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养护智慧工地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1794545
资源大小:55.92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速公路养护智慧工地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DB安徽省地方标准DBXX/TXXXX-XXXX高速公路养护智慧工地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ExpresswaymaintenanceSmartconstructionsiteinformationconstructiontechnica1.specifications(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XX-XX实施XXXX-XX-XX发布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24. 1一般要求24.2系统架构25功能要求35. 1作业区信息35.2现场作业信息35.3交通组织信息35.4施工组织管理45. 5前场终端管理56. 6应急决策指挥66性能要求71 .1软件要求76 .2硬件要求87接口要求81. 1检测感知设备接入接口要求97. 2其他平台接入接口数据要求98数据管理108.1数据资源108. 2公共支撑119. 3业务应用1210. 4用户交互139安全与运维管理1311. 1安全管理1312. 2运维管理13./.1刖后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交控道路养护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速公路养护智慧工地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1范围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养护智慧工地信息化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体架构、性能要求、功能要求、数据管理、用户应用等。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养护智慧工地信息化规划、设计、建设等,其他公路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507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32630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系统技术要求JTHH1.O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T2420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JT/GH40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导则JT/G521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GB/T32630非结构化管理系统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智慧工地inte1.1.igentconstructionsites通过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全面感知工地各环节信息,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平台,实现施工作业智能生产、科学监管、辅助决策等功能。3.2智慧养护inte1.1.igentmaintenance融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养护业务数字化、智慧化、精益化、绿色化为核心内容,实现养护智慧决策的新型管理模式。3.3养护路段maintenancesection包括静态路段和动态路段,静态路段指根据相对静态指标划分的路段,如路面结构、材料、管养单位等动态路段是在静态路段基础上,结合路况性能指标进一步划分的结果,可作为后续养护方案制定的单元。4基本要求4.1一般要求4.1.1 系统宜采用模块化设计,对各功能模块应协调、统一。1.1.1 1.2应提供灵活的数据接口,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支持多种软件数据格式。1.1.3 宜开发PC端、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查看。1.1.4 宜采用云平台模式,对相关数据进行传输、存储、调取、实现数据共享。1.1.5 智慧工地信息化平台应由展示层、应用层、数据层、网络层以及感知层组成架构如图1所示。腐速养护智慧工地总体架构图1:系统架构图2. 2系统架构4. 2.1展示层面向运营管理及决策(管理工作台、大屏展示等)和面向企业内外部养护业务流程管理、提供电脑端、移动端(包含移动APP程序、小程序、公众号)等多种方式。5. 2.2应用层应用于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中的业务范围,包括且不限于GIS管理、视频监控、语音对讲、设备管理、车辆管理、人员管理、质量管理、报警管理、综合统计等。6. 2.3数据层采集施工作业中的数据,包括施工信息数据、视频监控数据、语音对讲数据、预警信息数据、分析决策数据等。7. 2.4网络层实现现场采集数据的实时传输,包括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等以及传输的保准协议,为通信互通提供保障。8. 2.5感知层由信息采集设备对工地现场各类信息进行传感、采集,包括视频监控、穿戴设备、智能锥桶、电子围栏等。5功能要求5.1 作业区信息基本信息:应包含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项目名称、项目代码、桩号、范围、路线、工期、类型、规模等信息。5.2 现场作业信息a)单位信息:包括单位名称、企业资质、企业法人、项目经理、联系电话等;b)人员信息:包括人员姓名、年龄、专业、工种、数量,以及特种作业人员资质等;c)业务信息:包括项目业绩、项目经理业绩、信誉等;d)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名称、编号、型号、数量,以及特种设备信息等;e)材料信息:包括使用材料名称、种类、数量等。5.3 交通组织信息5.3.1 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应对工地现场的交通流量、车辆运行状态、人员活动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532智能交通引导智能交通引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系统宜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预测交通流量变化趋势,制定合理的交通引导方案。