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docx
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9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精神,结合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十三五"期间,全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聚焦责任落实、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扎实推进科普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科普资源供给更加充足,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重大品牌活动科普功能不断释放,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我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24百分点,高出平均水平0.6百分点,成为唯一超过全国、全市平均水平的主城新区区县,已整体超过创新型城市10%的基本标准,为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区科学素质建设也诙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科学素质水平差距较大,与建设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科技创新基地的目标相比还有差距;城乡、区域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均衡,科普智慧化传播水平不够高,镇(街道)科普基础建设规模有限且娄媾仍有不足;镇(街道企事业科协等基层科协组织开展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不够,科学素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公众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偏远农村地区较为薄弱;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等有待加强。进入新发展阶段,科学素质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需要担当更加重要的使命。"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加强科学素质建设,曷是高公众终身学习能力、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大军、服务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的需要,是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需要,对于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动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健全教育培训、评选认定、动态管理、扶持激励等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推进科普讲师团、科技特派员等优质科普资源服务农村。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I,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训计划、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举办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依托农广校、社区科普大学、农村科普教育基地等平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农业科普宣传,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大力开展巾帼致富带头人培训,支持巾帼现代农业基地创建,帮助农村妇女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彳球积极打造科技强镇、科技名村、科技小院,示范引导更多科技要素下沉乡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社团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探索专家大院、村会合作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实现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导入农户,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行动,示范带动更多农村青年创业致富。促进农村地区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加强偏远山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流动科普资源和科普服务向边远农村倾斜。支持高校、企业、科技社团等社会力量深入农村地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咨询服务,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的科普服务力度,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职业技能,增强内生发展能力。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科协。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民族宗教委、区委网信办、区教委、区科技局、区民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乡村振兴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区体育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市场监管局、气象局、区防震减灾中心。()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守规章重安全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服务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积极参与"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最美青工"最美应急人巾帼建功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动相关互联网企业做好快递员、网约工、互联网营销师等群体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人力社保局、区应急局、区总工会。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教委、区科技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体育局、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市场监管局、气象局、区防震减灾中心。(四)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丰富老年人科普服务的供给内容、渠道途径、方式方法,稳步提升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实施智慧助老科普行动。加强家庭、社区、社会协同,通过宣传教育、体验学习、尝试应用、互助帮扶等方式,提高老年人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依托老年大学、老年科技大学、社区科普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开设智能手机使用、智能就医、智能消费、智能金融等课程,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增强老年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依托健康教育系统,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防灾减灾和应急避险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充分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鼓励社会工作者参与。实施银龄科普专项行动。积极开发老科技工作者人力资源,发展老科协、老卫协、退教协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智力资源,发展壮大老年人才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吸纳更多优秀老专家加入院士专家科普讲师团、科学传播专家团、健康科普专家库等专家队伍,在社区、农村、校园科普中发挥积极作用。牵头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卫生健康委、区科协。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民族宗教委、区委直属机关工委、区委老干局、区教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民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应急局、区体育局、区总工会、区妇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市场监管局、气象局、区防震减灾中心。(五)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增强科学执政本领,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找准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水平,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举办党政领导干部科技培训班,把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内容。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干部网络学院、红岩魂智慧党建等平台开设的科学素质课程,常态化开展科学素质培训学习。在公务员考核录用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根据市委组织部安排,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引导激励其学习掌握科技知识,提升科学素质。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带头参与科普活动,宣传国家科技政策,为推动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作出积极贡献。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区科协。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委直属机关工委、区委党校(区行政学院区科技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社科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市场监管局、气象局、区防震减灾中心。(二)实施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和整合,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多渠道推进数字科普建设,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服务数字社会建设,加快发展科普文化产业。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强化需求感知、用户分层、情景应用理念,推动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等创新升级。推动科普中国、科普优质资源落地应用,统筹科普内容建设和传播渠道,为公众提供精细化增值服务。依托现有平台构建区级科学传播网络平台和科学辟谣平台。优化科普信息化终端设备布局,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实施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计划。推动图书、报刊、音像、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鼓励公共交通、户外电子屏、楼宇电视等各类媒介增加科学传播公益广告内容,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引导主流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增加科普内容、开设科普专栏。大力发展新媒体科学传播。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促进媒体与科学共同体的沟通合作,增强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实施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建立健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发挥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资金在助力科普信息化资源集成中的作用。支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支持围绕重点人群,开发一批针对性强的科普资源。支持开发动漫、短视频、游戏等多种形式科普作品。鼓励中小学校、高职院校开发科技创新课程,扶持科普创作人才成长,培养科普创作领军人物。大力支持发展数字科普文化产业。依托市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搭乘数字快车,推动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协同发展。探索"产业+科普"模式,完善科普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持续推动科普产品研发创新与市场培育。鼓励有条件的园区、企业,打造科普文化基地、科幻产业集聚区、科幻主题公园等,搭建高水平科普科幻创作交流平台和产品开发共享平台。支持打造数字科普文化产业集群,培育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科普创意设计、科普自媒体、科普文旅、科普研学、产品研发、展示展览、科普服务等特色市场主体。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协。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区体育局、区社科联、区文联、区作协、区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