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中医药+养老”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
资源ID:1796785
资源大小:12.7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推动“”中医药+养老”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推动“中医药+养老”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根据市政协调研要求,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扎实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区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全区相关部门、部分企业,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召开部门座谈会、企业座谈会和企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开展“中医药+养老”专题调研。调研组对各方面调研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区中医药种植情况目前我区无中医药种植。一是受地理条件限制,我区临近市区,海拔、空气和水质量不高。二是中药材生长期短的要求大规模种植,生长期长的在种植技术和管理上要求很高,不具备这个条件。三是我区城郊农业以种植蔬菜及时令水果为主,已形成一定的种植习惯,种植中草药技术要求高,包括产品采摘、加工、流通没有优势。(二)#区中医馆建设情况#区共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乡镇卫生院3家,原来都建设有中医馆,2023年因龙须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搬迁,新址的中医馆正在建设中,其他11家医疗机构均有中医馆,开展的项目有中医按摩、推拿、拔罐、针灸、牵引、贴敷、中药包、中药熏洗、刮疼、艾灸等。中医诊所29家,中医医院1家(隶属于市直管单位)。(三)#区中医药工业情况湖南玉新药业有限公司位于#区洋溪桥生产区。是一家研究开发、生产经营苗体激素原料药、中间体及制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2140万元,总资产5.42亿元,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现有员工525人。湖南玉新药业有限公司主导产品有畜体激素类医药中间体、原料药(非那雄胺、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杜他雄胺等)及制剂(五氟利多、奥拉米特等37个品种),产品主要用于抗炎、抗过敏、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治疗精神疾病等。主导市场为欧洲、亚洲、南美等地区。公司全年计划实现销售收入40000万元,出口创汇突破3000万美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湖南九味中医药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湖南省天香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香生物”)和多家科研院所联合打造的中医药创新平台。天香生物公司前身是邵阳市食品科技发展研究所,成立于1997年。公司专业从事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专注辣椒素、大蒜素、花青素植物功能性成分的高效绿色提取及副产物的加工利用。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防疫物资重点生产企业、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扶贫龙头企业、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湖南省知识产权强链护链项目(中医药)支持企业,产业链覆盖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新零售和大健康产业。公司现有一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省级产业联盟和一个博士工作站,公司现有50多项知识产权成果,拥有马德里注册商标1件、湖南省著名商标1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个,并通过知识产权及IS09001、IS014000等管理体系认证。二'存在的问题(一)基层医疗网底不健全网底建设12所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其中汽车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民营资本运行;小江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人员编制,不便于管理,由市二人民医院管理;龙须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由市中医医院托管,现中医医院已取消对龙须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托管。(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有限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乡镇(街道)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很多医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医疗技术水平有限。例如个别卫生室由于人员有限,医生既要看病,又要发药,同时还要开展护理、收费等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生就诊的专注度,不利于正常诊疗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二是服务项目单一。大部分镇(街道)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除了能看些普通内科疾病,配些常用药外,无法开展其他诊疗活动。三是设施设备不统一。每个镇(街道)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上级资金投入的不同,添置的设施设备有限,有些服务机构会出现医务人员有能力处理疾病,但碍于设施设备的匮乏导致无计可施,只能往上转院治疗,增加了上级医疗机构的就诊压力。(三)医药品购销和相应的医保支撑政策不够完善在中医药发展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撑的前提下,现有政策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突出的表现就是慢性病管理和长期护理保障不足。慢性病患者和需要长期护理的患者的高频人群都是老年人,而现行的医保政策缺乏有效的支持措施,导致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较重。三、解决措施与政策建议(一)树立信心,认清中医药在养老上的优势首先,中医药在养老服务方面发挥成效自古有之,其对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起步非常早,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经典著作内经对人体寿命、衰老原因、老化特征、老年生理、病因病机、治法以及如何延缓衰老等均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此外,唐代的千金方、宋代的养老奉亲书和清代的老老恒言等古籍,也为老年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与经验。同时中医从理论上提出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防重于治”以及“上工治未病”的学说;在养生保健方面,历代医家有一些发明和论述,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导引术;在治疗方面,有药酒、膏方、药膳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制剂,以及推拿、刮疼、针灸、火罐、埋线、药浴等多种适宜技术,更适合老年人防病、治病。而且中医中药是老年人最愿意接受的医疗服务项目。中医是传统医学,其治疗方法简、便、效、廉,服用方便,毒副作用少,交叉感染几率小。有些中药不但可以煎成汤剂或做成膏、丹、丸、散剂防治疾病,而且还可以制作成美味佳肴长期服食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因此,中医中药是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在防治疾病当中最愿意接受的服务项目之一。因此,我们不仿坚定文化自信,在医养结合实践中充分运用中医药手段,提高老年人幸福感。(二)加大宣传,提高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首先,我们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将中医药养生文化宣传、中医体质辨识、专家诊疗、中医非药物疗法、养生药膳、传统功法等内容植入养老服务中,提升对老人年日常生活和健康管理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层老年协会等合作,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以及药膳食疗科普等活动,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运动项目,加强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文化宣传,培养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提高群众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三)多措并举,推进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一是基础建设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内设中医康复科室和老年病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均建成“国医堂”“中医馆”,开展中医特色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在村卫生室推行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引导群众利用中医适宜技术防治慢性病、常见病、治未病。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中医养生保健业务。中医药特色服务实现医养全覆盖。二是人才储备到位。加大中医医师的人力培养和储备,加快“西学中”培训体系建设,优先选择中医和西医共同的学科类别进行试点,探索中西医深度结合的诊疗路径;同质化培训逐步向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老年人易患的慢病专业推广,遴选优秀的西医医师通过培训考核达到中医医师诊疗水平,充实中医诊疗人才队伍;三是医疗保障到位。乘着湖南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东风,迅速落实省医保局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将所有符合规定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运用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医保方式,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实现医保由“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四是发展养生保健服务。鼓励有资质的社会力量开办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养生保健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咨询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使用按摩、刮疼、拔罐、艾灸、熏洗等中医技术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其他养生保健方法及产品进行健康干预。促进经营规范、服务优质、特色鲜明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养生保健中医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