b)系统应通过智能交通信号灯、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向驾驶员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导航建议等,引导车辆合理行驶,避免拥堵和事故的发生。5.4 施工组织管理5.4.1 质量控制宜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BIM等技术手段,对人员、安全、质量、生产、环境等要素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并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运作,最终实现互联协同、全面感知、辅助决策、科学管理等功能。5.4.2 进度控制5.4.2.1 进度管理功能模块宜包括但不限于进度计划管理、进度跟踪、形象进度管理、进度可视化管理。5.4.2.2 进度管理功能模块应符合表1规定,且留有扩展接口,满足功能扩展的需求。表1进度管理功能序号模块功能要求1进度计划管理具有进度计划编制、施工工序划分、工程量计算、劳动量和机械台班数量计算、工工作时间和逻辑关系计算等功能2进度跟踪具有工序开始时间、工序实际完成时间、当前进度、任务先成度等内容实时跟踪监测的功能3形象进度管理具有形象进度的采集、展示、进度偏差计算、进度预警的功能4进度可视化管理具有月度进度分析、项目施工产值完成情况、工期节点、项目形象进度、建安费完成比例、控制性工程进度情况等指标、预警信息进行多维度可视化分析与展示的功能5.4.2.3 形象进度展示宜与BIM模型、视觉图像等关联呈现。5.4.2.4 应具备施工现场进度风险预测预警功能。5.4.2.5 应具备施工现场部分形象进度自动采集功能,实现进度偏差的自动分析及产值的自动统计。5.4.2.6 应具备纠偏调整功能,及时进行偏差调整。5.4.2.7 应具备多端数据录入及采集的接口,并配置手机端APP或者小程序等移动端软4件。5.4.3 安全管理5.4.3.1 安全管理功能模块宜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高边坡安全监测、隧道安全监测、桥梁安全监测。543.2 安全管理功能模块应符合表2规定,且留有扩展接口,满足功能扩展的需求。表2安全管理功能序号模块功能要求1现场安全管理具有安全巡检、专项检查、隐患预警、资料管理、隐患库管理功能2设备安全管理具有特种设备台账管理、设备检查、设备验收功能3人员安全管理具有人员基本信息管理、人员实时定位、历史归集溯源、远程监控、安全区域预警的功能543.3 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气等有害气体应可以实时监测,对超限的有害气体进行现场声光报警。543.4 .4通过测距雷达实时监测,结合隧道围岩等级所允许的安全步距范围进行监测对比和预警信息发布,并可以通过声光报警及时提醒现场。543.5 .5安全管理所使用的设备应包括视频抓拍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监控量测和高边坡监测所需的传感器设备,设备硬件功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a)视频抓拍设备应具备对施工现场未佩戴安全帽、未系安全带、未穿救生衣等不安全行为预警、抓拍的功能;b)视频监控设备宜使用A1.视频监测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危险因素的智能识别;c)监控量测和高边坡监测所需的传感器设备应具有对高边坡、滑坡体、隧道洞门浅埋段等表面位移实时监测的功能,实现安全管理及故障实时预警;d)高边坡监测应具有利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对高边坡位水平位移监测能力。5.4.4造价管理针对养护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宜参考JT/GH40中相关规定。5.5 前场终端管理5.5.1 主要前场终端设备5.5.1.1 硬件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考勤机、门禁闸机、人员定位设备、视频监控,语音对讲等设备。5.5.1.2 功能模块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人员信息管理、考勤管理、门禁管理、劳务管理、人员定位管理、视频监控管理、培训教育管理。5.5.2 前场设备出现故障预警及解决措施5.5.2.1 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系统宜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实时收集设备的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振动频率、电流、电压等。一旦这些参数出现异常变化,超出预设的正常范围或波动规律异常,系统就会发出预警信号。5.5.2.2 据分析与预测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建立设备的正常运行模型和故障预测模型。当实时监测到的数据与模型不符时,系统可判断设备可能出现问题并提前预警。5.5.2.3 残差产生与评价宜根据设备的物理原理和运行机制,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来估计设备的输出。将实际测量值与模型估计值进行比较,得到残差。如果残差超过一定的阈值,说明设备可能存在故障。5.5.2.4 平台报警在系统的监控平台上以弹窗、闪烁、声音等方式显示预警信息,提醒操作人员注意。5.5.2.5 短信通知将预警信息发送到相关人员的手机上,确保他们能够及时收到通知,即使在远离现场的情况下也能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5.5.2.6 远程监控与移动性借助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企业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远程访问系统,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和预警信息。5.6 应急指挥管理5.6.1 应急方案类型5. 6.1.1突发性应急通常是由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等)或突发事件(如交通事故、火灾等)引起的,应立即进行抢修和恢复通行。5.6. 1,2季节性应急宜根据季节变化可能出现的特定问题进行的应急准备和响应。冬季除雪保畅工作,夏季防汛抗洪工作等。5.7. 1.3重大活动保障应急在国家重大活动或者重要节假日期间,为确保交通安全顺畅而进行的应急准备和响应。5.8. 1.4特殊事件应急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如危化品运输事故、桥梁垮塌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