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
资源ID:1808402
资源大小:137.95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5春)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教学设计(教案)版本:2025春人教版年级:三年级下册科目:小学科学学校:实验小学教师:XXX时间:2025年2月第1臾共2倒第一单元物体的远动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课型活动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人站在自动上升的扶梯上时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科学思维*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探究实践* 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态度责任* 感知大自然生命运动的多样性。* 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引入参照物的概念。难点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包括方向和距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软尺、活动记录表、“米字方位图”、测量尺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7分钟)1.谈话: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下,老师从教室门口走到讲台的这个过程中,老师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2.知道了位置改变,物体就是运动的。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板书课题)从老师的运动入手,引起学生对运动和位置的探究兴趣。二、探索(20分钟)活动一:对比观察图片,判断“运动或者“静止”。1 .用课件展示三组图片:在运动会上、在公交车站、在大草原上。2 .观察对比这三组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各小组之间自由分享。1.通过判断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使学生明白运动和静止的区别。二、探索4 .提问:刚才你们小组的想法和别的小组有什么共同点吗?这些共同点说明了什么?5 .教师解析:同样是公交车,和不同的物体进行对比,我们却能得出两种不同的状态。比如和车上的人相比,公交车是静止的;和地面上的人相比,公交车是运动的。6 .总结:物体和谁相比处于什么状态,这个“谁”我们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结果可能不同。活动二:描述自己的位置。1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米字方位图”。2 .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八个方位。3 .把“方位图”放在地面上和实际方位对齐,确定方位。4 .两位同学为一组,分组完成“描述自己的位置”活动。5 .交流与分享,你会怎么把你的位置告诉同学?仅仅知道方向,同学容易找到你吗?6 .用课件展示一幅校园平面图,想把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告诉同学该怎么说?注意:“在”字后面的人或物一般都作为描述位置的中心点。2 .通过公交车与公交车上的人和地面上的人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参照物的概念。与不同参照物对比,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3 .学会通过参照物描述自己的位置。三、研讨(7分钟)1 .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车在马路上行驶,为什么说车相对于车上的人来说是静止的呢?3 .如果乐小新现在要去学校找你,你会怎么告诉他你的位置呢?总结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巩固参照物这一概念。四、拓展(5分钟)1 .用课件展示课本图片和文字描述。2 .根据文字描述标出汽车故障停车的地方在车站的什么位置。在应用中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板书设计运动和位置一、物体的状态:运动或静止二、参照物三、描述位置的方法:方向十距离【教学反思】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探索活动,基本上能够初步认识到物体有两种状态一运动和静止,也明确了判断物体状态的方法首先是需要选定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再进行判断。本节课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描述物体的位置,知道物体的位置由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组成,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已经初步掌握描述位置的方法,但需要在练习中进行强化,尤其是描述位置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寻找描述物体位置的中心点。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在学习这课之前,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概念并不具体化;知道一些基本的运动形式,如滚动、平动、转动等。本课的重点并不是给运动形式起名字,而是探究物体运动形式的特点,找出运动形式的异同。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科学思维*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探究实践* 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态度责任* 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养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和开展交流研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不同物体的多种运动形式,并给它们分类。难点化整为零,理解物体整体和部分之间不同的运动方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黑色签字笔、钢尺、小圆点贴纸、溜溜球、弹簧木马、玩具小汽车、指尖陀螺、发条青蛙、彩虹弹簧、摆钟、陀螺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5分钟)1 .用课件展示图片:秋千、摆钟、汽车雨刮器、跷跷板等。2 .想一想,图片中的这些物体,在生活中都是怎样运动的呢?3 .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有怎样的特点?4 .除了以上运动形式以外,生活中还存在其他运动形式吗?5 .通过今天的学习,一起来认识更多有关物体运动形式的知识吧!(板书课题)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开展简单的分析和交流。二、探索(21分钟)活动一: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1 .出示各种实验材料。2 .播放视频:让物体运动起来的方法。3 .小组交流与分享,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物体运动起来。4 .各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动手操作,然后仔细观察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什么不一样的变化,及时地把观察到的结果用图示的方式记录下来。1.观察物体的运动,感受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二、探索活动二: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1 .出示钢尺和指尖陀螺,怎么样才能让它们动起来呢?你能描述一下钢尺和指尖陀螺运动的过程吗?2 .小组交流与讨论。3 .出示实验材料:溜溜球、弹簧木马、玩具小汽车、陀螺、发条青蛙、彩虹弹簧、摆钟等。4 .在以上这些物体上贴上小圆点,然后想办法让它们运动起来,并观察小圆点的运动情况,小组合作,完成学生活动手册。5 .实验结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分享本小组的实验成果。6 .对比每个小组的成果,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7 .如果我们每个小组都换个位置来贴上小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还是和之前的一样吗?8 .教师解析:当小圆点贴在不同的位置时,观察的部位不同,观察到的运动形式也就不同。2.学会跟踪小圆点的运动情况,描述物体某一部位的运动情况。明白当观察的位置和角度不同时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三、研讨(6分钟)1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2 .总结:物体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平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五种,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形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形式。总结常见的运动形式,理解复杂的运动形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形式。四、拓展(6分钟)1.用课件展示旋转木马图片。2.你坐过旋转木马吗?请画出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关注。板书设计各种各样的运动物体的运动形式旋转摆动平动振动滚动图示【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观察各种玩具的运动,认识了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可能不一样,相同物体的不同部位运动形式也可能不一样。在本节课的几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主要以选定某一个物体的一个部位,来进行观察,这样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要求会比较高一些。整节课下来,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形式和运动轨迹的区分不够明确,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巩固。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在第2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判断物体的几种运动形式,但是会混淆对运动形式和运动路线的描述,对运动路线的描述往往采用的是生活词汇,如“直的”“转弯的”“扭来扭去的”,还不会用直线、曲线、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这样的词汇来描述。另外,学生还不擅长运用从具象到抽象、从单一到综合的思维模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他们往往只关注物体的个体特征,不习惯将之抽象为一个质点来考虑。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科学思维体验到生活中大多数物体的运动路线都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相结合的。* 能够列举说明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探究实践* 能够用图示记录物体的运动路线。* 观察、描述并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态度责任*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判断出常见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难点凭借证据判断做快速运动、复杂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路线。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实验演示视频。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直线轨道、曲线轨道、蓝色小球、红色小球、乒乓球、桶或筐。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6分钟)1 .用课件展示高架桥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2 .提问:图片中的道路有哪些类型的?这些车的运动路线会有什么不一样呢?3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了解它们的神奇之处吧!(板书课题)检测学生前概念,引出探索环节中对于更多物体的运动路线的观察和描述。二、探索(20分钟)活动一: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1 .观察课本第7页底部的图片,并描述图中物体的运动路线。2 .小组讨论,并尝试画出物体的运动路线。3.交流与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说一说图片中物体的运动路线,并简单说明判断的依据。1.通过对图片中物体运动路线的描述,初步感知到物体运动路线可以分直线和曲线两类。二、探索4 .教师解析:沿着直线轨道运动做直线运动,沿着曲线轨道运动做曲线运动。活动二:击球实验。1.为了更直观地感受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大家两人一组进行击球实验。5 .出示实验材料包。6 .教师讲解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实验。7 .小组思考和讨论、明确任务、分工合作、完成实验。8 .各小组依据实验观察,绘制实验过程中物体的运动路线,并整理实验结果。活动三:乒乓球推出桌面的实验。1 .准备好1张桌面平坦的桌子和1个乒乓球以及1个小桶,小桶放在桌面一端的下面。2 .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讲解实验的要点。3 .猜一猜:乒乓球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