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控制管理规程.docx
疼痛控制管理规程为了尊重和支持疼痛有得到适当的评估和处理的权利,及时有效的预防和缓解病人疼痛,并对疼痛病人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对相关政策向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特制定以下管理规程。一、疼痛评估1、凡是进入我院门急诊、病区的病人都要由护上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初筛,如果有疼痛,应给进一步评估,并记录在相应护理记录单中,医师将疼痛病因、病情、处理原则、方法和教育内容记录在病程记录中。2、疼痛程度分5级/10分,般以“分”表示程度,其对应关系见附件4。3、护理人员对所有疼痛病人都要进行疼痛部位、时间、性质、程度等内容的再评估,住院病人至疼痛消失或病人出院时为止。终止评估时间应在疼痛记录单上注明并签名。护上再评估和记录要求见附件5,按照护理文书书写与规范记录在相应文书中。4、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在接到护士疼痛报告后要在10分钟内查看患者,按医疗常规做出相应处理,再评估和记录要求见附件5o如果伴有异常的病情变化要再评估,同时对药物效果、心现辅导、调整治疗方案、增加教育内容等要适时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留观、住院病程记录中。5、对癌症等需长期使用止痛药、镇痛泵的患者,护上应建立疼痛评估单,并常规每8小时至少评估、记录一次(每班交班前),评估记录要求按附件5执行。6、对于出院时仍有疼痛患者,要向病人进行疼痛的病因、预防、自我控制方法、休息、饮食、止痛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教育,并告诉何时、什么情况复诊。二、疼痛处理1、护上对初筛发现16分(轻度一较重度)的疼痛病人,要在1小时内告诉主管或值班医师,医师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对于7分以上疼痛(重度以上),护士立即告诉医师,并应按“疾病诊疗常规”在30分钟内进行处理。在门诊如果有7分以上(重度以上),疼痛病人应及时转急诊科或优先进行诊疗。2、不予止痛剂治疗:疼痛轻微可以忍受者:拒绝止痛治疗者;诊断不明、止痛治疗后可能延误病情者。3、止痛治疗:临床医师根据病人情况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前提卜.及时足量使用止痛剂缓解控制疼痛。应向使用镇痛泵的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当出现疼痛时应通知护士,由护士根据麻醉师设置的剂量使用药物。4、镇静治疗:病情需要时及时给予镇静治疗。5、止痛治疗的终止:及时对病人进行评估,疼痛停止后止痛治疗亦应立即终止,并要记录。6、疼痛及伴随症状的教育及心理治疗:医护人员均有责任对病人及其近亲属就疼痛有关的问题进行教育,要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文化、宗教信仰来进行教育,并给予病人相应的心理治疗。告知病人及其近亲属当出现疼痛时报告疼痛及治疗疼痛的必要性、疼痛的病因和预后、预防和控制的方法、瘩痛和病情的关系等内容。7、对于产妇的疼痛由护士或助产士观察和评估记录,分娩时正常宫缩引起的疼痛按照医疗常规处理:如果有异常疼痛立即告诉医师,由医师进行评估和相应的处理。产后疼痛按照附件3第三点进行再评估、预防和控制处理。对于孕妇要求无痛人流或分娩,要尊重其意愿,要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8、对小儿的疼痛按照面部表情、哭声、睡眠、肢体活动度进行判断评估。婴幼儿的疼痛按疼痛评估量表及疼痛处理记录单进行评估记录。9、对意识障碍病人的疼痛按照面部表情、动作体态进行判断评估。10、患者如果在医技科室检查中发生疼痛或疼痛加重,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关心,并通知主管医师做出相应处理。三、癌痛、慢性非癌性疼痛治疗原则:提倡无创给药。可选用的剂型包括:外用贴剂、片剂、缓(控)释片剂。1、选择口服药:口服药服用比较方便。有规律地口服吗啡应成为治疗慢性癌痛的主要方法。2、实施剂量个体化原则:镇痛药物用量因人而异,不同病人的有效止痛剂量可能有很大差异,因此,医师要对一个病人的用量进行调整,实施个体化剂量。3、治疗失眠:癌痛病人一般在夜间加重,长期影响病人的睡眠,长此卜.去会导致病人的衰弱,夜间应加大病人的药物剂量,延长镇痛时间,适当加用安眠药,保证病人睡眠质量。4、处理副作用:强阿片类药物常出现便秘、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需要用止吐药、缓泻剂治疗。但长期服用强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很少发生需要处理的呼吸抑制。5、观察效果:无论使用何种镇痛药物,都必须仔细观察镇痛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6、掌握疼痛的影响因素:社会、家庭、精神、心理的因素对疼痛的影响。