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和交流去年全市农村工作,谋划和部署今年农村工作。下面,童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提出要求。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个方面意见。一、去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成效显著,应该充分肯定某某年是“三农”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的一年,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4.7%,高于全省0.7个点,增幅居全省第5位。林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粮食总产138万吨,增长2.5%o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44元,居全省第6位,增长17.9%左右。家禽、生猪、林特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烟叶种植面积达到7.6万亩。茶叶面积达到31.5万亩,总产2.6万吨。油茶1.2万亩,增长125%o柿大茶3300多亩,产量120吨。(二)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50亿元,增长35%。其中食品工业加工产值209亿元,增长85.8%。宣州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进入省级示范区行列,宁国南山食品产业园成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总数达到6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78家,位居全省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社1310个,比上年增长30.3%,带动农户26.6万户。新增省级示范社10个,新增数量居全省首位,总数达到29个,占全省七分之一。新增国家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2个、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产品5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5个,总数达到264个,占全省十分之一。综合机械化水平比上年提高1.6%。农业规模经营取得进展,新增流转耕地9.5万亩。建成农业休闲园区和乡村旅游观光示范点702个,年营业收入24.5亿元。宁国、绩溪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三)农村面貌持续改观。投入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资金2.82亿元,以“百村十镇示范工程”、美丽和谐村庄建设为重点,实施项目355个。18个乡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174度01212区)(全省区(场)到个村庄开展村庄整治。第一批2388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水利建设取得新突破,期盼几十年的水阳江下游“开卡”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并正式动迁。41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竣工,63座水库完成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工,解决了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实施农网升级工程,升级改造线路1713公里。(四)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扩权强镇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积极推进。1065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全部完工。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信用联社改革改制任务。宣州农村房屋发证与抵押流转改革省级试点工作启动。郎溪成为全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宁国开展统筹城乡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成立全省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五)农村民生不断改善。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通过“一卡通”发放涉农补贴8.2亿元,农民人均享受补贴357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得到提高。15所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建成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67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一年实现行政村“村村有书屋”的目标。基层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门诊统筹总额预算管理全面启动。完成新型农民培训2.4万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业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龙头企业综合实力还不强,农产品附加值还不高,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延长;农村公共服务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一些地方面貌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少数农民群众生活依然困难,改善农村民生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二、今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任务艰巨,务必扎实做好做好今年农村工作,必须结合宣城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实现“两个加快、两增两保",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保持农村和谐稳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一,切实把农业经营好。要紧紧抓住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这个关键,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的转型升级。一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两个园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园区。二要做大做强产业集群。重点做强家禽、林特产品“两大集群”,力争实现家禽行业加工产值200亿元、林特产品产值100亿元。三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扶持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争取更多企业进入国家级、省级龙头行列。抓好立大禽业熟食加工和荣达禽业蛋品加工等项目建设,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420亿元,增长20%左右。四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继续开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活动,多渠道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加快市粮食储备库建设,开工建设皖东南粮食批发市场。加快市农副、农资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进度。五要下大力气开展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推销是为了产品“好卖”,营销是为了让产品“卖好”。大家不知道,产品再好也只能是“墙内香”。要在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宣传营销力度,尤其要在央视等主流媒体上加强宣传营销,扩大产品知名度,打响宣城农产品品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今年市财政将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补农产品的宣传营销。各县市区也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扩大宣传营销,扩大宣城农产品知名度,让老百姓买上好产品、让好产品卖到好价钱。六要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组织实施“茶产业提升行动”,加强茶园良种化改造和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抓好1个国家级、3个省级标准化茶园建设。扩大柿大茶生产总量,新发展油茶2.3万亩。不断扩大烟叶种植规模,面积要完成8.7万亩,产量力争完成26万担。宣州、郎溪、广德、泾县、旌德等地区,要切实调动乡村两级组织和农民的种烟积极性。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建成10个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在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加大宣州、郎溪、广德、泾县“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建设力度,力争粮食种植面积345万亩以上,总产量140万吨左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攻关,引导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农产品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等重点领域和环节加强合作攻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提高农业装备水平。落实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争全年农机补贴资金超过4200万元,农机总动力提高2个百分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创建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示范点。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稳定和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植保、沼气等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发展各类科技示范户、示范片,建立较为完善的推广示范网络。认真实施农业信息化工程,推进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物联网建设与应用,抓好农情信息直通车工程试点,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第二,切实把农村建设好。一要加强农村建设的规划和管理。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没有规划就会无序建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许多乡镇和村已经编制了规划,但是目前突出的问题是规划与建设脱节。因此,必须加强规划的执行落实,防止继续出现“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二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水阳江下游“开卡”工程建设,启动双桥联珏排涝泵站和堤防应急加固除险工程。继续推进青弋江灌区续建配套、港口湾灌区建设工程和郎源、牛岭、汤村、扬溪源、凤凰山、关庙等水库建设及水阳江中游综合治理、新老郎川河综合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已列入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各类在建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推进泵站技改、水利血防、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工作。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突出抓好田间工程配套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初步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灌排系统,增强农田排涝和灌溉能力。加快农村道路、供电、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切实解决农村的脏、舌1.、差问题。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完成5051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个乡镇清洁工程、220个村庄整治任务。继续实施“百村十镇示范工程”,深入推进全市新农村10条示范带建设,新增50个美丽和谐村庄,继续打造10个文化特色村。继续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抓好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农村地区污染物总量减排。各乡镇和省级开发区今年必须启动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突出生态创建,加快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第三,切实把农民利益发展好。能不能把农民利益发展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和关键。一要大力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继续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效途径,力争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8万亩。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完善乡镇机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机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林权管理信息和森林资产评估、收储、担保、交易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引导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二要大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组织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规划,确保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15%以上增收目标。认真组织实施民生工程,资金补贴类项目要全面实行“一卡通”发放,确保及时足额到位,严禁截留挪用;工程类项目要早动手、早完工。大力做好农民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引导农民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让更多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支持更多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农民就地就业。巩固义务教育改革成果,加快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步伐,完成11所乡镇公办中心园、72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完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抓好新农合、养老保险的提标扩面。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改造和完善现有保障性蔬菜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生产和供应本地市场能力,市本级新建钢架大棚蔬菜生产基地100O亩,在城区市场新建2个农残快速检测室。三要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高素质的农民。市有关部门和县市区、乡镇要扩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一方面把农村劳动力转化为产业工人,一方面把农民培养成种田能手、养殖能手、技术服务能手和农民经纪人,为农业发展留住人才。培训转移的劳动力首先考虑保障本地用工的需求,再着眼向发达地区输送,市县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接。三、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关键要狠抓落实这次会议,对今年“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上还印发了全市“十二五”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意见、201某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目标任务明确,关键要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一要加大“两个投入”。即: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精力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扶贫等方面的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三农”工作中去,多听取“三农”工作汇报,多研究加快农业发展的举措,多深入了解农村情况,多解决涉及农民利益的问题。力争每年扎扎实实地抓几个重点,办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