没有能力核实的证明事项按程序予以取消。各地积极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和部门间信息共享核查,鄂尔多斯市推行无证明城市应用系统,推进智能自助证明打印设施社区布设,方便居民群众办事;通辽市建设证明在线开具系统,办事过程中无需申请人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实现让“群众跑”变成“数据跑”。完善准入机制。统筹推动103个旗县(市、区)建立健全嘎查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准入办法和动态管理机制,全区12个盟市对乡镇街道承担事项建立准入机制。同时,建立监测反馈、调度推进、考核评估、督查指导、风险防控五项工作机制,设立23个基层治理观察点,建立直报制度,推动为基层减负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将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集中整治工作纳入2024年度盟市、区直机关绩效考核和旗县(市、区)党委书记落实“五大任务”担当作为专项目标考核,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四、源头治理添动能,巩固破解“小马拉大车”成效成果为“车”减负的同时,也要在“壮马”上出实招,让基层有人手、有力量。在选优建强队伍上下功夫。紧盯社区工作者这支基层治理骨干队伍,中央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后,*在省级层面第一个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从选育管用全链条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制度设计,提出六个方面40条具体办法和多项创新性工作要求。聚焦规范“选”的标准程序、改进“育”的方式方法、强化“管”的措施办法、拓宽“用”的渠道途径,着力构建“履职有考评、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的全链条工作体系,为基层治理夯实人才基础。目前,全区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5人,全面推行“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制度,社区工作者月均报酬较2020年增长27.6%。在凝聚多方力量上下功夫。建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体系,打通街道社区与驻地单位、两新组织间的行政边界和组织壁垒,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学、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等多种方式推进联建共建,以党建融合实现资源整合、治理融合。鼓励“两企三新”发挥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找到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基层治理、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最大公约数”,让“治理对象”变为“治理力量:进一步理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推动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夯实基层基础上下功夫。实施嘎查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和扩能升级,探索开展“1+N”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全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到每百户38平方米,居民活动面积占比达到60%。推进“信访代办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嘎查村(社区)协商议事工作机制,89%的旗县(市、区)制定了协商目录清单。实行全国基层治理数据库分级应用和数据共享,推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服务模式。包头、赤峰等地探索开发社区协商、政务、治理智慧平台,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多多评”“一表通”治理模式实现了基层治理需求线上表达、资源线上汇集、结果线上反馈。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非一日之功,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党委社会工作部将继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持续推动治理转型、制度创新、作风转变上下功夫,以减负赋能的实效助力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第2篇今年以来,*市聚焦有效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着力从明责定权、建强队伍、凝聚合力三方面下功夫,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实现“轻车”“壮马”,推动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强化明责定权,减轻“大车”压力。一是厘清权责事项。严格执行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对乡镇(街道)权力事项进行专项评估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制定村级组织工作事项指导目录,建立村(社区)事务准入制度,规范工作事项112项,清理证明事项20项。把应减之负和应负之责厘清楚,明确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照单履职、按单办事、依单问责”。二是精简基层事务。推动基层工作机构整合优化,进一步清理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精简上级机关委托村(社区)代办各类事项39项;启动第二轮“滥挂牌”清理自查工作,严格落实村(社区)“4+2”挂牌要求,清理问题挂牌10余块,坚决防止反弹回潮。三是规范督查考核。严格实施督查检查考核计划管理和备案管理,印发2024年*市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及备案管理事项,明确督查检查考核事项30项和备案事项9项。大力压缩面向乡镇、村(社区)开展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达标活动,2024年督检考计划同比减少17%o建强基层队伍,增强“小马”动力。一是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推动公务员招录计划向基层一线倾斜,乡镇(街道)公务员编制使用率超99%o规范清理违规借调乡镇(街道)工作人员,通过自查整改清退40余人,定期开展“回头看”,对违规借调、变相借调和规避整改等情形,发现一起纠正一起,持续巩固整改成果,保持基层工作力量稳定。二是提升社工人才能力。全面实施“社工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奖励制度,开展社工专业能力培训,引导在职社区工作者应考尽考,提升专业化素养,全市持证社区专职工作者74名,城市社区书记持证率达73%。印发*市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聘机制、日常管理、薪酬体系建设三大暂行办法,为社区干部队伍持续稳定提供保障。三是推动治理力量下沉。选派27支驻村工作队、81名驻村干部到村任职,做好“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4项职责任务,形成对基层工作力量的有力补充。常态化开展“深化双报到,服务进小区”活动,组织全市7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2400余名在职党员下沉到16个社区、142个小区,今年以来开展服务1200余次,以有形有效的服务让群众有得有感。凝聚多元力量,提升治理质效。一是强化科技赋能治理。开发蒙西新城361°民意直通车小程序,搭建干群交流、诉求办理快速通道,打造“365X24不打烂”网上服务模式,做到全天候开放、全方位收集、全链条处置,构建“1357N”办理回复机制,真正实现群众不出门就能反映事、办成事,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激活网格红色细胞。强化党建引领网格治理,77个农村网格员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建立网格党支部58个,推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与网格管理体系精准匹配、联动调整。今年以来,累计办理公共服务事项2168件,协助管理特殊人群317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37件,处理突发事件29件。三是凝聚五社联动合力。争取省级民政事业补助资金250万元,支持5个社区大力开展社区治理特色创优工作。构建“1+12+N”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成1个市级社工总站、12个社会工作服务站、27个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聚焦发挥慈善保障救助作用,试点建成慈善爱心超市3个、社区慈善基金3个。大力培育五彩志愿服务品牌,成立社区“五彩”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20余场(次)。今年以来,*区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以“四民”促“四感”,着力增强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实效。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诉求直通听民意,增强群众参与感。坚持将摸清民意作为民生诉求办理的基础工程,着力增强群众参与感。搭建诉求办理“新平台”。整合“枣解决枣满意”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基层治理网格化平台等多个民生诉求渠道,成立正科级事业单位一一*区市民诉求办理服务中心,归口社会工作部统一调度管理,实现诉求事项由“多口进”到“一口人:打通民意征集“快车道”。创建“枣智汇薛之声”人民建议征集品牌,发挥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等群体作用,依托商圈党委、红新(心)驿站、社区阵地等设立征集点156处;开通微信公众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