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docx

    • 资源ID:1812051       资源大小:28.9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docx

    ICS03.160CCSZ01DB3205苏州市地方标准DB3205/T1051-2022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Standardsformunicipalsolidwasteseparation2022-11-28实施2022-11-22发布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25源头减量管理36分类类别37源头投放管理37.1垃圾收集容器37.2分类设施设备配置37.3督导员47.4归集点58 收集运输管理58.1 1基本要求58.2 收集要求58.3 收集频次58.4 归集要求68.5 运输要求68.6 运输频次69 监督考评69.1考评对象69.2考评内容69.3考评方法79.4考评结果应用7附录A(规范性)日常生活垃圾分类示例8附录B(规范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方法9B.1基本要求9B.2可回收物9B.3有害垃圾9B.4厨余垃圾9B.5其他垃圾9-LX-1刖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苏州市城市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苏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苏州市质量和标准化院、常熟市城市管理局、姑苏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昆山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吴中区区级机关事务管理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凤根、干磊、闫坤、孙彤彤、李辰、何晟、丁兴贵、黄盛、陶渊、张虹、高华、宋冠芳、贺天立、李甲琳、高苑、顾岑霞、朱俊文、陈岚、蔡静、祁高月、秦孝寰、刘坤。本文件为首次发布。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基本要求、源头减量管理、分类类别、源头投放管理、收集运输管理、监督考评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苏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居民小区、行政村、公共机构、企业、公共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85(所有部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T19095生活垃圾分类标志CJJ205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生活垃圾municipaIsolidwaste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3.2可回收物recycIable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垃圾,包括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旧纺织物等。3.3有害垃圾hazardouswaste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应当专门处置的生活垃圾,包括废充电电池、废扣式电池、废荧光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及其包装物等。3.4厨余垃圾foodwaste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垃圾,包括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废弃物、中药药渣等家庭厨余垃圾,农副产品集贸市场产生的有机垃圾。3.5其他垃圾residuaIwaste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之外的其他生活垃圾。3.6大件垃圾buIkywaste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重量超过5千克或者体积超过0.2立方米或者长度超过1米、整体性强需拆解处理的废旧生活和办公家具,包括床、沙发、桌椅、衣(书)柜等。3.7建筑(装修)垃圾construction(decoration)waste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和其他固体废物。3.8园林绿化垃圾IandSCaPingwaste绿化养护、施工中由植物生长产出的树枝、落叶、草地剪落物(草沫)、植物残体等废弃物。3.9投放点wastesortingcoIIectionpoint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用于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场所,包括清洁屋、收集亭、移动收集车等形式。3. 10归集点wastesortingconcentrationpoint暂时存放少量已经分类的生活垃圾的场所。4. 11区域暂存点regionaIstagingpoint在等待运输至终端处置设施前,行政区域内用于存放一定数量已经分类的生活垃圾的场所。5. 12公共机构pubIicinstitutions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6. 13公共场所pubIicpIaces人群经常聚集、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包括住宿与交际场所、洗浴与美容场所、文化娱乐场所、体育与游乐场所、文化交流场所、购物场所和就诊与交通场所等。4基本要求7. 1生活垃圾应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防止二次污染。7.2 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生活垃圾的标识应符合GB/T19095o7.3 应按因地制宜的原则,配置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设备、分类收集车辆、运输车辆和分类处理设施。7.4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后应交由相应的处置单位进行处置,处置时应按照技术标准分类处置生活垃圾,不应将已分类的生活垃圾混合处置。7.5 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建筑(装修)垃圾不得投放至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内,应投放至指定区域,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及处置。7.6 分类投放、收集、运输等环节的各责任主体应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台账,宜采用电子化的手段将台账内容录入生活垃圾分类信息系统。