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村规划编制实施方案.docx
2025年村规划编制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加强我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持续强化乡村规划统筹、强村富民改革,更好为全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规划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根据市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工作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加强村庄规划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要求,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应严格坚持区政府统筹、部门引导、镇街组织编制实施"的原则。各镇街要结合实际,摸清镇域村(社区)建设需要,合理安排建设时序,适时启动村(社区)规划编制及报审工作,助力推动乡村振兴。二、分类建立规划编制台账各镇街应及时建立镇级国土空间、村(社区)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对镇域边界内勺咯项建设项目逐一梅里,对镇域原规划进行评估,按照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要求,分类部署安排。从区位条件、村庄规模、设施配套、产业经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建设需求等方面开展村庄分类评价,充分衔接巴渝和美乡村、“五好两宜”试点村庄以及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项目、资金投入情况,结合目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房全周期管理改革创新等工作,将村庄按照重点规划类、特色规划类、稳定发展类、适时撤并类四类进行分类定位,依据优化后村庄分类,编制不同类型、不同深度的村庄规划。同时,明确"重点规划类"、"特色规划类"村庄规划编制时序,建立落实镇级村(包括涉农社区)规划编制台账,并及时汇总至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要结合各镇街台账,会同各部门进行综合研判,分类、分期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引导镇街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实现村规划"应编尽编";对于暂没有条件的村,应在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明确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等,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的依据。三、有序推动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要指导各镇街从底线要素统筹协调、村庄诉求保障落实、规划方案因地制宜、规划成果方便好用等方面,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依据村(社区)分类情况,对于重点规划类村庄,原则上编制全域全要素村庄规划,对规划范围内全部国土空间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安排;特色规划类、稳定发展类村庄,原则上编制项目式村庄规划(仅适用于点状的农产品加工、仓储配送、农村休闲观光旅游、电子商务等乡村产业项目和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公用设施建设及村庄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若村域内涉及多个建设时序相近且布局分散的点状项目,或项目规模较大会对用地布局产生较大影响的应编制全域全要素村庄规划;适时撤并类村庄,原则上不"一刀切"编制村庄规划,可在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明确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规则,作为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的依据,或依据已纳入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文本的乡村规划管理规则进行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全区203个村和66个涉农社区,目前已累计完成71个村(社区)规划编制,并已批准实施61个。2024年,引导镇街按需推动完成30个实用性村(社区)规划编制,至年底累计完成村规划编制101个。2025年,根据各镇街实际需求,持续推进村规划编制及更新优化工作,预计推动完成全区村(涉农社区)规划编制总量70%以上。2026年,进一步结合各镇街实际需求,持续推进编制不同深度、形式的村庄规划,预计推动完成全区村(涉农社区)总量100%的规划编制,实现乡村空间规划全覆盖。四、着力提升村庄规划的编制质量和实效性各镇街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和资产关系,在“重点规划类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扎实开展田野调查,深入挖掘村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不简单套用城市规划方法,避免造成"千村一面"。要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空间设计,塑造美丽乡村特色风貌,统筹乡村经济、生活、生态和安全需求,统筹自然、历史、乡土文化和农耕景观资源,统筹人口、产业、土地和资产关系,优化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适应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新要求,满足村民养老、托幼、殡葬等乡村公共服务的合理空间需求。各镇街及相关部门要以村庄规划为依据,用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主体功能区等政策工具,优化乡村农业、生态和建设空间,引导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系统连片保护、各类建设用地高效集聚。要探索村庄建设用地兼容和农业、生态空间复合利用,优先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需求。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休闲观光旅游必需的配套设施建设,可在村庄就近布局;规模较大、工业化程度较高、分散布局配套设施成本较高的产业项目要进产业园区;对空间区位有特殊要求、确需在村庄建设边界外选址的零星文化旅游设施、农业设施、邻避设施项目等在符合分区规划及耕地保护等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可使用规划"留白"机动指标予以保障。五、强化工作保障建立“区政府领导、镇街主导、多部门协同、村民参与、专业力量支撑的工作机制。各镇街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村(社区)规划编制工作,并按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承担。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开展村庄规划的技术审查工作。村(社区)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协同编制单位组织动员村民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规划编制工作。附件:区村规划编制情况统计表(截至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