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计划(共八篇).docx
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计划(共8篇)目录篇一、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计划2篇二、小学劳动教育成果总结7篇三、小学寒假劳动教育活动寒假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详细版)9篇四、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计划范文12篇五、中小学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劳动教育工作方案模板(详细版)14篇六、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19篇七、中心小学“劳动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21篇八、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24篇一、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为此,我校在开展劳动技术课过程中,应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探索适应我校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教研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我校新课程实施的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二、情况分析小学劳动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本学年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特别是我校地处城区,学生生活环境远离农村,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劳动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劳动技术课是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劳动技术课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课程,它的教学模式有特殊的结构和侧重。三、教学目标1、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创造的智慧。2、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3、通过劳动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四、教学措施1、本学期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一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2、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趣授练评”的教学模式。3、通过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4、把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5、通过家长委员会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4、钻研教材,制定适应劳动学科特点的学期教学计划;5、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劳技课的教学。具体计划如下:1、每周一节劳动与技术知识课,以期把劳动与技术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2、定期举办劳动与技术宣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园内张贴宣传画与科普知识信息;在学校宣传栏制作劳动与技术教育专题板报等。3、学校将继续利用班会课、思品课、校会、广播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预防环境教育知识;广泛征订适合学生阅读的劳动与技术系列丛书用各类宣传教育报刊、杂志用各种宣传资料,包括各种宣传挂画、教育挂图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科普VCd等,并举办校内相关的图片、诗歌、征文、劳动与技术教育知识竞赛。4、组织学生进行“读一本劳动与技术书籍,看一场劳动与技术专题片,听一场劳动与技术教育专题报告,写一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计划篇二、小学劳动教育成果总结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劳动育人功能,开设劳动课程,用多样化的形式让劳动教育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于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学校构建了“劳动知识与技能一一劳动态度与习惯一一劳动观念与情怀”的系列劳动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感知劳动之美一一体验劳动之美一一践行劳动之美,在贯通融合中实现“五育”并举。一、多形式学习劳动知识与技能,感知劳动之美学校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通过班队会、国旗下主题演讲、“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将劳动知识化于无形,融入学生的思想,“无边际”感知劳动之美。另外,为了有效地把家长发展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同盟军,学校利用线上平台推出丰富多样、适于不同家庭的劳动教育系列化课程,提升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教给家长指导孩子劳动的方法。二、全面提升劳动态度与习惯,体验劳动之美学校投资开辟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竹里园”,确保每周每年级每班级都能有一次“竹里园”劳动实践课程;依托各级家委会,广泛开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每月定期开展劳动研学活动;形成学科融合,深挖学科内劳动元素,开设“大劳动”教育课程,如:美术课上“快乐剪纸”“创意彩塑”课程、传统文化课上“传承红色经典,红心永远向党”课程、综合实践课上“当实践课遇上美食”课程、科学课上“变废为宝,创意无限”课程等。这些课程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认识到劳动不分贵贱,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体验到劳动之美。性原则下,可以发挥专业技能优势,适当开展一些经营性创收,减轻家庭负担。门会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推动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四)加强安全保障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中等学校要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工作规程,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均要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各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五)加强宣传引导学校要结合教育特点,着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畅树奉献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在重大疫情、灾害面前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篇六、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篇七、中心小学“劳动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相关要求,将劳动教育和学校工作融合共进,我校设立“劳动周”,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打造劳动教育特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制定中心小学“劳动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次劳动主题教育活动、一次家务劳动主题活动、一次校园劳动活动、一次校外集体劳动、一次技能比拼活动、一次劳动成果展示活动。各班要围绕主题,组织安排好劳动教育周宣传和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劳动教育水平和质量,掀起孩子们热爱劳动的热潮。二、活动时间9月9日一9月14日三、活动内容(一)开展一次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升国旗仪式上组织开展劳动周启动仪式、利用主题晨会、主题班会、劳动故事会、线上家长会、手抄报、绘画等活动,家校协作让学生认识劳动、学会劳动、理解劳动,继承与弘扬劳动精神,一起唱响劳动主旋律。(二)开展一次校园劳动实践活动。1 .校园劳动实践。通过校园卫生清扫、班容班貌美化、争夺卫生流动红旗等活动开展。2 .劳动基地实践。依托“美好农场”,开展除草种植劳动教育。3 .校园志愿者服务活动。依托“蒲公英”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联合社区、街道及各类公益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加强劳动,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感受劳动的艰辛,体会劳动的快乐,积极营造“劳动最光荣”的劳动氛围。(三)开展一次家庭劳动实践活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饱含了父母辛勤的付出和无尽的操劳,学生跟父母来一次角色换位的体验,感受一下父母的不易。充分发挥家长职责,各班级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沟通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使广大家长深刻领会劳动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庭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育人合力。针对小学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明确家庭劳动内容,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作业,以一定形式保持与家长的交流反馈,并表彰鼓励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的学生。利用五一假期布置学生积极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活动,通过美食烹饪、内务整理、自己叠衣物、整理衣橱、整理学习桌、洗碗洗衣、家居美化清洁、家居花草种植、家居物品维修、制作贺卡或手工艺品等形式,进行家务劳动体验,一起与父母共筑温馨之家,弘扬勤劳传统美德。(四)开展一次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考虑到疫情的原因,不再组织集体性的职业体验和参观活动,可以通过和父母交流,看父母工作的视频或者照片,感受父母工作的情况;家里有田地的同学,可以跟随家人到田间地头参与农活劳动,体验感知劳动的辛苦与不易,践行劳动精神,珍惜幸福生活。(五)开展一场劳动技能大比武活动。积极开展校园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分级部开展一次劳动技能大比武活动,一年级穿衣服比赛,二年级、三年级叠衣服比赛,四年级穿针引线钉扣子比赛,五年级制作果蔬拼盘比赛,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比拼劳动成果,使劳动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里扎根。(六)开展一次劳动成果展示活动。通过班会、学校公众号、电子屏幕、展示区、劳动教育课等载体,利用照片、视频、作品等素材,全面展示学生劳动成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呈现学生人人热爱劳动,人人参与劳动、人人享受劳动的新景象。四、活动要求1 .学校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各年级劳动清单,各班认真布置落实,争取家长配合,发动学生积极参与,确保活动扎实开展进行,活动结束,结合班级学生劳动情况进行表彰。2 .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组织实施,5.1假期组织学生进行家务劳动体验,有条件的可进行农活劳动体验,集体校外劳动实践考虑疫情防控形势延后实施。以级部和班级开展活动,尽量减少聚集。3 .按要求做好材料的上报和整理归档工作。4 .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评价采用“232”评价模式。第一个“2”即两种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3”即三类评价主体:教师、家长、学生。第二个“2”即两大版块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