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医药基础》课程标准.docx
-
资源ID:1789010
资源大小:29.19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药剂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医药基础》课程标准.docx
中医药基础课程标法课程代码:20104004适应专业:药剂建设团队:中医药营销教研组课程负责人:XXX编写执笔人:XXX审定负责人:XXXXXXX学校印制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中医药基础是药剂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及哲学基础;人体基本结构及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疾病发生的原因与发病机理,疾病的诊查方法和防治措施,中药性能与应用的基础知识,常用中药(中成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特殊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及某些药物的特殊炮制意义、用量、用法,方剂的组成结构变化剂型等基础知识;常见病证的中成药应用.(二)课程任务本课程通过讲授和实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及预防养生思想,熟悉中医有关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疾病的中医诊查方法;能正确说明中药(中成药)的性能、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具备针对常见病证正确选择并指导合理使用常用中药、中成药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药剂制药技术专业对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二、课程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中医有关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疾病的中医诊查方法;能正确说明中药(中成药)的性能、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同时,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自觉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与用药合法权益。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别如下:()知识目标1 .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病机理,了解常见体质类型的特点,了解方剂的组成结构、变化剂型等基础知识。2 .熟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和哲学基础,熟悉人体的组织结构及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熟悉某些药物的特殊炮制意义、用量、用法.3 .初步掌握疾病的中医诊查方法,掌握中药性能与使用禁忌及常用中药(中成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特殊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二)能力目标1 .学会判断人体功能状态(健康、疾病)及常见病因,学会正确理解并阐述中药(中成药)的性能、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学会中药汤剂的煎法并能够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汤剂。2 .熟练掌握用八纲辨证辨识疾病并选择相应治法的技能,熟练掌握常见病证的常用中药、中成药选择并指导合理使用的技能.(三)素质目标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医药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2 .具有运用中医药基础知识与客户良好交流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3 .具有正确运用中医药基础知识和预防养生思想为大众健康服务的精神和安全用药的责任感。三'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序号课程章节教学任务学时安排1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序言第二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第三节中医学的哲学基础62第二章认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节.脏腑第二节精气血津液第三节经络学说实践I评估人体功能状态(一)实践2评估人体功能状态(二)123第三章辨识疾病第一节人为什么生病第二节辨识常见病因第三节疾病诊查和治法第四节体质学说实践3疾病辨证及体质类型判断(一)实践4疾病辨证及体质类型判断(二)124第四章中药及中成药应用第一节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第二节常用中药实践5中药应用练习(一)实践6中药应用陈习(二实践7中药应用炼习(三)第三节常用中成药应用实践8中成药应用练习(1.)实践9中成药应用练习(二)42合计72四、课程内容项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序言一、中医药学的发展简史二、中医药基础3的主要内容及课程目标1 .簟提中医学的基本特点。2 .熟悉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3 .了解中医药学的发展简史及主要代表著作;阴阳五行的概念及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学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正确运回中医整体观念和沸证论治原则:熟练掌握中医药学中涉及的阴阳五行学说方面的内容。第二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辨证论治第三节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一、阴阳学说二、五行学说二知体结和能第章认人的构功第一节脏腑一、五脏二、六腑三、脏腑问的关系1 .常提五脏的功能及主要病理表现。2 .熟悉六腑的功能及主要病理表现;气、血、津液的功能和主要表现;十四经脉的主要分布规律。3 .了解脏腑间关系;精.气.血、津液的燃念、生成.运行及相互关系;经络的慨念与作用。学会判断气血津液功能状态及其常见病证,能指出十四经在人体的主要分布区城及联系脏腑,为学习中药“归经”奠定若咄:熟练掌握正确判断各脏腑功能状杰及判断常见病症所展脏腑的技能。第二节精气血津液一、精二、气三、Jfa四、津液五、精气血津液之同的关系第三节经络学说一、经络的梗急与作用二、经络的循行分布规律三、垃络学说的应用第三章辨识第一节人为什么生.病一、发病二、基本病机1 .掌握八纲辨证法。2 .