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资源ID:1788618
资源大小:60.7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职业技术学校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60104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萦密结合江西地方文物与博物馆行业的实际需求,面向基U文博单位,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深厚文化自信与崇高职业道IS,系统第提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及历史学等基础知识,具备文物藏品管理、文物展示利用与传播等专业技能,具仃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在新时代文物事业改革与发展中扎根基乂,具有社会贡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预期在毕业五年左右,能达到以下目标,培养目标1:思想政治素养I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文化强国力量:熟悉文物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热爱文物事业,遵守文物行业职业道优,传承工匠精神。培养目标2:专业能力:把握博物馆各项工作的特点及其规律,掌握其业务工作的基本方法:具备综合运用各学科进行文物保管与鉴定、博物馆展览策划、博物馆信息传播和文创能力.培养目标3:专业发展:主动适应新时代基层文物单位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扎根基层文物工作线: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在专业领域进行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团队协作意识,成为视野开阔、业务水平突出的业务竹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养目标%职业成就: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理念;积累文物与博物馆业务工作经验,提升职业技能,成为技能型人才:明确文物行业发展与自身事业发展定位,为地方文博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实现个人价值。二、毕业要求1.品务修养:坚定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深厚的文化自信,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深刻把握其精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敬岗爱业、很苦侪斗、求真务实的良好品质,传承并弘扬工匠精神。2 .学科知识:掌握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及历史学等学科的核心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掌捏文物行业相关的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具仃M学思辨能力:熟悉文物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职业道嬷规范。3 .文物实务能力:具有文物藏品管理、文物展示利用与传播等实务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文物专业岗位从事文物保管与鉴定、博物馆展览策划、博物馆信息传播和文创开发等业务工作,具备分析和解决文物业务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4 .信息能力: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杳询的堪本方法,能够运用计笠机技术,辅助完成文物资料的信息采集、存储及初步分析工作。5 .创新能力I学提批判反思方法,初步具备在专业领域进行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具备进行反思批利和继承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6 .表达与传播:能够利用外语、互联网及新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术沟通与交流,具备以书面、口语、多媒体等方式向社会普及、传播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与知识的能力。7 .团队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够与团队成分有效合作,共同完成文物工作项目,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8 .国际视野:制17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知识,了解国内外博物馆发展动态,熟悉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9 .持续发展:能够主动适应基U文物单位的工作需求,具备扎根基整、服务实践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职业技能:能够适应文旅融合发展的要求,结合文物事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表I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对照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1.思想政治素养2.专业能力3.专业发展4.职业成就1.品镌修养2.学科知识VI3.文物实务能力4.信息能力5.创新能力6.衰达与传播JJ7.团队合作J8.国际视野V9.持续发展V表2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点1.品德修养:坚定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深厚的文化自信,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深刻把握其精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敬岗爱业、艰苦侪斗、求真务实的良好品质,传承并弘扬工匠精神。1-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1-2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考古文物事业,具有正确的职业观、而尚的职业理想,遵守文物行业职业道德,传承工匠精神,树立“公众至上”的服务理念,能锅参与社会实践。2.学科知识:掌握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及历史学等学科的核心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掌握文物行业相关的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知识,具有哲学思辨能力:熟悉文物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职业道德规范。2T掌握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基本知识与理论,掌握重要的文物种类和文物实例,了解把握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前沿进展:2-2掌握文物与博物馆研究与实践相关的艺术、信息科学、教自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知识,能够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观察和认识问题。2-3了解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掌握国家文物工作政策法规,依法从业;3.