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docx
-
资源ID:1799994
资源大小:13.7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在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刚才,我们传达了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国、省相关会议精神,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以及关于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文件要求。州食安办汇报了今年全州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最美包保干部代表、2个县(市)和3个部门分别作了会议发言。希望大家说到做到、盯紧抓牢、压实责任、形成闭环,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更健康。今年以来,全州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讲政治、严责任、强监管、重共治,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食品安全事故和负面舆情”两个零发生“,巩固拓展了食品安全“全年全域”稳定局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全州食品安全基础薄弱,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部分县(市)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不同程度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具体表现为:组织领导不力。没有严格按照“党政同责''相关要求开展工作。比如,3个县食安委没有制定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工作开展不实。督导检查停留在纸上,实地督查发现不了问题,把“做了”当作“做好了”。比如,从今年查处的案件来看,不少食品经营主体成为历次检查的“漏网之鱼”,连续多年作案未被查出。应急准备不足。缺乏忧患意识,应对食品安全领域新挑战准备不充分,风险分析研判与深入治理不到位。比如,3个县已连续2年没有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实景演练。二是安全监管有短板。食品安全“全链条、全覆盖”有效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管理人员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重点领域监管不严。对校园、养老院、景区景点、宗教场所等重点领域监管力度不够。比如,机场路至塔公草原沿路景区景点小摊小贩聚集,既无经营资质,又未登记备案,假冒伪劣、“三无”食品现象层出不穷,监管人员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末端监管落实不细。农村、牧区、工地、农贸市场等末端节点监管提醒不细致、不深入。比如,2个县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员设置率没有达到100%;1个县农贸市场没有“两个责任''公示栏,食用农产品农残检测信息没有公示。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人员缺乏系统深入培训学习,业务不精,能力不强。比如,7个县食品安全员管理平台抽查考核合格率低,没有达到85%的要求。三是“两个责任”落实有欠缺。全州“两个责任”工作推进不平衡,部分地方、单位主体责任履职不到位、机制不健全、工作不规范。具体表现为: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比如,4个县包保干部对“两个责任”相关要求知晓率低,开展督导的主动性不强,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的问题;2个县包保干部责任意识不强,没有按规定时间节点对包保主体开展督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比如,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没有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一些小吃店油条中铝残留量超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一些食品经营主体用非牛肉制品冒充牛肉制品,甚至制售假冒注册商标白酒。上述问题,只是一小部分。各地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抓紧整改,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始终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工作、更严的作风、更细的措施,切实将食品安全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实现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牢牢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第一,以更高的站位抓好食品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之高、法治建设之快、政策措施之严、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究其原因,主要是基于4个方面考虑。抓食品安全就是抓执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党在中国执政,要是连个食品安全都做不好,还长期做不好的话,有人就会提出够不够格的问题。抓食品安全就是抓民心工程。食品安全事关每个人的一日三餐,是最基本、最普惠的民生诉求,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基础性支撑。抓食品安全就是抓公共安全。一方面,现代食品安全正从显性、急性转为亚急性、慢性危害,在日积月累中才能显现,相较传统的食品安全问题更难发现,对群众身体健康危害更大。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社会关注度高、舆论燃点低、容忍度低,信息传播渠道多、速度快、涉及面广,即使是个别的、具体的问题,也有可能迅速发酵蔓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抓食品安全就是抓经济发展。我州是文游大州,今年游客接待量将超4000万人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蓬勃向上的文旅产业发展为全州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遇,已成为全州经济加快复苏的重要支撑。如果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存在问题,将极大影响我州旅游市场环境,让全州多年的苦心经营付之东流。各地各部门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的殷切嘱托,坚持预防为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打好食品安全“人民战争”,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第二,以更实的工作维护食品安全。食品关乎生命,安全重于泰山,务必抓紧抓严抓实。属地管理责任要抓实。各县(市)党政"一把手''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各级食安办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紧盯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常长”机制,围绕保障国家重大项目食品安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并经常性随机抽查督导。3190名各级包保干部要学习借鉴“最美包保干部''经验做法,严格落实“三清单一承诺”要求,每季度深入包保食品经营主体督导,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精准防控风险。当包保主体的风险等级升高或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包保干部要靠前办公、现场督导,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风险防控和应对处置工作。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要抓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严格履行主体责任,诚信经营、明码标价、不欺客宰客、热情真诚服务。每月至少听取1次食品安全总监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形成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议纪要;食品安全总监每周至少要组织1次风险隐患排查,形成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报告;食品安全员要每日根据风险管控清单进行检查,形成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各级食安办要建立督查组,按照分级督查、下督一级的原则,对各地包保干部是否履职尽责进行督查,对工作不得力、责任不落实的要警示约谈、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要在全社会营造决不给食品失信改错机会的氛围,让在食品上赚取不义之财的经营主体付出沉重代价、无容身之地。第三,以更严的作风监管食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食品安全是“管''出来的,必须严字当头。要严格标准。要严格执行甘孜旅游餐饮服务通用要求甘孜藏餐通用规范川滇藏毗邻三市州农牧区集体聚餐管理规范等区域性地方标准,决不能让标准停在纸上、贴在墙上。特别是要依托州有机农牧业发展协会,制定符合甘孜实际、高于国家国际、保持品种品质品牌的全过程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确保经得起市场检验。要加大食品安全标准解释、宣传贯彻和培训力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准确理解和应用食品安全标准,维护食品安全标准的强制性,决不能出现破窗效应,影响全州大局。要严加监管。要聚焦旅游市场、学校食堂、农牧区、养老院、宗教场所等重点领域,聚焦建设工地营地、建设者、来州游客等重点人群,聚焦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重点问题,建立“专业力量查、人民群众点、投诉热线督、执法队伍办”的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全过程最严监管制度,凡是接到食品安全投诉的要接诉即办、接报即查、接访即咎。要严厉处罚。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严格落实“处罚到人”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对违法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严厉处罚,切实提高食品违法成本。要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依法从重判罚。行政执法机关发现涉嫌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要依据行刑衔接有关规定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同时抄送检察机关;发现涉嫌职务犯罪线索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要严肃问责。要依照监管事权清单,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有关食品安全工作决策部署不力、履行职责不力、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要依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对监管工作中失职失责、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的,依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参与、包庇、放纵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弄虚作假、干扰责任调查,帮助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依法从重追究法律责任。第四,以更细的措施保障食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强调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在于抓好农业,而我州农业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有机化。早在去年,我们就提出建设有机之州并每季度召开推进会,今年成功举办有机产品推介会,有机之州建设起势见效。但是,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步重点要在五个方面下硬功夫。要扩规模。要围绕耗牛、藏香猪、粮食、果蔬、菌类、道地中药材等有机产业集群,积极创建一批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要树品牌。品牌是信誉的凝结。一个品牌一旦在老百姓心目中确立起来,就可以成为质量的象征、安全的象征,老百姓就会放心购买和消费。要围绕“圣洁甘孜”“亚克甘孜”“有机之州”品牌,鼓励市场主体申报认证更多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农耕农品”农产品,让更多产品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要讲诚信。要加快本真甘孜建设,全面开展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致力于保护好食物原本味道,积极营造明码标价、不欺客宰客、热情真诚服务,充分体现“圣洁甘孜”本真内涵。要牢固树立“谁砸了有机之州牌子、就砸谁的饭碗”意识,让忽视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生产经营者付出沉重代价、彻底出局。要抓追溯。要立足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尽快搭建有机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记录真实完整,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监管。要强监督。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让犯罪分子如过街老鼠无处藏身,形成全社会维护有机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