熟悉常见病因的致病特征:脏腑辩证常见病证类型学会用八纲辨证的方法诊断疾病:学会判断常见病疾病第二节辨识常见病因、*、s四、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其他病因及相应的治法:常见体质类里的特征表现。3.了解发病原理:病情观察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体质的概念。证的病因:学会判断常见体质类型,并能提供相应的调养在议。第三节疾病诊杳和治法一、病情观察二、辨证三、中医传统治疗八法第四节体康学说*、四、五、六、七、.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痍湿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第一节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识、识中药基础知方剂基础知四药中药用第章中及成应第二节常用中药一、解表药二、海下药三、清热药四、温里药五、祛风浮药六、芳香化湿药七.利水渗湿药八、理气药九、理血药十、消食药十一、安神药十二、止咳化痰平喘药十三、开窍药十四、平肝息风药十五、补益药十六'收涩药1 .掌握中药性能的含义、中药用药禁忌;各类中药的功效、主治.使用注意事项。2 .熟悉中药剂量、剂型的基础知识;常用中药的名称及特殊药物的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事项。熟悉常用中成药的功效、主治、使用注意事项。3 .了解中药来源、采收与免制方面的知识。了解常见病各证型的临床特征。学会中药汤剂煎、服法,能正确煎取中药汤剂并指导患者服用。具有正确理解并解释中药性转、避免用药不良反应、指导合理用药的能力。十七、驱虫药十八、外用及其他药第三节常用中成药应用一、感冒类中成药二、咳嗽类中成药三、头痛类中成药四、胃痛类中成药五、消食类中成药六、腹泻类中成药七、便秘类中成药八、失眠类中成药九、中风类中成药十、辩证类中成药十一、补虚类中成药十二、儿科中成药十三、妇科中成药十四、外用类中成药五、授课进程与安排周次课次学时教学内容112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绪言22第二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232第三节中医学的哲学基础42第二章认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节脏腑一、五脏352第一节脏腑二、六腑三、脏腑问的关系62第二节精气血津液472第三节经络学说82实践1评估人体功能状态(一)592实践2评估人体功能状态(二)102第三章辨识疾病第一节人为什么生病第二节辨识常见病因6112第三节疾病诊查和治法一、病情观察122第三节疾病诊查和治法二、耕证三、中医传统治疗八法7132第四节体质学说142实践3疾病辨证及体质类型判断(一)8152实践4疾病辨证及体质类型判断(二)162第四章中药及中成药应用第一节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一、中药基础知识9172第一节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二、方剂基础知识182第二节常用中药一、解表药二、泻下药10192第二节常用中药三、清热药四、温里药202第二节常用中药五、祛风湿药六、芳杏化湿药11212第二节常用中药七、利水渗湿药八、理气药222第二节常用中药九、理血药十、消食药12232第二节常用中药4一、安神药十二、止咳化痍平喘药242第二节常用中药十三、开窍药十四、平肝息风药13252第二节常用中药十五、补益药262第二节常用中药十六'收涩药十七、驱曳药十八、外用及其他药14272实践5中药应用媒习(一)-S2实践6中药应用炼习(二)151.1<2实践7中药应用炼习(三)302第三节常用中成药应用一、感冒类中成药二、咳嗽类中成药三、头痛类中成药16312第三节常用中成药应用四、胃痛类中成药五、消食类中成药六、腹海类中成药322第三节常用中成药应用七、便秘类中成药八、失眠类中成药九、中风类中成药17332第三节常用中成药应用十、痹证类中成药十一、补虚类中成药十二、儿科中成药342第三节常用中成药应用十三.妇科中成药十四、外用类中成药18352实践8中成药应用练习(一)362实践9中成药应用媒习(二)六、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本课程建立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成绩评价体系。具体考核项目设置为学习态度、平时考勤、课堂参与,课程作业,单元测验和期末闭卷笔试等。然后按一定比例得出学生的成绩(见下表),达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的目的。序号考核项目占总成绩比例%计分制1期末考试601002态度、课堂参与、考勖40100七'课程实施与保障(一)教材选用1 .教材:建议使用教材:中医药基础,主编:谭红李培富,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版次:2015年7月,第一版。2 .参考资料:中医学基础,主编:伍利民郝志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次:2017年1月,第四版。(二)教学组织1 .素质教育全程化,以能力为本位组织课程教学。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满足后续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实用性。课程以专业基础课定位为依据,使学生获得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形成一定的职业素养,以满足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为职业能力的形成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2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中注意各种不同教学法教学,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后,结合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又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与“学”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方法,具备知识再获取的个人职业发展能力。3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内容.根据课程内容开发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的学习情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参与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4 .根据课程特点,注重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在不断的归纳总结中潜移默化的学会本门课程的学习规律,进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具备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5 .重视实验教学。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