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第三十四节落实风险防控措施52第三十五节提升水环境风险预警能力52第三十六节强化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53第九章大力推动水文化建设55第三十七节加强水文化建设55第三十八节加强水文化宣传55第十章保障措施57第三十九节加强组织保障57第四十节建立联防联控57第四十一节加大资金保障57第四十二节加强监督管理58第四十三节促进全民行动58第一章流域概况自然概况流域范围。十四五河流域涉及大足区、区共28个镇街,包括大足区13个镇街(中敖镇、龙岗街道、棠香街道、智凤街道、龙水镇、珠溪镇、宝顶镇、高升镇、铁山镇、季家镇、三驱镇、宝兴镇、龙石镇)和区15个镇街(万灵镇、昌元街道、昌州街道、广顺街道、安富街道、清升镇、清江镇、古昌镇、双河街道、峰高街道、直升镇、河包镇、荣隆镇、仁义镇、龙集镇),幅员面积为1655.4平方公里。区域序号镇街名称区域序号镇街名称大足区1中敖镇荣昌区7万灵镇2龙岗街道8昌州街道3棠香街道9昌兀街道4智凤街道10广顺街道5龙水镇11安富街道6珠溪镇12清升镇/13清江镇气候特征。十四五河流域大足段、段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迟、春早、夏长、秋短,空气湿度大,日照偏少,无霜期长,春季冷空气频繁,盛夏伏旱较多,初夏和秋季多绵雨。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750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历年最大降雨量可达1278.3毫米,历年最小降雨量仅为399.3毫米。58月雨量最多,平均为504.7毫米,占全年的67.8%o土壤特征。十四五河流域耕地土壤分为水稻土、紫色土、黄壤土、冲积土等四个土类。其中,水稻土遍布于全流域各沟谷和缓坡地带,包括紫色土性水稻土、黄壤性水稻土、冲积土性水稻±;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海拔250-500米的广阔丘陵地区,母质为侏罗系紫色砂页岩;黄壤土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低山区和长江北岸二级阶级地上,母质为三迭系泥岩、砂页岩和第四系老冲积;冲积土分布于沿河沿岸,母质为第四系新冲积。水土流失现状。十四五河流域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并以面蚀和沟蚀为主要形式,面蚀主要发生在坡耕地,荒山荒坡及疏幼残林地,是主要的侵蚀类型;沟蚀主要发生在河流两岸地荒山坡及陡坡耕地上。流域面积为1655.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约占40%o根据2020年市水土保持公报,大足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26.26%,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5.48%o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人口与分布。大足区202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07.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98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2.l%o全区常住人口78.9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05%;流域内人口70.95万人。区202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5.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21人;全区常住人口72.0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04万人,城镇化率58.36%;流域内人口65.88万人。经济发展情况。大足区、区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0.34亿元。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24.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38.1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47.2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9:52.3:38.8。2020年,大足区、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6.32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6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3.93万公顷。第三节水环境现状十四五河干流现有国控断面5个,分别为关圣新堤、玉滩水库、界牌、高洞电站和鱼剑堤,其中,关圣新堤、界牌、鱼剑堤为"十五五新增国控断面,水质目标分别为In类、In类、IV类。2020年,5个国控断面年均水质均达到In类,但从2020年月均值来看,关圣新堤断面5月水质为IV类,主要影响因子为化学需氧量;鱼剑堤断面水质有6个月超IV类标准,其中1至2月均为劣V类,主要影响因子为氨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玉滩水库断面1至3月水质均为V类,其余月份水质为In类,水质达标率为75%,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界牌断面5、7月水质为IV类,其余月份水质为In类,主要影响因子为化学需氧量;高洞电站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o表1-2十四五河流域国控断面水质情况表序号断面水质目标2018年2019年2020年1关圣新堤IIIIIIIII112鱼剑堤IV/IV3玉滩水库IIIIVIIIIII4界牌III/III5高洞电站IIIIVIIIIII市十四五河流域共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49个,大足区25个,区24个。其中城市级饮用水水源地5个,乡镇级"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9个,其他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35个。十四五河干流现有饮用水水源地14个。2020年,十四五河流域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年水质达标率为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年水质达标率为93%o十四五河流域共涉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27个,大足区16个,区11个,其中5个水功能区未达标,大足区3个,区2个。大足区达标率81.3%,区达标率81.8%o十四五河沿岸乡镇现有农村黑臭水体6个,主要集中于区,全部纳入国家监管清单。表1-3十四五河流域黑臭水体情况表序号区县水体名称水体类型水域面积(m2)是否纳入国家监管清单1区农场山坪塘塘2500是2区姚家山坪塘塘2000是3区张家宽河沟沟渠1500是4区佐石坝堰塘(集体)塘9000是5区满家冲新房子堰塘塘7200是6区女仙桥河玉带村段河14000是止匕外,十四五河段支流盐井河、大渡河、清江河河口断面2020年均水质为劣V类。第四节水资源现状用水总量现状。2020年,大足区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2.02亿立方米,区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2.01亿立方米。大足区2020年实际用水总量1.4487亿立方米,区2020年实际用水总量工业园区。