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技术指标及施工工艺.docx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技术指标及施工工艺1、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橡胶粉宜先用2040目范围内粒径,18%22%的橡胶粉掺量,橡胶沥青用量为46kgm2;集料规格为1619mm,用量为3044kgm2,以铺满为准。2、特殊材料要求a)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橡胶沥青的技术要求检测项目技术指标旋转粘度(177匕),(Pa.s)1.54.0针入度(251C,100g,5s),不小于(O.Ian)2570软化点(R&B),不小于CC)54弹性恢复(25C),不小于(%)60在本次维修设计中橡胶应力吸收层采用橡胶改性沥青,其技术指标要满足下表要求。b)粗集料橡胶沥青应选用优质的玄武岩碎石,石料应满足下表技术要求。c)橡胶粉所用橡胶粉宜先用20-10目范围内粒径,一般采用大型车的轮胎(斜胶胎)作为原料。橡胶粉颗粒应无铁丝或其它杂质,且不能相互粘结成块,其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要求。检胶粉技术要求检测项H单位技术指标相对密度gc'1.051.25水分%VI金属含J,t%<0.05纤维含JN%<0.5灰分含量%8天然橡胶含显%22-18内他抽出物%22炭黑含国%2838怪股烧含M%>42橡胶粉筛分应采用水筛法进行试验,其颗粒规格应符合下表要求。株胶粉筛分规格方筛孔尺寸三)通过率(%)2.01001.1865-1000.6201000.30450.07505d)级配要求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级配范围卜表所示:油青混合料级配布网混合*4类型SAMi应力吸收筛孔尺寸(E)通过率%19100160152.36050.0750-0.53、梭胶沥青的生产a)橡胶沥青的生产需用专用加工设备,生产前,基质沥青般需加热到185°C200的高温。送入混合装置的材料要准确计量,保证胶粉和基质沥青比例准确,混合应充分均匀。b)添加剂可以在添加胶粉的时候加入,也可以在基质沥青中预先加入。O橡胶沥青胶结料必须在搅动状态卜反应至少45分钟,加入橡胶粉后温度降低,应持续升温至大于18(C后计时,混炼至少45min,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反应效果,反应温度应保持在规定的180C195C。d)橡胶沥青生产完成后,应将橡胶沥青保温储存,用于储存橡胶沥青的储存罐须有加热保温装置,以使储存罐能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温度范围一般为180195C。还应有搅动装置搅动橡胶沥青以保持胶粉颗粒良好地分散,否则颗粒就会下沉到罐底或者上浮到表面。e)用手持式旋转粘度计监控橡胶沥青随着反应时间的粘度变化,用于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在使用前橡胶沥青粘度应符合要求。橡胶沥青在使用前应达到规定的粘度,现场试验合格与否决定着橡胶沥青能否使用,一次取样并不能表明产品粘度一定符合认可的橡胶沥青设计数据,而是要始终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粘度合格,橡胶沥青才能使用。f)橡胶沥青在45分钟的反应之后,如果4小时之内不使用,应停止加热,保温罐里的橡胶沥青降温速率是不同的,但是如果在使用前温度低于180C就需要再加热。g)橡胶沥青冷却后再加热到180195C称为一个加热循环,允许两个加热循环,但是橡胶沥青必须一直能够满足要求,包括最低粘度要求。有时橡胶沥青要延迟一夜。只要橡胶沥青处于液态,橡胶和沥青就会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橡胶就会降解(融化)。为了将粘度恢复到规定的水平,一般需要添加胶粉(不超过沥青的10%),在180195C混合反应45分钟生成橡胶沥青。4、喷洒橡胶沥青喷洒橡胶沥青时应选择风力较小或者无风的时候进行,要注意喷洒的均匀性,工程师应及时监控,以便随时指挥操作人员及时调整。当出现条状带时,可能是橡胶沥青温度太低、粘度过高、或者洒布杆过低。为了保证整个喷洒均匀,应在纸上(油纸或者防水油苜)开始和结束,适当调整喷洒宽度,以便纵缝(搭接线)不在轮迹上,而是行车道中间或者边缘。5、嫩布碎石撒布的碎石需加热到150170C,用0.40.6$的基质沥青进行预裹,预裹的集料消除了表面灰尘,“湿润”了碎石,提高了粘附性。橡胶沥青喷洒后,应立即撒布碎石,撤布量应根据预先设计和现场情况来进行调整,撒布机与沥青洒布乍的最大距离为2030m,橡胶沥青应处于流动状态,以便碎石部分嵌入沥青层。撒布碎石时应注意均匀性,多撒的部位要及时清理,不足的部位应用人工方式及时补充。6、碟压、清扫碎石撤布后用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距离不能超过5米,胶轮的揉搓作用能增进集料嵌入,轮胎不会越过不规则的表面和凹陷部位,碾压应持续24遍。待碎石完全粘附在沥青层中后,可用人工或机械方法除去多余的碎石,增强层间的粘结能力。7、养护应力吸收层施工后,应避免层面遭到污染,除运送沥青混合料外,任何车辆均不得在完成的应力吸收层上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