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习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通报研讨发言心得体会.docx
-
资源ID:1793312
资源大小:13.5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学习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通报研讨发言心得体会.docx
学习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通报心得体会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违规使用资金维修政府办公楼楼顶、建设广场景观小品;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对外交流中心存在过度装修问题;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反复发生。中央部门将这3起典型问题集中通报,警诫意味明显,值得各地重视。这3起问题具有共性,基本都属于非必要非急需的建设装修项目,存在浪费、超标现象。中央一再强调“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近年来,各地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成效明显。但需注意,不能去了“豪华办公楼”,来了“豪华装修”,这是浪费的变种。需要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篱笆,把“过紧日子”的原则贯彻到方方面面。从这3个案例所暴露的问题来看,其项目立项、预算编制、支出审核、执行监督、结项验收,是如何接受审核的?为何如此明显的问题发现不了、顺利过关?值得反思。这也反映出一些地方财政预算事前绩效评估与预算评审等规章制度还存在漏洞,或者执行不够严格。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党政机关掌管的是人民的“钱袋子”,理应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开支用度,把能省的钱都省下来,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乱花。讲排场、摆阔气,任意铺张浪费人民财富,将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甚至会左右人心向背。古今之善治者,无不引以为戒。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井冈山时期,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艰难,部队甚至明确规定点油灯时灯芯的数量:各连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不办公时,即应将灯熄掉。按规定,毛泽东同志晚上办公可点三根灯芯,但他为节省用油,一直坚持只用一根灯芯,在昏暗的灯光下撰写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经典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一根灯芯”省下的油是微小的,但勤俭创业所激励的精神力量是强大的,所凝聚起来的人民信任是强大的。今日,国家的家底厚实了,百姓也富裕了,但勤俭创业的精神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告诫:“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这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党长期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前,中央正在制定各种办法帮助地方减轻债务负担,让地方甩掉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促进消费。各地党政机关更应精打细算,对自己抠一点,在一般性开支上多做“减法”,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多做“加法”,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过紧日子,也须有制度保障。各级政府应当给财政账本念好“紧箍咒”。强化预算管理,科学核定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同时,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针对欺上瞒下、顶风违纪的行为,务必严惩不贷,全力构建节约、廉洁、透明政府。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以俭修身、以俭立德,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持之以恒“节用裕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各级政府必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要带头。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已传递出信息:各地政府部门精打细算“过紧日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公布的“三公”经费一再下降,并且通过改革创新,找到了高效财政的方向感。随着“预算改革年”行动实施,各地各级政府将开启“过紧日子”的升级版。把精打细算过“紧日子”作为一种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能真正为百姓、企业赢得更多“好日子”。减增之间,效能涌现。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加减法”科学组合,彰显出娴熟的调控手段和丰富的政策储备工具,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地要坚守“节用裕民”之道,充分释放“加减法”的政策效应,给企业加油,为百姓解忧。学习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通报心得体会近日,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释放出持续为基层减负的强烈信号。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相关要求,主动担当作为,扎扎实实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谋发展,推动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新成效。问题检视“动真格”。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是联系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阵地,如果基层干部受形式主义所困,被繁琐复杂的无谓工作捆住手脚,不仅会加重负担,同时也会对干群关系、工作推动等产生不利影响。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针对当前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开展全面检视,剖析比较形式主义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突出表现,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进行靶向施策,努力做到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要聚焦基层实际,广泛听取民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动力。层层传导“出真招”。深挖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问题产生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多种因素,不仅有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同时也有领导方法、工作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对此,必须抓住重点环节,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模范带头作用,压实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减负措施落实落细。要积极引导领导干部发挥“头雁效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贯穿于开展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以上率下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政绩观,增强忠诚干净担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将党的先进理论转化为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立足长远“求真效”。“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必须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等特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决不能产生“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思想,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要建立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有机衔接,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力度,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以严密的制度机制向形式主义“亮剑”,将各项工作举措实处,持续优化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广大基层干部撑腰鼓劲,提振凝心聚力、矢志奋斗的精气神,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习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通报心得体会近日,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各地区各部门要引以为戒、对照检视、举一反三,扎扎实实推进减负工作,形成务求实干的新风正气。把牢思想“总开关”,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引领“想干事”的标准导向。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歪风久刹不绝、官僚主义问题顽固多发,究其原因是少数干部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导致政绩观产生错位。纯粹的思想是培植正确政绩观的“沃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厚实“土壤肥力”,才能让政绩观牢牢“扎根”不偏离,才能杜绝形式主义的滋生蔓延。各级干部要把政治理论学习当做终身课题,自觉结合工作实际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对照党中央的要求,着力纠治与党的初心使命相悖的思想偏差,大力发扬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时代新风。此外,要积极引导领导干部发挥“头雁效应”的正能量,以上率下、层层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激发一心为民的干事热情,用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点赞叫好”。激活联动“一盘棋”,打通“数据共享”的中梗阻,抓住“能干事”的关键环节。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正是如此,“穿针引线”的速度往往决定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的效率,但“针眼”的大小是有限的,想要用好基层这根“针”,理好“千条线”是关键。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最需聚焦数字化背景下萌生地形式主义新苗头、新表现,防止“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束缚”基层干部“能干事”的手脚。一方面上级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梳理功能交叉重复的信息系统,统筹资源、积极探索、开发设计“一站式”综合平台,打通信息系统壁垒,实现多套数据互通共享,促进信息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基层部门要“层层剥笋”梳理工作内容,“抽丝剥茧”理清工作思路,完善业务协同沟通的“快速通道”,实现各类业务数据实时交换,整合精进业务能力,避免基层“空转”。举好考核“指挥棒”,聚焦“实绩惠民”的闪光点,营造“敢干事”的工作氛围。考核的“指挥棒”挥向哪里,党员干部的目光就会聚焦到哪里。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不能只看“指标美观”“材料精致”,更应该以“现场看一看”替代“纸面写一写”。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科学的基层工作考核机制,不再囿于“事事量化”的工作指标,而是看整体工作、平时表现、担当作为,既看干部“显绩”也看“潜绩”,还要把群众满意度、群众评价情况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选拔任用、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新常态。同时要配套容错纠错机制,给锐意进取、踏实肯干的党员干部吃下一颗“定心丸”,增添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崇尚实干、重视实绩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