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模范人物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
资源ID:1809926
资源大小:14.2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模范人物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模范人物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典型示范引路,是我国宣传工作的一大法宝。借助模范的选树,丰富了我们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模范的不断出现,也激发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的向善意识,调动了其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动员、启迪、激励、带动中国各行各业人民群众积极置身改革和经济建设,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目前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中出现了实效性弱化的问题。对此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解决对策,才能进一步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一'模范人物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 .指导思想上受“左”的思想的影响,过于超前的道德标准导致了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中的片面化。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而我们在宣传模范人物工作中的一个失误,就是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硬性地搬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以普及,并以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为其理论依据。这直接导致了在模范人物宣传工作中只强调集体利益、否认个人利益和重德轻才的倾向。受此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主要是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并以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为己任,忽视了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要为现阶段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目的,造成了宣传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号召力、感染力、渗透力不够以及其他一些问题,使人们感到这些模范人物可敬不可亲、可敬不可信、可敬不可学,更为严重的是还影响了相当多的人争当先进模范人物的积极性。由于大张旗鼓地宣传模范人物大公无私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造成社会和人们对劳模要求过高,求全责备;甚至认为模范人物就该超常工作、超常奉献,致使模范人物心理负担过重,出现了先进难当和职工不愿当的情况。凡此种种,都使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大打折扣。2 .对模范人物的宣传在思想、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固化”现象,忽视了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现实,导致了宣传工作中的因循守旧,缺乏针对性。由于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现象的产生,使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念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从“重义轻利”转向了对“重利轻义”的认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现实和价值观的变化,与对模范人物的超前要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我们对模范人物的宣传,仍然是过去的口吻,特别是在发掘典型时,为突出模范人物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常常根据要求对典型进行拔高,忽视了现实的客观存在和人民群众的接受度。由于对先进性要求的一致性,所以宣传模范人物在内容上出现了趋同的现象。无怪乎有的群众说,现在的模范人物,不看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宣传的形式也是通讯报道、演讲会、报告会、座谈会等一成不变。简单化、模式化的宣传方式与手段使模范人物缺乏强大的感染力,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势的要求,弱化了模范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3 .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级道德先进性的范畴,不自觉地造成了在对模范人物宣传工作中间接地否认市场经济道德。在不同的所有制和分配制度下,必然有利益分化、阶层分化,从而导致不同的价值观念并存。这些不同的道德观念,当然有层次之分。在我国社会现阶段多种道德类型中,代表处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无疑是最先进的道德。但是,不能把除此以外的道德称之为不先进的道德。否则对模范人物的宣传就会出现只宣传和表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而把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指出的“一切有利于发展和解放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道德”这些在初级阶段本应属先进性范畴的道德,作为一般意义的道德要求加以认识,导致在模范人物宣传中出现了只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现象。二'对策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及其原因,对模范人物的宣传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1 .要由单一的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向为完成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任务服务转变,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行业、单位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二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之一的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只有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动员、组织和教育广大群众,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才能体现其价值和生命力,才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从而克服宣传工作中的“假、大、空”问题。2 .要以“以德治国”思想为指导,把社会主义道德和市场经济道德规范的宣传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模范人物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江泽民同志从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高度阐述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对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必须以这一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其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该弘扬什么样的道德呢?既要大力弘扬和倡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也要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为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要考虑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我们国家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必须有与这一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与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这就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肯定竞争求利。利益导向不被确认,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发展起来并成为主导地位的经济活动方式。事实上,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不仅包括微观经济组织的理性和宏观社会调控的机制,而且更包含法律构架的合理性和伦理精神的正面指向。在市场经济依靠价格机制和市场体系对资本、技术、人力、资源进行最优配置时,支持它的是这些表象下的深层伦理精神和道德规范,如不损人的求利、公平的竞争、诚实的信用、勤俭兴业、人格独立、合作效率等等。它们才是支持市场经济得以有效有序运行的基本信条和大众共同的道德认知。利益导向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首要准则,其本身价值是中立的,也就是说在道德评价上无所谓善恶,既不高尚也不卑鄙。但就求利的目的和手段而言,又不可能真正价值中立,有善的求利活动,也有不择手段来用欺诈、掠夺等手段的恶的求利活动。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对利益导向进行必要的伦理导向,倡导合理的求利,限制其负面影响。宣传模范人物要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服务,应该既宣传模范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也要宣传其所表现出来的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把二者统一起来,唯此才能充分发挥模范人物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3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宣传模范人物的新方式、方法,增强其感召力和渗透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是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根源,又是人们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基础。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要从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既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也要照顾到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状况和特点。五十年代社会远没有现在丰富多彩,但模范人物的宣传都有血有肉、深入人心,这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改进和加强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宏观宣传与微观宣传相结合,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宏观宣传指通过广播、电视和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开展的宣传。微观宣传指不同行业、单位通过自己的宣传载体开展的宣传。宏观宣传要侧重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既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也宣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有效地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和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气。微观宣传要侧重服从服务于各单位的中心工作,引导和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完成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发挥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二是艺术塑造和平民化宣传相结合,增强宣传的感召力。要深入生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找到时代形势需要与群众现有道德水准的最佳结合点,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喜怒哀乐俱全的模范人物的艺术形象,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与此同时,要以广大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特别报道、百姓故事、职工明星榜、面对面等形式,宣传报道发生在广大人民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展现模范人物的精神风貌,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三是集中式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在坚持必要的集中式宣传的同时,要善于根据不同时期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各层次的不同情况,突出重点,个别灵活安排内容与时间,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时时刻刻受到模范人物事迹的感染,并潜移默化地产生认同感,真正做到用模范人物的事迹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四是宣传模范人物与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家庭道德建设、社会公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舆论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增强宣传的导向性。4 .要加强对模范人物宣传工作的研究。许多人认为,我们对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是轻车熟路、没有什么可研究了,其实不然,只要我们着眼于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行研究,就会发现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比如:一是多与少的问题。有人说现在评选先进模范太多太密,造成先进模范人物的贬值,导致宣传工作的困窘;也有人认为现在特点突出、个性鲜明的模范人物太少了,导致宣传效果的弱化。究竟是多还是少,既涉及整个评选模范人物的机制,又带出进行模范人物宣传的感召力问题。二是红与专的问题。模范人物能做到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当然好,但那是少数。如何把握好“度”去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红”与“专”呢?值得研究。三是单一与综合的问题。就如高考一样,既有单科状元,也有综合分的状元。要求模范人物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求全责备,显然不现实,但又怎样适当地宣传那些“单科状元”呢,这也要求我们加强理论研究。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经要求:“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J因此,加强对模范人物宣传工作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是很有必要、十分紧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