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主题课程的校本化实践 论文.docx
-
资源ID:1801878
资源大小:20.2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主题课程的校本化实践 论文.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主题课程的校本化实践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落实劳动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开发并实施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主题教育课程,使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通过前期准备,了解时令与农事的联系;中期实践,帮助学生精通植物种植的技术要点;后期收获,体验劳动成果的快乐,从而转变对劳动的态度,在种植小专家、农事小能手、小小设计师、田园收获家等主题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词:综合实践;劳动主题课程;劳动教育引言: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学生能从个体、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取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生成并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该文件虽然明确了劳动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质疑:既然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是不是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关劳动教育主题的内容会被边缘和弱化呢?劳动教育主题内容怎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才能彰显其存在的价值呢?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结合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主题课程的校本化实践,提炼共同要素,整合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主题课程,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落实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优势。一、认知先行一一劳动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必要性不可否认,劳动教育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化,其原因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从学校角度来说,学校管理者及任课教师思想认识不足,缺乏关于劳动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以为劳动教育已经脱离出来了,可以忽略、轻视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劳动主题方面的内容。加之片面追求升学率,有的学校应对上级检查制订了阴阳课表,综合实践活动常常被其他学科挪占。有的学校虽然开课了,但教师往往只是照本宣科,无法体现出该课程的教育性、思想性;其次,不少家庭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成绩优异就行了,劳动任务由父母来包办,放学后父母来学校帮孩子打扫卫生的情况屡见不鲜;纵观当今社会环境,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劳动最光荣的传统观念已然淡化甚至消失,人们或多或少对环卫工人、修理工等蓝领职业存在较大的偏见。因此,作为主要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并没有很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没有深入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没有理解教育与生产劳社会实践相结合,没有体现实践育人价值。因此,除了要求学校、家长、社会三者形成合力加强劳动教育,还应该认真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劳动教育的独特优势,整合课程资源,实现跨学科融合,结合本校实际对课程进行校本化的开发与实施。二、因校制宜一一打造劳动主题教育本土化范式,开发校本化课程习总书记提出的对于大中小学生的劳动要求是否理解透彻,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到底被赋予了哪些新的意义和时代内涵,怎样让劳动教育真真正正地回归到校园,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劳动主题实践中体认劳动的价值,体会劳动的快乐,收获劳动的果实,这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深度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挖掘本校内外的优质资源,发展出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面以本校为例谈谈如何寻求优质资源进行校本化课程开发。1 .资源优势乡土气息的校内资源。学校操场南边靠墙刚好有一大块土地,这为我们开展劳动实践课程提供了最简便、最安全的去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种植蔬菜瓜果,不仅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这块“田园”还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建设。琳琅满目的校外资源。学校虽然位于经开区,但周围都是大片的农田,学校门口对面还有油菜籽油厂、饲料生产厂,这为我们活动的考察探究提供了最接地气的场所。另外,学校很多老教师种地经验丰富,学生的父母、爷爷奶奶等都是我们开发课程过程中最生动的资源。2 .成长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除了有生理、安全、社交的需要,还应该满足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现在大部分孩子都被禁锢在教室里,活动空间狭窄,亲近自然、接触泥土的机会越来越少。让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不仅可以减缓焦躁颓废的情绪,缓解学习的疲劳,而且在劳作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让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驱动力,感悟劳动的价值,逐渐养成勤劳朴实的品质,明白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从而改变对劳动的偏见和认知。3 .课程设置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到课程中来?这离不开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师在开发相关内容之前需要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收集、过滤、整理后,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围绕实践育人有目的地生成一系列的课程内容。学校把操场南边那块土地分割成了四块,作为三到六年级的瓜果蔬菜的种植基地,并起名为快乐田园。分为种植小专家、农事小能手、小小设计师和田园收获家,课程内容如图1所示。快乐团园i尸;,:-Ejg¾f¾It÷j二K&3I图1"快乐田园课程内容板块三、全面发展一一彰显实践育人价值,实施校本化课程1 .