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期河南开放大学补修课《刑法学#》一平台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试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1793313
资源大小:82.95K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秋期河南开放大学补修课《刑法学#》一平台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试题及答案.docx
河南开放大学补修课刑法学#一平台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11月18日;适用于2024秋期河南开放大学法学本科学员补修课一平台无纸化考试。试题随机!一,判断题题库(从下列题库中随机抽取10道小题)1.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16周岁就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其犯罪后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程度就和成年人没有区别。(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2,关于刑法的溯及力,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了从新兼从轻原则。(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3 .刑法典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这里的不适用死刑并不意味着不能对不满18周岁的人判处死缓。(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4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ABCD随机变化,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5 .刑法施行前的行为按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且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立并未超过追诉时效的,适用刑法,刑法具有溯及力。(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6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辩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7 .刑法理论将犯罪行为按照其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对犯罪客体作不同层次的概括,从而把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三类。(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8 .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必须表现行为人的意志或者意识的行为,没有意志或意识的行为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9 .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没有预见危害结果上的区别是前者是根本不可能预见,而没有预见,后者是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10 .完全负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有精神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11 .不作为的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义务而非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切行为规范所规定的义务。(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12 .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人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的行为、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人在睡梦中的举动不属于刑法中的危害行为。(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13 .犯罪对象不一定受到侵害、犯罪对象未必能决定犯罪的性质是关于犯罪对象的正确表述。(ABCD随机变化,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14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限制责任能力人中不包括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ABCD随机变化,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15 .甲对乙实施抢劫,乙乘其不备逃跑,甲在后紧追,乙在横穿公路过程中被正常驾驶的汽车撞死,甲乙死亡的结果对甲的影响是: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成立偶然的因果关系,导致在对甲的抢劫罪量刑时,考虑这一结果。(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16 .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是指辨认和控制能力减弱的精神病人和间歇性精神病人。(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17 .对于具体案件,只要把它的刑法因果关系搞清楚了,就可以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了。(ABCD随机变化,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18 .是否构成犯罪的错误属于事实认识错误。(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19 .犯罪直接客体又分为一般客体和复杂客体。(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20 .研究犯罪的一般客体,就是把刑法保护的所有社会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揭示一切犯罪的共同属性。(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21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22 .利用他人实施的行为而进行犯罪的是不作为形式的犯罪。(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23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ABCD随机变化,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24 .刑罚轻重的认识错误不属于法律上的认识错误。(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25 .不作为之所以与作为一样属于危害行为,同样可以成立犯罪,归根结底在于不作为是应为而不为,它同作为在侵害一定的社会关系这一点上是相同的。(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27 .某甲驾一货车穿行于陡峭山路,某乙想尽快赶到投宿地想搭便车,冒然抓住车厢后部,但却无法攀上,某甲知道这一情况后,为摆脱某乙骤然刹车,致某乙摔入山沟,当场死亡。某甲对某乙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28,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也应适用我国刑法,这是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29.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在客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要件。(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当昔误30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是由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这说明行为人缺乏认识和意志因素。(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31.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是犯罪的故意和犯罪的过失。(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当昔误32,对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军人、外交代表、国有企业领导在领域外犯罪,则不分法定刑的轻重一律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33.刑法典第291条的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法律规定只处罚首要分子,因此,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34.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物,一切犯罪行为都会侵害到具体的人或者物,所以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ABCD随机变化,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35行为人动辄行凶,捅人一刀就走,放任伤亡结果发生,被害人未死亡而构成重伤的,行为人应负间接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36,只有犯罪的结果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才能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ABCD随机变化,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37刑法中的作为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行为实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危害行为。(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38 .在所有故意犯罪中都有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ABCD随机变化,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39 .罪刑法定原则基本要求包括法定化、实定化、谦抑化、明确化。(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40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区域,具体包括领陆、领水、领空。(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41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贯彻和体现。(ABCD随机变化,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42 .并非有生命的人类个体即每个自然人都能够成为犯罪主体,而只有那些达到一定年龄、精神正常因而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够成为犯罪的主体。(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43 .虽然不满14周岁,但行为人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已经达到或超过16周岁的人,在其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时,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要追究其刑事责任。(ABCD随机变化,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44 .刑法施行前按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有效判决,继续有效,不属于刑法溯及力的问题。(ABCD随机变化,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45从自然意义上讲,犯罪所侵犯的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也属于一种客观事实特征,因此犯罪客观方面是包括犯罪客体在内的客观事实特征。(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46 .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出以下原则: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明确性原则;严格解释原则;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47 .犯罪的一般客体是对同类客体的抽象和概括。(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48 .犯罪的一般客体指一切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或者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整体。(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49 .我国刑法将犯罪的同类客体分为10大类。(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50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和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51 .病理性醉酒的人犯罪也属于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52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该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该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应当免除处罚。(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53 .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54 .实行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方法,不影响犯罪的成立与否,而只会表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ABCD随机变化,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55 .根据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形成方式,身份可以分为定罪身份和量刑身份。(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56行为人盗窃了某一老太太的全部钱财,该老太太自杀。财物损失和老太太自杀是认定行为人构成盗窃罪的危害结果。(ABCD随机变化f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正确B错误57 .我国刑法对故意的规定是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认识到其行为及结果的违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