文物实务能力:具有文物藏品管理、文物展示利用与传播等实务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文物专业岗位从事文物保管与鉴定、博物馆展览策划、博物馆信息传播和文创开发等业务工作,具备分析和解决文物业务工作实际问甥的能力。3-1具有文物鉴定与研尢能力,能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陶兖、吉铜等常见文物类型进行鉴货与鉴定。3-2具备文物藏品保管与研究能力,能在博物馆藏品管理岗位完成藏品接收、鉴定、入藏、登账、编目、建档等工作,并依托文物藏品从事地方历史文化研究03-3遵循展陈专业规律,能完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选题策划、展陈大纲撰写和选择、文物标本征集和辅助展品设计等工作.3-4具备博物馆观众研究与社教活动的策划、传播与组织实施能力。4.信息能力: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计卯机技术,辅助完成文物资料的信息采集、存储及初步分析工作。4-1熟悉文物行业常用软件与数据库,具备熟练运用办公、制图、数字化软件的能力,能够使用文物专业软件和数据库开展工作。4-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相关工具和技术并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获取、甄别和加工文物类专业信思,创造性解决文物实践与研究问题。5.创新能力:掌握批判反思方法,初步具备在专业领域进行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具备进行反思批判和继承发展的能力,具有定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5T具有一定的反思意识、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开展社会调查,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新转化和创新性发展:5-2能够对本专业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形成个人见解,通过双创、挑战杯等竞赛活动,增强创新创业意识。6.表达与传播:能够利用外6-1能够通过不同途径,用准确规范的语言和文字传播文物专语、互联网及新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术沟通与交流,具备以拈面、口语、多媒体等方式向社会普及、传播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与知识的能力。业知识与信息:6-2具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能力,能够就文物专业相关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6-3具符社教与文化传播技能.能策划并实施展览、讲座、研讨会、教育项目等形式的社教活动。7.团队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合作,共同完成文物工作项目,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71具有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团队成员之间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相互理解和协调工作。7-2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多学科交叉的团队中,能够在团队中承担相应的角色,共同完成任务。7-3具备合作精神,能够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相互帮助和支持。8.国际视野: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知识,f解国内外博物馆发展动态,熟悉不同文明交潦互鉴,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8-1掌握一门外语,强化外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能够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潦.8-2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文物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8-3具备国际合作能力,能够参与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讲好中国故事。9.持续发展:能够主动适应基层文物单位的工作需求,具备扎根基层、服务实践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懑识,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职业技能:能够适应文旅融合发展的要求,结合文物事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9-1把握文物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总体趋势,能够规划个人发展并进行自我管理,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提升专业技能.9-2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促进职业发展与提升,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I.主干学科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历史学.2.核心课程4文物学概论、6博物馆学概论3、6文物保护基础3、女博物馆敏品管理、4博物馆陈列设计B、博物馆观众、考古学通论、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四、跨学科交叉专业课程文物艺术设计基础、文物摄影与摄像、文物数字化保护、学博物馆新媒体编辑与写作、ESPSS与社会调查、文物专业英语B。五、科教/产教融合课程文物讲解技能与训练、陶瓷文物保护技术、陶瓷制作技能训练.六、主要实践环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军训I、田野(调查)考占、专业考察、毕业论文、博物馆见习、专业实习、学术前沿讲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七、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以推迟毕业,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学位:符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本科生学位授权工作细则(试行)规定者,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学分:本专业承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150学分“八、学分分配I.课程模块设置及学分比例如下表所示:表3课程模块设置及学分比例课程类别课程性质学分数学分比例(%)通识教科课程必修3730选修8学科基础暧程必修2214.7专业主干课程必修46.531跨学科交叉专业课程限定选修6I科教/产教融合课程必修6.51.3综合实践课程必修2216选修2必修课学分小计133.589选螃课学分小计16.511理论课学分小计9160.7实践教学学分(含课内实5金)小计5939.3合计150100注:实践环节学分包含军训、课内实验、课程实蕤、课程设计、劳动教自与社会实践、课外实践活动专项、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涔学科交叉专业课程模块文管类专业建议修读4*学分,理工科专业建议修读卜8学分.九、毕业要求与课程及教学活动关联矩阵毕业要求蟠名称形势与政策及红色文化2»H1.riR,.文能力4.*att力5.Mrtt力6.MO½BB.BBaVM1-22-12-22-5313-233344-14-2515-2612637-17-273«-1K3HMMM思想道诲与法治HMMM马克患主文法本原HMMM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