目标明确1)农事学习,掌握基础的种植技术(学生需要了解必要的农资,使用常用的农具,比如锁头、铁锹、锄头、铁耙等,并能依照时令播种相应的植物。在日常的浇水、施肥、除虫等养护管理中,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主要种类、繁殖方法,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2)实践探究,体验劳动过程的快乐学生需要对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等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判断、实验与测量,尝试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运用记录、对比、讨论的研究方法获取知识,拓展视野。(3)成果收获,形成乐于分享的品质通过开展如义卖、成果展示、赠送等活动,学习策划多种形式的活动方案,学生能在分工合作中提高组织协调和驾驭活动组织的的能力,形成善于分享、敢于分享、乐于分享的品质。(4)意义升华,领会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学生能够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在反思中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果实。通过生动活泼的课程体验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往,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在心中拥有美好的劳动情怀,树立劳动精神,领会劳动价值。2 .课程保障(1)班级保障采用班级承包的形式,每个班级负责一块土地,每学年轮换种植区,体验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植物的种植技巧和养护管理知识。每个年级课程规定的种植植物不同,以免重复和浪费;每个班级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根据具体实际在所在种植区播种、浇水、施肥和除虫,精心料理,经验分享,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2)资源保障自编“快乐田园”校本教材、设计配套的活动记录表、教学设计、种植场地、教学视频等,也聘请农技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农民伯伯为种植辅导员,指导学生正确地种植和养护。(3)课时保障每学期预设16课时,保证基本每周一课时,时间除了本课程规定的教学时间,还可以在上午大课间、午间甚至课后延时服务中进行,相对灵活自由。(4)经费保障结合学校申报的研究课题,领导支持该校本化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愿意在硬件和软件上出资出力,能基本保证整个课程的实施。3 .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了解节令与农事的关系首先,学生搜集节令歇后语、谚语和传说民俗、查阅相关农时书籍、请教经验丰富的农民伯伯和农技专家,了解二十四节气与植物种植的密切关系,把握种植的时间点,例如:六月南风里,稻管里生虫。若要发,靠手挖。立秋勿拔草,处暑勿长稻。稻稍黄秧,草稍芽。其次,知晓每个节气的相关习俗,如”芒种的芒,不是指忙碌的意思,而是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芒种意思其实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由于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种。在皖南地区,安苗是当地的农事习俗活动,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最后,学生需要认识肥料和正确使用农具。不同的植物对应不同的工具,比如种植花生,学生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农具,种植前要选用铁锹挖土,用锄头松土除草;种植后要使用抓钩收集花生果实。通过教师和农民伯伯的指导,学生能够辨别复合肥、氮肥、磷肥、尿素等肥料,了解不同肥料的作用。(2)中期实践,精通植物种植的技术要点第一步,植物筛选。选择一些容易成活、好打理、符合学校气候环境的瓜果蔬菜品种,过滤一些对采光、雨水、土壤品质要求高的植物。第二步,技术示范。有些种植技术对小学生来说还有一点难度,因此需要教师或者农技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示范,操作要慢,语言精炼,要让学生有时间思考观察。如种黄瓜的步骤:施复合肥一一压地一一插土一一放苗一一捋土一一压紧一一搭架子。第三步,难点突破。教师要进行深入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发散思维。比如,油麦菜种子催芽要浸泡于水中56小时,稍晾干后用湿布包好,放在阴凉处,约有3/4种子露白时播种。施肥时,应考虑到需肥量,一般每710天左右喷施1次以氮肥为主的腐熟有机肥,以促进叶片生长,采收前I周宜停止施肥。只有一次一次的技术突破,才能见证收获的果实。第四步,探究设计。首先,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科学实验,最后提炼、生成自己的观点和解释。教师需指导学生及时记下植物的相关信息,比如植株的高度、叶片形状、花期、气味、雌蕊和雄蕊的数量等,引导他们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判断,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植物观察生长记录表如图2所示。其次,教师优化课堂,结合校本课程,开展创意活动,如植物标牌制作、植物名片设计、植物成长摄影等活动,也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关手工制作的内容制作香囊等,作品创作即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也考验着学生的耐心与工匠精神。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题址j小纨6舞棒施婚松叶j;花花的比gtr费肾IrthFItWHM卷工恬JT三Ut三f形状气嫉,个做个力”谪明俄柏初可以从娘务方育人中,如量你H我也影的木格,有己3百砧加、疗作适WJ1.曲,图2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3)后期收获,体验劳动成果的快乐首先,成果分享。收获果实是辛苦劳作的回报,是激发学生是否长期坚持劳动热情的动力之一,在分享、品尝、交流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价值。到了收获季节,是学生最兴奋的时刻,也是最累、最要统筹谋划的时刻,活动的开展、计划的执行需要提前制定方案、分工合作、流程有序、职责明确,在合作中转变劳动的态度,体验劳动的艰辛,增长劳动的能力。此外,植物的收获并不意味着劳动过程的结束,教师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反思,鼓励学生提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和建议,完善下一季植物种植的经验,在这样的闭环过程中,学生才能得到充分、全面的成长,劳动价值才能得到彰显。其次,评价多元。劳动主题课程的评价内容既要凸显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在评价中的作用。首先,根据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的劳动评价表,明确对应的劳动项目和任务,把劳动评价与少先队雏鹰争章结合起来进行,作为评优评先和颁发奖状、荣誉称号所考虑的内容之一,只要学生能够掌握一门劳动技能,就能得到一颗星。表1四年级劳动评价任务表年级植物种植争星火炬章学会使用一种农具O学会疏通土壤O劳动章O学会种菜、种花O÷÷学会浇水、施肥O÷÷学会拔草、间苗O能完成对一种植物的观察记录O能与小组合作进行成果展示O四年级其次,把过程性评价细化如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情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