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城乡环境卫生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城乡环境卫生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十五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十三五"时期,全区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优化环境卫生设施布局,强化环境卫生保障能力,推进环境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环境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城乡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积极探索规范化作业、标准化评价、智慧化管理,推动清扫保洁向精细化管理迈进。以清扫保洁为主的环境卫生市场化发展迅速,机械化作业能力显著提高。截至2020年底,全区道路清扫面积336.05平方公里,道路清扫覆盖率达100%,清扫保洁市场化率约53.3%o其中,城市建成区主要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超过95%o基本建成条块结合的水域清漂保洁管理责任体系和日常作业机制,清漂配套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机械化清漂和水域垃圾转运能力全面提升。持续保持三峡库区段江清岸洁。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区26个乡镶街道)和266个公共机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0%,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30%,8个居住小区分类工作初见成效,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30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大幅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覆盖全区,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全区运行生活垃圾一次转运站9座,总转运能力250吨/日;运行生活垃圾二次转运站1座,总转运能力215吨/日。运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2座,总处理能力178吨/日;运行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2座,总处理能力200吨/日。202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处理技术逐步由卫生填埋向焚烧处理转变。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启动建设。农村垃圾治理任务圆满完成,以合格率100%的评价结果通过市级和国家验收,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显著改善。建筑垃圾综合管理逐步规范。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开展,日常检查、联合督导和全过程监管机制逐步形成,处理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处理能力大幅提高。截至2020年底,全区现有建筑垃圾处理设施2座,年处理建筑垃圾40.45万立方米。环境卫生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将公厕新增改造和提档升级工作纳入民生实事。截至2020年底,全区公厕共计218座,其中环卫直管(含城市公园)公厕41座、乡镇(街道)管理公厕164座,社会公厕13座。统筹推进其他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关爱环卫工人工作,配建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2处环境卫生清扫与保洁工人作息场所(爰心驿站)10个,环境卫生作业工具间37座。智慧环境卫生管理试点应用。按照"大城智管"要求,拓展清扫保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公厕及化粪池运行管理等方面应用场景,积极探索"智慧环卫"试点应用,全区城市建成区数字化城市管理覆盖率达90%,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境卫生事业发展形成良好机制。积极推进城乡环境卫生行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健全统筹督导和常态化监管机制,完善突发事件指挥处置措施,推动环境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十三五”以来,我区城乡环境卫生事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环境卫生设施设备存在短板,污染管控压力较大;管理机制尚未健全,长效管理措施不足智慧环卫"应用不深,体系框架不够完善;运行管理经费保障低,精细化常态化作业难;环境卫生专业人才较为紧缺,应急保障能力亟需加强。(二)"十五五”时期发展环境。发展机遇。党中央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为环境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我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为环境卫生事业拓展了内外发展空间。区作为全市率先实施市统筹城乡塑料垃圾综合治理项目(世行贷款项目)区县,为全市环境卫生事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明确了具体方式和实施途径。发展趋势。环境卫生行业发展环境、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对环境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指明了发展方向。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趋紧,优化垃圾处理方式和碳净减排工艺技术,将成为环境卫生行业助推"碳减排”的重要路径。政策法规的指导逐步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市进一步推广"无废城市”建设,均指明了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模式。全区推广智慧环境卫生管理平台应用,深化环境卫生作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拓展了环境卫生管理智慧化的空间。二、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补齐短板、提质增效,统筹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实现"双碳"目标,持续提升城市品质,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业宜居宜游的城乡环境。(二)总体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区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在环境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城乡环境卫生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法流程、技术工艺、手段工具创新,提高城乡环境卫生现代化水平。(三)主要目标1 .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乡环境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建成与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相匹配的城乡环境卫生发展体系,基本实现全区城乡环境卫生事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环境卫生管理体系。贯彻法律法规,补齐政策短板,深化市场化机制,稳步构建高效实用、风险可控的现代化环境卫生管理体系,精细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迈上新台阶。一打造在全市具有影响力的管理标杆。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差异化发展,探索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环境卫生管理经验,争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入非主城区中心城区区县前列,无废城市”建设水平走在全市前列。建设科学完备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片区转运站建设,科学选定厨余垃圾处置工艺,着力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初步建成完备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2 .分项目标。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到2025年,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进一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规范体系,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监督评价机制,全区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占比达100%o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分类收运设施覆盖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和设施建设,形成"以资源化利用和焚烧处理为主、填埋处理为应急保障、其他处理方式并存"的技术路线。到2025年,全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5%,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100%,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深入践行”无废城市"建设理念,全面推进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分类处理,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到2025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45%;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60%o补齐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短板。实现环境卫生作业机械化和环境卫生管理智慧化。到2025年,主要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城市建成区达95%,乡镇(街道)达50%;城镇建成区水域垃圾清捞率达100%;实施公厕"提质增量",推进智慧公厕建设,提高公厕服务水平;加快补齐环境卫生基地、入城洗车场等其他环境卫生设施短板,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专栏1区城乡环境卫生发展"十五五规划主要指标类别主要指标2020年现状指标2025年目标标性指属市区市区活圾生垃1.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中心城区100%城区100%100%100%预期性2.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占比35.92%16.2%50%100%约束性3.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28%40%40%预期性4.生活垃圾一次转运能力(吨/日)3330046548700815预期性5.生活垃圾分类转运能力(吨/日)1290029200350预期性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100%100%约束性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吨/日)2850060035500700预期性8.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44.48%65%65%预期性9.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50.71%65%100%预期性筑圾建垃10.建筑垃圾收集率/95%95%预期性11.城区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率/90%90%预期性12.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能力(万吨/年)358.25/197640.5预期性13.城区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95%预期性14.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55.46%/80%50%预期性厕设公建15.新增环卫直管公厕(座)308441新增886新增13预期性16.升级改造乡镇公厕(座)5333/45424预期性17.升级改造环卫直管公厕(座)/93324预期性清扫18.城市道路城区90%/95%95%预期性类别保洁主要指标2020年现状指标2025年目标指标属性市区市区机械化清扫率乡镇(街道)建成区/50%预期性19.城镇建成区水面垃圾清捞率/100%100%约束性20.清扫保洁作业市场化率53.15%/75%75%预期性三、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一)提升精细化服务绣出高质量环境。1.提高清扫保洁质量。推广环境卫生机械化作业,提高清扫保洁效率。强化科技应用,加强环境卫生机械化专业设备投用。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制定不同道路不同区域保洁作业标准和监管制度,规范清扫保洁作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