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沿岸镇街共有176家涉水企业,主要集中在大足区龙水工业园区以及高新区板桥工业园区、广富工业园区、荣隆工业园区。大足工业园区位于龙水镇,园区重点发展现代五金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和智能家居产业。荣隆工业园区位于区荣隆镇,园区以机械加工、包装、食品工业、生物制药的产业集群为主。板桥工业园位于昌州街道,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广富工业园位于广顺街道,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陶瓷材料工业。饮用水水源地。流域所有饮用水水源地均划定了保护区,设置了标示、警示牌,设立了水源地保护区界桩,在取水口周边安装了隔离防护网、视频监控系统,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成率100%o第七节水污染物排放现状从污染源类型看,化学需氧量负荷大小表现为: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农业面源>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工业企业;氨氮入河量大小表现为:城镇生活农业面源农村生活工业企业水产养殖畜禽养殖;总磷入河量大小表现为:城镇生活>农业面源>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水产养殖工业企业。总体来看,十四五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主要污染来源为城镇生活,其次为农村生活和农业面源。从污染空间看,大足区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负荷略高于区。大足区污染负荷较重的乡镇主要为龙水镇和三驱镇,区污染负荷较重的乡镇主要为昌元街道、昌州街道和双河街道。第二章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第八节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水环境治理成果显著。流域水质持续向好。2018年十四五河流域国控断面玉滩水库IV类,未达到In类考核目标,2020年底十四五河高洞电站和玉滩水库两个国控断面均达地表水In类水质。流域所有饮用水水源地均划定了保护区,设置了标示、警示牌,设立了水源地保护区界桩,在取水口周边安装了隔离防护网、视频监控系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成率100%o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大足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1.3%,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1.8%,满足考核要求。大足区及区通过新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设施及四格式化粪池等措施后,使大足区、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70%o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86%和88%,均满足目标要求。“十四五”期间,大足区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十四五河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四五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各项水环境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流域内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92%以上,大足区乡镇管网覆盖率达到92.5%,区乡镇管网覆盖率达到86%,满足目标要求。大足区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成率达到30%,区达到20.04%,满足目标要求。严格执行畜禽养殖"大足区、区管理规定",流域内大足区及区完成了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其他区域实施总量控制并配套建成污染防治设施。开展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2020年相对2019年实现了化肥、农药施用量负增长"。流域内采取相关措施禁止肥水养鱼,并全面开展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餐饮行业餐厨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置率达到100%o完成了食品小作坊、洗(修)车行业、屠宰场(点农贸市场、医疗机构废水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规范处置及其他规范化建设内容。水资源管理不断深化。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20年底十四五河各区用水总量为2.7203亿立方米,小于十四五河流域2020年预期用水总量控制目标4.03亿立方米;大足区和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率分别达到23.67%、37%,平均下降率为27.335%,大于大足区和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8%及20%目标值;大足区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达到0.5051x0.5032;城市及乡镇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均满足目标要求。及开发利用现状,全流域水资源量"干流多支流少”的态势。尽管十四五河流域范围内大足区、区中心城区位于十四五河干流,水资源量相对充足,但是万寿桥河、杨家桥河等支流水资源量不足,支流流域内各行各业和居民用水缺口较大,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工农业生活节水制度不完善,节水设施建设滞后、用水效率不高。近年来,大足区、区积极进行管网改造、推进取水计量工作,采取一系列节水措施,节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目前的节水水平仍有待提高。十四五河流域大足区、区节水技术、节水器具推广力度仍然不足,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推广畜牧渔业节水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节水设施、节水载体建设相对滞后。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亟待得到重视。十四五河干流建有16座翻板堰等拦蓄水体建筑物,平均每10千米一座拦河建筑物,下游有高洞水电站水坝,造成河流生境阻隔、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十四五河河段鱼类种类呈下降趋势,由于十四五河流域各闸坝的建设均未设置过鱼设施,大坝阻隔加剧了对鱼类涧游的影响,造成洞游性鱼类和喜流水生活的鱼类资源下降。减少的种类主要包括长距离洞游性鱼类、激流底栖性鱼类以及产漂流性卵鱼类;缺少水生态监测,政府未组织水生态常规监测站点的设置和运行工作,水生态监测相关数据的获得也是零星分散,无法集中化统一。目前十四五河干流水生态环境监测站欠缺,常规监测力量不齐全,不能全面掌握干流水生态的现状及特征;水土保持有待加强,根据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十四五河干流段汇水区内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主要分布于大足区宝顶镇、三驱镇、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