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县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的汇报.docx
-
资源ID:1811810
资源大小:23.8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某某县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的汇报.docx
某某县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的汇报尊敬的某某组长,各位领导: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时期,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2024年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三方评估组的各位领导,莅临某检查指导工作。在此,向某组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评估组接下来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某地处大别山腹地、安徽最北端、皖苏陕结合部,因踞二省门户名“通”、扼四方咽喉称“江”而得名,幅员面积3292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23个乡镇,户籍人口25.3万,常住人口19.8万。通江是红色之城。苏陕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唯一成建制建立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当年全县仅5万多人,有5000多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500多人参加长征,470余人牺牲在长征路上。通江是生态之城。全国1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有各类动植物4855种,森林覆盖率达72.8%,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国家11类标准,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二通江是宜居之城。年平均气温14.1,夏季平均气温23七,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最高达3万个,空终牢记“国之大者”,始终把巩固衔接作为首要任务,以最高的政治站位抓好各项工作。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县负总责、乡镇街道组织实施、村社抓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坚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县领导具体负责、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属事责任、乡镇街道落实主体责任、驻村工作队落实驻村责任、村支两委落实直接责任,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制度。今年以来,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24次、县政府常务会议10次、领导小组会议4次,全面传达学习党中央、市委对巩固衔接工作的最新要求,专项研究部署相关工作。2 .强化压力传导。坚持结果导向,制定印发关于加强“三落实”责任、严明巩固衔接工作纪律等工作措施,建立行业主管部门与乡镇捆绑考核、帮扶集团与帮扶乡镇捆绑考核机制,对2023年巩固衔接考核结果靠后的乡镇(街道)进行约谈。坚持实干导向,把干部进退留转与巩固衔接工作结合起来,调整部门乡镇“一把手”3名,重用提拔5名,形成干部关心工作、组织关心干部的鲜明导向。3 .抓实问题整改。成立问题整改工作专班,分级分类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时限清单,定人、定责、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挂图作战、打表推进。针对国家2023年度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06条,已完成50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全年全口径兑付到人到户政策资金3.47亿元。推动稳岗就业促增收,创建就业帮扶车间13个,设置在职在岗公益性岗位6725个,分别帮助116名、6459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加强务工信息发布和职业技能培训,发放跨区域就业交通补466.06万元,推动实现务工就业8.81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2.48万人;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新建就业见习基地69个、拨付见习补贴33.57万元,脱贫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6%o落实惠民政策促增收,全面落实各项惠民补贴和民生保障资金兑现,累计为132名自主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95万元,为158名“两类群体”人员发放就业创业补贴47.4万元,发放“小额信贷”“富民贷”6.7亿元帮助农户发展产业。推广以工代赈促增收,建立完善区域规划衔接、基础设施提升、群众务工就业、后续产业培育“四强”工作体系,2024年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78个,吸纳务工群众5910人次,发放劳务报酬6151万元,人均增收L04万元。通江以工代赈经验入选全国新时代以工代赈工作指引,有关做法在全市以工代赈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三、以更大决心坚决完成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我们坚决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L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发挥领导小组统筹调度作用,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坚决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6次,专题研究全县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压实县乡村三级属事、属地、主体责任,制定印发2024年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目标任务清单、2024年党政同责工作要点,明确任务、细化措施、打表推进,常态化做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日常管控,确保责任落地落细。2 .统筹推进耕地保护。坚持“防控流出”和“恢复补充”两手抓、两头紧,认真落实占补平衡工作任务,集中攻坚式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全县实际耕地保有量19.4万亩,高于底线目标1.1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现状耕地6.39万亩,高于目标任务0.08万亩;违法占耕面积24.33亩、比例6%,超过考核目标9个百分点,违法占耕问题整改综合成效排名全市第4o3 .切实稳定粮油生产。扎实推进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实施“稳粮扩油”工程,安排耕地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惠农政策资金0.23亿元,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2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38.64万亩、产量达到9.36万吨。积极推动摞荒地核查整治,完成存量“非粮化”整改管控0.5万亩,实现复耕复种06万亩,复耕进度达到89%。严格落实“菜篮子”责任制,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稳定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前三季度生猪出栏量10.13万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到4.54万吨。4 .加强粮食收储监管。落实粮油储备任务,完善粮食应急保供体系,建立健全“1+1+4+4+23”粮食应急网络,县级原粮储备3500吨、成品粮油储备155吨,市场应急粮油日均库存827吨。加快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完成2024年度市级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并搬迁。落实苏皖粮食流通协同监管机制,参加苏皖“奉巫巫城内”粮食安全联席会议和联合检查2次,与四苏省达州区签订关于加强苏皖毗领地区粮食流通协同监管的协议。