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制度管理制度.docx
医院制度管理制度为落实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医疗机构制度管理制度)制定方法专家共识(2023年版)的相关要求,规范医院各项工作,顺应精细化、同质化的管理要求和工作落实,进一步规范医院制度建设的管理,推动医院管理更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特制定本医院制度管理制度。一、制度制定的基本原则(一)制度制定应符合国家法律、行业法规、标准以及医院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及发展目标等。(二)制度内容应简明扼要,便于阅读、理解,避免产生歧义,工作流程通畅、可执行性强、权责清晰。(三)制度格式符合医院文稿管理统一格式、规范和编码的要求。(四)定期(间隔不超过三年)进行全院范围内制度修订工作,或根据行业或实际工作需要随时修订。二、制度制定权责与工作流程(一)制度起草:根据国家法律、行业法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可起草仅限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制度,部门负责人应指定制度制定人、审核人,制定人负责起草制度内容、编制文件编码、套用标准文稿格式,审核人应对制度内容的合法合规合理性、可执行性负责,并确定制度适用范围,如:全院员工、全院中层、工会会员、多个部门或单个部门名称。(二)制度会签:凡制度落实涉及其他行政职能部门的制度,应有会签流程或举行会议讨论,并有会签记录或会议记录;会签、会议完成后由制度主管部门整合会签、会议意见形成文稿,并交相关部门签字确认,由制度主管部门保存。(三)制度批示:凡由行政职能部门起草并涉及其他部门落实与执行的制度应请示分管院领导意见,并修改完善O(四)形式审查:由制度管理部门文稿格式与编码的规范性并备案。(五)征求意见:凡制度执行涉及其他部门的制度由起草部门公开征求其他相关部门意见,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周,并通知相关部门及员工。同时,应选择部分制度执行科室进行定向征求意见,并整合各方意见。(六)制度审批:1、仅涉及本部门的制度经本部门集体讨论后由部门负责人批准。2、涉及其他部门的制度由各相关委员会或组织审核并批准。无法归口的部分行政管理制度由制度主管部门提出,由分管院领导指定部门或委员会(组织)进行批准。3、超出医院单个委员会权责范围的制度,或涉及医院认为重要的制度由医院党总支、院长办公会审核并批准。4、涉及职代会权责的制度应由职代会审核并批准。(七)制度试行:新版制度应设置试行稿,设置试行期三个月,期满由制度主管部门对制度内容按照制度制定原则进行评估,必要时可修改,修改痕迹应保留;三个月后按原审批流程批准。(八)制度公(发)布:医院定期修订的制度合订本采用纸质版本和电子版本公(发)布,非统一时间制定的制度,批准时仅发布电子版本,必要时发纸质单行本。由制度主管部门在医院信息平台统一发布,便于员工查询和学习O(九)制度落实1、培训落实:由制度主管部门根据制度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方式、培训要求和内容(应知应会)、培训材料和培训考核,可采用线上或线下、集中或自主、书面或实操等多种形式,旨在促进相关员工掌握制度内容。2、执行监管:制度主管部门应制定本项制度的落实执行监管计划,对制度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监管,监管频度可根据制度落实情况而定,对监管结果应及时分析反馈,形成分析小结,每个制度每年至少有一个落实监管分析小结,最终形成常态化的监管机制。3、汇总分析:医院制度管理部门负责量化评估各部门的制度落实监管分析工作,并形成全院性的制度监管分析报告提交至医院相关委员会。(十)制度修订1、全院性制度应定期(每三年)修订一次,必要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可提前或推后,由医院制度管理部门经医院同意后启动全院性制度修订工作。2、各部门应定期对本部门已公(发)布且执行的所有制度进行评估,明确制度的必要性、适用范围和可执行性,做出保留、修改、废止等决定,并落实具体修订人或核对人,并由指定的审核人复核。3、根据行业要求、制度执行监管评估和相关员工反馈意见,制度主管部门可随时启动制度的修订工作。(十一)制度效期:任何制度正式实施后,除有特殊规定的制度外,其他制度有效期视为长期,不作具体规定,以制度最新版本作为有效版本。(十二)制度废止:根据国家法律、行业法规要求和医院实际情况,如果制度主管部门评估该制度应当废止,由制度主管部门起草废止申请,按原审批流程批准废止,并报医院制度管理部门备案、公示,并及时撤销医院信息平台上该废止制度,防止员工误用。(十三)制度解释:所有制度内容由制度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四、医院制度的命名(一)*管理制度:凡对*工作内容进行管理的制度,可称为*管理制度,实际是对*进行管理的制度,如交接班管理制度、会诊管理制度。(二)*工作制度:凡各种组织开展工作的流程,可称为*工作制度,实际是组织开展工作的标准流程,如委员会工作制度、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