7.7 垃圾分类各管理部门应组织开展多种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组建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向社会公众普及垃圾分类知识。7.8 当发生甲类、乙类传染病或重大疫情时,应按照地方政府相关防控要求,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5源头减量管理5.1 旅游、住宿经营单位不应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餐饮经营单位应倡导“光盘行动”,引导消费者适量消费。5.2 生产者、销售者和经营者应优先选择采用易回收、易拆解、易降解、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材料,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包装废弃物的产生。5.3 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实行绿色办公,节约使用和重复利用办公用品,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具。6分类类别日常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分类示例见附录A。7源头投放管理7.1 垃圾收集容器7.1.1 垃圾收集容器的数量、规格、间距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和收运频率确定。7.1.2 垃圾收集容器应采用具有阻燃性、抗老化性、耐酸碱腐蚀性等性能的材料制造。应及时维护、更新、清洗,保持整洁卫生,标志规范。7. 1.3垃圾收集容器应与垃圾分类收运车辆的装载方式相匹配。7.2分类设施设备配置7. 2.1居民小区7.2. 1.1居民小区采用定时定点定人督导的管理模式。投放点宜采用清洁屋的形式。新建小区的清洁屋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7.3. 1.2背街小巷、零星楼宇应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设置集中投放点,投放点可全天开放或定时开放,采用移动收集车的,应满足投放需求。7.4. 2.1.3应根据居住半径、服务半径、垃圾日产量等,综合考量高层、多层、别墅等不同情况,合理设置投放点,每300-500户居民宜设置一个投放点,建筑面积不宜小于IOm2。7.5. 1.4投放点内应配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垃圾收集容器,有完善的通风、通电和上下水设施。7.6. 1.5投放点外应公示分类收集流程、收运时间、收运频次、去向处置责任单位、监督电话等信息,宜设置电子屏、宣传海报等增加其宣教功能。7.7. 1.6投放点开放时间段宜选取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时间段,全天开放时间不少于4小时,并组织督导员进行督导。7.8. 1.7居民小区公共宣传栏、主要出入口等醒目位置应公示投放点位置、投放时间及其他要求等。7.2.2行政村7.2.2.1农户应配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垃圾收集容器,放置于房屋院墙外侧。7.2.2.2 行政村内根据人口数量、村庄大小、垃圾日产量、道路条件和建筑物分布等,在行政村主要街巷两侧、村民委员会周边、公共活动场所等处合理设置投放点,投放点宜采用收集亭的形式。投放点均应配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垃圾收集容器。投放点应有明显标志标牌,公示分类收集流程、收运时间、收运频次、去向处置责任单位、监督电话等信息。7.2.2.3 农户相对集中、居住区域封闭管理且有相关设施管理条件的行政村可采用定时定点定人督导的管理模式。7.2.2.4 行政村公共宣传栏、主要出入口等醒目位置应公示投放点位置、投放要求等内容。7.2.3公共机构7.2.3.1每个办公室和教室等室内场所宜配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类垃圾收集容器。1.1.1.1 2.3.2每层楼的卫生间、茶水间等适当位置或每幢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等公共区域应配置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类垃圾收集容器。7.2.3.3 公共机构宜在公共区域设置一处投放点,投放点宜采用收集亭的形式。投放点均应配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垃圾收集容器,且便于垃圾收集车出入。投放点可作为归集点使用。投放点应有明显标志标牌,公示分类收集流程、收运时间、收运频次、去向处置责任单位、监督电话等信息。7.2.3.4 学校的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应配置在可监控范围内,避免学生接触有害垃圾。7.2.3.5 有食堂或集中供餐的单位,应单独设置厨余垃圾投放点。7.2.3.6医院等医疗机构内应分别设置生活垃圾投放点和医疗废物投放点,不应将医疗废弃物混入生活垃圾。7.2.3.7公共机构的公共宣传栏、主要出入口等醒目位置应张贴垃圾分类海报、投放要求等宣教内容。7.2.4企业7.2.4.1企业办公室、楼层垃圾收集容器设置宜参见7.2.3。7.2.4.2有食堂或集中用餐的企业,应单独设置厨余垃圾投放点。7.2.4.3企业应至少设置一处归集点,归集点应配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垃圾收集容器,且便于垃圾收集车出入。7.2.5公共场所7 .2.5.1公共场所的公共区域应至少配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类垃圾收集容器,道路宜配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类垃圾收集容器。根据人流量和垃圾产生量确定垃圾收集容器的容量和配置距离。8 .2.5.2有餐饮单位、食堂或集中供餐的公共场所和农贸市场、餐饮企业等产生厨余垃圾较多的公共场所的公用区域应单独设置厨余垃圾收集容器。9 .2.5.3有需要的公共场所可配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10 2.5.4公共场所的公共区域宣传栏、主要出入口等醒目位置应张贴垃圾分类海报、投放要求等宣教内容。11 2.5.5公共场所的办公区域垃圾分类源头设施及投放点配置要求见7.2.3。12 3督导员7. 3.1居民小区7.3. 1.1居民小区内每个投放点应至少配备1名督导员,监督市民正确投放。7.4. 1.2督导员应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分类知识理论、分类督导实践等内容,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督导员每年应参与2次日常培训,学习垃圾分类政策及相关知识。7.5. 1.3督导员应统一着装,文明用语。规范摆放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保持投放点环境的整洁。7.

    注意事项

    本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