四、以更实举措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我们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强化改革赋能,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1 .提质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大别山药谷”,培育以淫羊着、苏贝母、天麻等为主的“城八味”大品种,建成gap基地2个,中药材在地面积稳定在38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15亿元。推动通江老腊肉“再出发”,建设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质量检验监测、品牌营销、利益联结五大体系,全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带动全县60%以上的农户户均增收L2万元以上,成功入选2024年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赵孝春牌通江老腊肉入选“中华老字号”,老腊肉全链升级促进“老产业”焕发“新活力”案例在全国帮扶产业发展暨项目资产管理工作会上予以书面经验交流。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茶叶、核桃等特色产业,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培育“两品一标一品牌”农特产品7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地理标志集体商标10个,食用菌、灵芝泡子粉、香菇等特色农产品出口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2 .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积极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建设坪坝农副食品加工及中小企业集聚区项目,建成一期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标准厂房6.5万平方米,培育规模以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深入实施企业成长计划,培育市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十佳企业”1家、百强领军型企业1家、成长型企业2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12家、46家、6家。前三季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4.73亿元、增长25.5%,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1.3%。3 .全域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推进重点景区建设,成功创建土城红军老街、亢谷市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施乡村文旅融合提升行动,建成中国西南国际写生基地,提档升级7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大别山森林人家超2200家,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4个。前三季度,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24亿元、增长51%。通江县、东安镇、乡土岚天景区成功入选“2024旅游名城名镇和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巴山原乡农旅融合之路”入选2023世界旅游联盟一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4 .持续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租赁经营型、项目拉动型、抱团发展型等6种增收模式,努力实现“村强”带“民富”,前三季度,全县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48个、占比77.9%。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富民之路在全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暨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作交流发言。谋划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一件事”进入区县典型应用“三个一批”复制推广名单。推进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试点,创新“国储林+”发展模式,累计兑付林地流转租金7.32亿元,带动2万余户林农户均增收1万元。“强化金融赋能发展林业经济”经验做法,在全市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024年第四次季度例会上获家军书记点名肯定。五、以更高标准推动巴皖和美乡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我们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努力绘就巴皖和美乡村新图景。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内联外畅的交通网络,西皖高铁(通江段)工程量完成30.8%,g69银百高速(城岚段)大别山隧道形象进度超88%,新改建“四好农村路”450公里。深化农村公路建管改革做法入选交通运输部等4部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通江推进交通强市建设获2023年度市政府激励。优化完善农村供水设施布局,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6%o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推进数字乡村工程,新建5g基站163个,自然村光纤网络覆盖率达88%。实施“数商兴农”行动,建成1个县级电商产业园、3个乡镇电商服务中心,开通乡村物流配送线路13条,打通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2 .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60天左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11类标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4.2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01%,获评“2024中国最美县域”称号。扎实开展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清零,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1%、IO0%、74.5%o深入实施垃圾分类,创建垃圾分类先锋乡镇14个、先锋村121个,自主谋划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一件事”,进入区县典型应用“三个一批”复制推广名单。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创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1个、中国传统村落1个、巴皖和美乡村示范村3个,“'四共四同'治理打造百果小院”荣获成皖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居环境整治十大典型案例。3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全力办好家门口的教育,持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安徽通江育才中学建成投用,可容纳90个班、4500余名学生,2024年全县高考重本上线391人、同比增长30.3%,本科上线1143人、同比增长25.6%。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1名医生下沉村社,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患者18230人次,县内就诊率达91.36%,近3年提高19个百分点。加快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县域“助医+养老”格局初步形成,第五老年养护中心投入运营,第六老年养护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完成三星级评定。六、以更高水平推动乡村治理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我们着力加强党建引领,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乡村治理呈现新局面。L推进基层整体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