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docx
“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为加快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十五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区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确保完成"十五五"节能减排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二、主要目标到2030年,全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680.38吨、91.14吨、811.9吨、259.3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面增强经济发展绿色动能。三、实施节能;做曜点工程(一)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1 .着力提升重点行业能效水平。拟建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高起点设计建设,引导未达到基准水平的存量和在建项目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实施改造升级。以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推广富氧强化熔炼、熟料烧成系统优化、高效精憎系统等节能技术。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建设,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十五五”期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35%.到2030年,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能效全部达到基准水平。(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推进重点行业污染物减量化。推动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和升级改造。围绕建材等重点行业,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稳步推进废水循环利用技术改造升级,到2030年,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0%。(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园区节能环俯是升工程。1.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有序推动高新区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园区和企业加强资源耦合和循环利用,创建"无废园区"和"无废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国四排放标准,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到2030年,全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02万辆,新增新能源汽车累计不少于1万辆。(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公安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六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加快发展绿色物流配送。引导发展绿色物流,加快物流设施绿色化改造。推动快递包装产品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模组化,加强快递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减少电商快件二次包装。全面推广绿色快递包装,引导电商企业、快递企业优先选购使用获得绿色认证的快递包装产品。(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区交通局、区商务委、市邮政管理局六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1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节能。积极推广节能型农业设施设备,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太阳能、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结合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动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沼气设施安全管理,提升农村沼气利用水平。(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善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制度。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建设。鼓励畜禽养殖场(户)采取粪污就近就地还田。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大有机肥替代化肥力度。到203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2%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主要农作物农药、化肥利用率达到43%,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55%、45%o(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生态环境局、区乡村振兴局、区供销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提高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持续推进农村集聚点、农家乐和民宿等乡村旅游集中区域的生活污水治理。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深化"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模式,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到2030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2.2%,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到100%。(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1 .强化目标管理。实行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推行双控与定额相结合的节能目标管理方式,对党政机关实行能耗定额管理。(区机关事务局负责)2 .深入推进绿色改造。持续推进公共机构数据中心机房、厨房等重点用能区域及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重点用能系统的绿色改造。增加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充电基础设施数量。率先淘汰老旧车辆,率先采购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除特殊用途车辆外,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新增和更新的公务用车纯电动汽车占比不低于30%。到2030年,全区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6%、人均综合能耗下降7%(区机关事务局牵头,区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推进示范创建行动。推进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设。全面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推进能效领跑者"和水效"领跑者"遴选。"十五五”期间,全区党政机关全部创建成节约型机关,完成市级下达的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能效领跑者"创建目标。(区机关事务局牵头,区住房城乡建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污染共治工程。1 .积极参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行动。贯彻落实污染天气共同应对机制,推进应急响应一体联动。推进重点区域交通、工业、生活和扬尘污染协同治理,探索实施PM2.5、臭氧污染连片整治。(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区经济信息委、区公安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应急局、区商务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推进跨界水体环境治理。联动推动河长制,完善联合巡河和联合执法常态化机制。按照市级要求,在璧北河、璧南河开展水环境治理试点示范,开展璧北河市级示范河流创建工作。(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1 .优化煤炭消费。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程。严控新增煤电项目,严格控制水泥等重点用煤行业煤炭消费。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步提高,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至10%左右。(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推进建材等行业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城市建成区、工业园区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推动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燃气锅炉实施低氮改造。(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九)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1 .大力推进源头替代。以工业涂装、家具制造、印刷包装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深入实施精细化管控。严格落实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管控,将生产和使用高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产品的企业列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到2030年,完成40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区经济信息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工程。1 .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改、扩建,实施错接、漏接、老旧破损管网的更新修复,对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100mg/L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一厂一策”改造。适时推动热电联产、热干化、园林堆肥等专业化污泥处置设施建设,鼓励生活垃圾焚烧厂掺烧市政污泥。到2030年,全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8%以上。(区住房城乡建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推进固体废物处置设施提质增效。建立完善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推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扩建医疗废物处理设施,新增医疗废物处理规模15吨/日,达产后形成20吨/日的处理规模。到2030年,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200吨/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100%左右。(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城市管理局、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一)优化完善能耗双控政策措施。1 .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弹性管理。落实能源消费总量指标确定方式,根据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和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确定年度能源消费总量目标,若经济增速超过预期目标,要及时调整能源消费总量目标。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等政策,提高节能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完善能耗强度年度弹性管理,落实市级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机制,加强节能形势的季度监测、年中预判,确保完成"十五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区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严格落实节能审查监察制度。严格节能审查,优先支持能效水平高、单位增加值能耗低的项目,合理限制高能耗、低产出项目,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有序用能。加强项目节能审查管理,督促指导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执行节能审查制度,依法依规完善建设前期手续,坚决杜绝新增未批先建项目。依法依规做好节能监察管理,聚焦工业、公共机构、数据中心等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进行专项监察,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执行情况专项监察。(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1 .强化目标管理。把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每年完成市级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区生态环境局负责)2 .落实环境准入规定。进一步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引领作用,加强规划环评、区域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禁止在工业园区外扩建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等高污染项目,禁止新建、扩建不符合国家、市级石化、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布局规划的项目。(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贯彻落实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将总量控制和污染物减排要求逐步纳入排污许可制度,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相衔接,贯彻落实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三)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1 .严格项目准入。优化项目管理方式,从产业规划和政策、审查审批手续、节能降碳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以下称"两高"项目)严格把关。严禁违规"两高"项目建设、运行,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区经济信息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高新区管委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 .健全管控机制。建立"两高"项目工作清单,实行动态监控。加强对“两高"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审批程序和结果执行的监督评估。对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o吨标准煤(当量值)及以上的“两高"项目加强工作指导。严肃财经纪律,指导金融机构落实"两高”项目融资政策。(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人行江津中心支行、江津银保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健全法规标准。1 .完善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