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书记在特色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
-
资源ID:1808121
资源大小:10.2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镇党委书记在特色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docx
镇党委书记在特色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X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我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农民致富、集体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立足特色资源禀赋,通过组织化保障、规模化发展、市场化对接的“三化”方式有效调动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性,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主要有三点做法:一、组织化保障,切实稳定产业发展基本盘一是资源带动。主动对接上级帮扶力量,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集中力量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有效解决群众产业发展难题。同时,充分发挥种植大户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鼓励种植大户与镇域内其他农户进行合作和技术共享,以大带小,不断辐射带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10万元用于培育壮大海花草、茶叶等特色产业。二是政策推动。坚持把落实产业奖补政策作为有效拓宽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积极组织驻村工作队、村干部等力量通过院坝会、"敲门行动”、微信群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产业奖补政策、补助标准等相关信息,进一步帮助农户理解和享受政策红利,增强群众积极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今年以来,共有1067户脱贫户获得到户产业奖补,累计补助资金100万元。三是服务联动。实行“一对一”“一对多”培养模式,整合茶叶、刺梨、海花草等专业技术人员、致富能手、乡土人才深入田间地头、生产厂房,鼓励其利用自身技术经验和致富本领,通过示范服务、现场实操、带动参与等方式,为农户提供产业发展咨询、种养殖技术攻关、生产管理等方面服务,有效解决一批群众产业发展“卡脖子”的技术难题。2024年以来,累计组织专业力量到村、到基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2次,培训人数110人,入户开展技术指导38天次,解决技术问题2个。二、规模化发展,持续放大特色产业优势点一是因地制宜,做强特色种植。依据“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布局,按照品种更优、规模更大、集中连片的思路,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特点,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因地制宜打造镇域特色产业板块。目前,推动形成X村海花草基地、X村茶叶基地、X村刺梨基地、X村精品葡萄园等规模化、产业化示范基地。累计带动4736户19608人发展发展精品水果12000刺梨8000亩,种植茶叶55000亩、海花草6000亩,农业生产总值达2.75亿元。二是长短结合,做实配套产业。积极探索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的种养模式,鼓励群众发展以水稻、蔬菜种植为中心,渔业、禽类畜类养殖为辅的产业,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同时,倡导农户发展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产业,科学谋划“稻+菌”"菜+菌”的模式轮作种植,大力推广"菌+N”"稻+N”等产业发展模式,有效提升农户综合效益。2024年全镇粮食种植1.0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4000亩;羊肚菌种植25亩,菌产值达90余万元。三是示范带动,做优农旅结合。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底蕴,将农业与旅游、生产与消费有效结合,全方位提升镇域水、电、网、路等基础设施,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群众新建乡村民宿,并依托葡萄、西瓜、鲜桃等产业大力开展“农事体验”“田园派对”等体验式玩法,有效扩大特色产业覆盖面,助力群众增收。目前,X村、X村获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X村获批州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三、市场化对接,有效拓宽特色农产品销路一是市场直销。建立“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产销对接机制,加强精品水果种植户、海花草种植户等生产主体与县域内学校、超市、企业等消费主体有效对接,扩大内销。同时,搭乘东西部协作“快车”,加强各村与省外市场对接,助推海花草、羊肚菌等农特产品“黔货出山”。今年以来,通过产销对接销售各类蔬果等农特产品约190.42吨,销售额达176.4万。二是线上营销。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受众广、流量大的特点,探索“短视频+直播”模式,积极邀请县融媒体中心根据各村村情特色产业策划制作系列短视频,并组织种植大户运用抖音平台开启“带货直播",把手机“流量"变产品“销量”。今年以来,共拍摄农特产品宣传短视频10余条,播放、评论、转发量超1.3万,带动农户增收23万元。三是展会促销。积极开发新兴市场,借助各类展会平台窗口,组织各村种植大户参加省内外展销活动,通过展货展销、现场品鉴、宣传推介等形式,集中展示镇域农特产品、特色美食等,进一步提升镇域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农特产品品牌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目前,海花草、刺梨、葡萄等10余种农产品远销广东、贵阳等省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