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公告2021.1-4.docx
阜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通告(2021年第1号)因近日辽宁大连等地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轨迹交集,共同指向张家界7月22日魅力湘西剧场,经市指挥部组织专家评估,确定观看7月22日晚第一场(18:0079:00)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魅力湘西的所有返阜来阜人员属于高风险人群。现就有关人员管控要求通告如下:一、观看7月22日晚第一场(18:0079:00)魅力湘西的所有返阜来阜人员应立即向所在地社区(村)或疾控机构报告,配合落实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防控措施。二、7月15日以来有张家界旅游史返阜来阜人员(除上述所指人员外),要做好居家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纳入社区管理14天。三、外出旅游人员聚集存在传播疫情风险,建议7月15日以来有安徽省外旅游聚集史的人员,加强自我健康监测(每日测量2次体温,关注是否有发热、咳嗽等新冠疑似症状),在做好个人防护下到医院进行1次核酸检测。四、建议广大市民非必要不流动,不要前往国外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确需前往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请提前向所在社区(村)和工作单位报备,并做好个人防护,记录个人行程;返阜后,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和工作单位报备相关情况,配合当地疫情防控部门落实防控措施。五、请广大市民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用公筷、分餐制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六、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在商场、餐厅、酒店、影剧院、体育场等公共场所,积极配合落实戴口罩、验码测温、一米线等措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及在医院就诊时,有发热或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患者,以及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行业高风险暴露人员,应正确佩戴口罩。各县市区疫情防控咨询电话:颍州区:0558-2191265;颍泉区:0558-2265126颍东区:0558-2320815;界首市:0558-2859936太和县:0558-8620101;临泉县:0558-6521711阜南县:0558-6南0155;颍上县:0558-4417633阜阳经开区:0558-2115259;阜合现代产业园区:0558-2539065。阜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2021年7月29日阜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通告(2021年第2号)近期,江苏南京、河南郑州、湖南张家界等地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做好南京、郑州、张家界等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返阜来阜人员排查。广大市民如近期从南京、郑州、张家界等重点地区返阜来阜的,应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单位报备,配合落实核酸检测等健康管理措施。各地各单位须主动摸排从南京、郑州、张家界等重点地区返阜来阜的重点人群,及时落实核酸检测等管控措施。二、主动配合落实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措施。广大市民进出重点场所应主动配合做好扫码、测温,规范佩薮口罩。各重点场所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落实落细高铁站、火车站、客运站、机场、商场、超市、餐饮场所、住宿场所、景区景点、文化娱乐场所、体育场馆、医疗机构、学校、政务大厅等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发现黄码、红码及体温异常者一律禁止进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大跟踪监督检测力度,确保重点场所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三、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各级各单位近期非必要不举办大型会议(50人(含)以上)和聚集性活动。对确需举办的大型活动、重要会议,要严格落实主办单位主体责任,严格履行属地报批程序,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各类活动、会议主办方要严格查验参加人员疫苗接种记录,未接种新冠疫苗人员不建议参加活动。倡导红事缓办、白事简办,提倡家庭私人聚会聚餐控制在10人以下。四、规范发热人员就诊管理。广大市民如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应就近到发热门诊就诊。未设置发热门诊、发热哨点诊室的医疗机构,特别是社区医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不得接诊发热患者。发热患者在发热门诊、发热哨点诊室需100与检测核酸。所有药房一律凭处方出售"一退两抗"(退热、抗病毒、抗菌素)药品,并实名登记、上传信息。医疗机构住院病区、养老机构等场所一律实行封闭管理,落实非必要不探视制度,确需探视的,必须提供3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五、减少非必要外出。请广大居民持续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风险提示信息及风险等级调整情况,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及有本土病例报告的地州市。确需前往的,请提前向所在社区(村)和单位报备,并做好个人防护,记录个人行程;返阜后,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和工作单位报备相关情况,配合落实核酸检测等健康管理措施。六、做好个人防护。请广大市民持续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集聚、用公筷、分餐制等良好卫生习惯,尽量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密闭场所,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七、积极主动接种疫苗。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更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人员要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保护自己和家人,尽快建立全民免疫屏障。接种疫苗后仍要做好戴口罩、一米线、勤洗手、勤通风等防护措施。八、营造战"疫”良好氛围。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以及疫情防控大局需要,请持续关注官方权威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积极配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阜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2021年8月1日阜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通告(2021年第3号)近期国内多地发生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为持之以恒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研究,现就加强全市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疫情防控工作通告如下:一、全市所有A级旅游景区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严格控制游客接待上限。一律暂停景区景点室内演出及户外大型聚会活动。景区管理单位要严格落实预约登记、测温扫码、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疫情防控措施。二、全市各类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要密切关注旅游目的地疫情防控形势,不组团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不承接中高风险地区来阜旅游团队。广大市民要强化个人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三、全市宾馆、饭店、影剧院、游艺厅、美术馆、网吧等空间相对密闭场所管理单位,要强化卫生管理和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加强通风消毒。进入相关场所人员要严格落实测温、扫码、戴口罩等防控措施,非经批准不得在密闭场所举办聚集性活动。商务、文化旅游体育、卫生健康等部门组织执法力量,加强巡逻检查。四、全市宾馆、饭店、民宿等不得接受中高风险地区游客预订,一旦发现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散客必须第一时间报告属地乡镇(街道),及时落实防控要求。五、全市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暂停馆内团队活动,暂停各类展演展示活动,暂停各类宣教培训活动,暂停市民团队预约活动。观众入馆全程均应科学、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配合工作人员做好安检、测温、扫码和信息查验。六、全市所有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健身房、瑜伽馆等体育健身场所实行预约限流开放制度,设置显著标志提示市民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严格执行健身场所消毒制度,做好场馆内外健身场所环境卫生治理、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健身器械落实“一人一消毒”制度。市场监管、文化旅游体育、卫生健康等部门组织执法力量,加强巡逻检杳。七、全市所有麻将馆、棋牌室及其他提供此类活动的场所一律暂停营业。请广大市民本着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态度,不到此类场所进行娱乐活动。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组织执法力量,加强巡逻检查,对未按要求停业的,一经发现,依法从严处理。阜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2021年8月5日阜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通告(2021年第4号)为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总策略,坚决阻断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通告如下:1 .倡导广大市民非必要不出省,谨慎选择出行;全市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非必要不出省,原则上不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确需外出的,严格审批制度,谁管理、谁审批,谁审批、谁负责。2 .暂停始发或终到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的道路客运班线;对途经以上地区的客运班线,要严格执行点对点运输,不得在以上地区上下客。3 .所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阜返阜人员须提前24小时或到达后第一时间向所在村(社区)、单位或入住酒店(宾馆)报告,并自觉接受管理;省外来阜返阜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12小时内必须进行一次核酸检测。4 .全市所有网吧、游戏厅、KTV、影剧院、洗浴场所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一律暂停营业;其他娱乐场所、医疗机构、住宿场所、景区、景点、农贸市场、商场超市、交通场站、政务大厅等公共场所,严格落实佩戴口罩、体温测量、行程码、健康码和疫苗接种情况查险等防控措施,发现行程码、健康码异常人员要立即报告所在地社区(村)或疾控机构。5 .全市所有零售药店全部暂停销售“一退两抗”药品。6 .全市所有养老院、福利院、监所、精神卫生机构实行封闭管理,暂停探视。7 .对全市所有从事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搬运、装卸、拆包、消毒等工作人员一律实行集中管理,定期轮换。8 .广大市民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主动接种新冠疫苗,科学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不聚集、用公筷(勺)、注意咳嗽礼仪等卫生习惯。阜阳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2021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