这是选择合埋止痛的基础。7、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其具体要求按照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执行。8、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导原则<1)第一阶段:轻度到中度的疼痛病人应采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如果有特殊指征,可合并应用辅助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醋安酚酸钠等。(2)第二阶段:当非阿片类药物不能满足患者的止痛需求时,应用弱阿片类止痛药,称第二阶段,临床主要应用可待因、右旋丙氧酚等。(3)第三阶段:中度和重度的癌痛病人选用强阿片类止痛药,称为第三阶段。这是在弱阿片类或非阿片类止痛并用辅助止痛治疗无效时所选择的药物。常用的为吗啡、芬太尼(芬太尼缓释透皮贴剂)等。(4)三阶梯治疗中的辅助用药:癌痛病人的疼痛是全方位的,除了局部疼痛以外,还要治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所导致的疼疝,此时可选用一些辅助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本身不是止痛药,但可以辅助治疗某些疼痛或副作用。如激素治疗可减轻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从而减轻癌痛。安定类药物、布洛芬类药物可解除横纹肌的痉挛。东苴若碱可抑制痉挛。抗生素能够减轻继发性感染引起的疼痛,抗惊厥药有时对稳定神经受压迫造成的疼痛有好处,抗抑郁药能够解除忧郁增强止痛效果。四、定义轻度疼痛:注意时有察觉:中度疼痛:有感觉可以忍受,不影响生活:较重疼痛:感觉明显对生活和工作有定的影响;重度疼痛:疼痛不能忍受;剧痛:疼疝根本无法忍受。五、流程(见附件1)附件1疼痛评估流程附件2疼痛管理宣言一、患者的权利1、获得有关疼痛和止痛手段的信息。2、由熟练医护人员预防和控制疼痛。3、对疼痛主诉,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4、相信患者的疼痛主诉。5、接受疼痛管理专家的治疗。二、患者的责任1、向主管医师和护士说明希望了解疼痛和疼痛管理知识。2、向主管医师和护士详细了解止痛方法。3、在确定疼痛管理计划时,配合主管医师和护士。4、出现疼痛应及时报告。5、协助主管医师和护士评估疼痛情况。6、疼痛不缓解时向主管医师或护士报告。7、同主管医师或护士交谈对止痛药的顾虑。附件3控制疼痛的常用方法一、慢性疼痛治疗:适用于肩周炎、腰腿痛等各种慢性疼痛。1、药物治疗2、神经阻滞3、神经轴药物镇痛(1)阿片类药物(2)密体类药物4、神经刺激(1)经皮电针刺激(2)针灸5、神经手术镇痛6、神经疗养法二、术后疼痛的治疗:适用于所有手术后疼痛患者。1、预先镇痛2、全身性阿片类药物镇痛3、椎管内药物镇痛(1)适应症:主要用于中等和大手术后镇痛(2)禁忌症:ASAIV”V级病人,心衰、水电解质紊乱和严重休克未纠正者、阿片类药物过敏者、明显出凝血障碍和穿刺部位感染者、呼吸功能不全者,70岁以上全身情况欠佳的老年患者。(3)并发症:呼吸抑制、瘙痒、尿潴留、恶心呕吐(4)注意事项:用药后必须密切观察病人,及时发现不良反应,早期治;同时观察镇痛的效果,并根据再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剂量调整,在保证镇痛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药物用量;每F1.检查硬膜外导管的置入部位,一旦疑有与硬膜外导管有关的感染征象,立即拔除导管,终止硬膜外镇痛治疗。4、病人自控镇痛(PCEA)(1)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2)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5、区域阻滞和局部麻醉(1)神经丛或外周神经阻滞(2)伤口局部浸润6、胸膜间镇痛7、其他疼痛治疗方法三、分娩疼痛:适用于产道正常分娩的产妇。1、硬膜外间隙阻滞2、舐管阻滞3、腰-硬联合阻滞4、笑气吸入镇痛5、宫颈旁神经阻滞+会阴部神经阻滞四、癌症疼痛治疗:适用于各种失去治疗机会的晚期癌病患者。1、三级阶梯药物治疗(1)密体类镇痛药(2)非阿片类镇痛药(3)阿片类镇痛药2、椎管内药物镇疝3、神经损坏术附件4疼痛程度量表OI1.1_/Y23456I1.7_A89_A10II无痛粒度:注意时有奈觉中凿有,1他.可以忍受不影啊较重:感觉明显,对生活和工作在一定影响一41痞雍二剧痛前S附件5医师护士再评估及记录时间表癖癌程度6分以下较近搂痛以下7分以上直或疼箍以上护士再评估要求:患者再次发生修摘时新史新评估记录医师再评估要求:如果侔有异行的病情变化要再评估:药物效果、心理辅导、调整治疗方案、增加教育内容等要适时记录再评估周期没行进行药物及物理治疗者8小时1小时药物治疗机物理治疗者胎脉及肌肉注射止摘药物后30分钟口服止麻药或物理治疗后60分钟备注:对于药物治疗机物理治疗后首次再评估时.如果疼痛未完全爆解至O,则6分以下再猫至少每8小时、7分以上接摘至少每1小时再评估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