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诊疗设计规范.docx
-
资源ID:1785883
资源大小:50.75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诊疗设计规范.docx
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在(bronchiectasis)是指支气管树的异常扩张,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化脓性炎症。反豆发作的慢性炎症和纤维沉积或纤维化修豆使支气管壁毁损,导致支气管持久扩张、变形。病变主要累及中等大小支气管,病变可以广泛,也可以局限;左肺下叶最为常见.支气管扩张症,可伴有支气管大量萎陷,支气管委陷部位远端的所有气道及肺泡均出现不张,使肺叶呈现无气状态。用起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分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种,以继发性支气管扩张为多见。引起继发性支气管扩张的基本因素是支气管一肺脏反竟感染和阻塞,两者相比影响,使支气管壁的炎症和破坏进一步加重,逐渐发展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感染灶,可触发局部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异常将造成局部组织的进行性损害,支扩的管壁组织内有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发生,同时亦有体液免疫异常。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支气管一肺感染百日咳、麻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毒性支气管炎或结核等多种感染性疾病。2 .支气管阻塞吸入异物、肿痛、黏液填塞、肺门淋巴结肿大、获得性支气管疾病。3 .遗传性缺陷纤毛缺陷(如纤毛不动综合征、Katagener综合征等)I-抗胰蛋白的缺陷症,囊性纤维化.4 .免疫缺陷状态如先天性获得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慢性肉芽肿病。5 .先天性解剖学缺陷如支气管软化、软骨缺陷、支气管囊肿等。6 .其他反复吸入性肺炎、YaSUng综合征、吸入有害物质等。.流行病学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新西兰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为3.7/10万,而美国成人总体患病率为52/10万,英国的患病率约为100/10万,美国183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4.2/10万,但7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272/10万.这些研究均为多年前的文献,与时尚未采用胸部高分辨率CT等检查手段。过去曾认为近50年来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逐年下降,但这一观点并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证据。在我国支气管扩张症并非少见病,长期以来对这疾病缺乏重视,同前尚无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支气管扩张症在普通人群中忠病率的流行病学资料,因此,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仍不清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支气管扩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的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高分辨率CT检隹结果显示,临床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或CoPD的患者中,约I5%3O%的忠者可发现支气管扩张病变据,重度COPD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H至可达50%.病因支气管扩张症是由多种疾病(原发病)引起的种病理性改变。作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临床评估的一部分,寻找原发病因,不但有助采取针对性的诊疗措施,而且还可避免不必要的侵袭性、品员或费时的轴助检查。各种病因引起的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不.I1.不同人种不同。但总体看来,多数儿童和成人支气管扩张症继发于肺炎或其他呼吸道感染(如结核)。免疫功能缺陷在儿送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常见,但成人少见。其他原因均属少见甚或罕见。1 .既往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及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的病因,占41%69%,特别是细菌性肺炎、百日咳、支原体及病毒感染(麻疹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台胞病畜等)。追问病史时应特别关注感染史,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呼吸道感染病史“2 .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气管和肺结核是我国支气管扩张症的常见病因,尤其是肺上叶支气管扩张,应特别注意询问结核病史或进行相应的检查。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也可导致支气管扩张,同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气道中也易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尤其是中老年女性。但气道中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并不表明一定是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这种情况下建议由结核专科或呼吸科医生进行评估和随访,明确是定植还是感染。3 .异物和误吸:儿童下气道异物吸入是最常见的气道阻塞的原因,成人也可因吸入异物或气道内肿痛阻塞导致支气管扩张,但相对少见文献报道,吸入胃内容物或有害气体后出现支气管扩张,心肺移植后合并胄食管反流及食管功能异常的患拧中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也较高,因此,对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行均应注意询问有无有内容物误吸史。4 .大气道先天性异常:对于所有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都要考虑是否存在先天性异常,可见于先天性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巨大气管-支气管症、马方综合征及食管气管搂。5 .免疫功能缺陷:对于所仃儿童和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均应考虑是否存在免疫功能跳陷,尤其是抗体缺陷。病因未明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有6%48%存在抗体缺陷。免疫功能缺陷者并不一定在婴幼儿期发病,也可能在成人后发病。最常见的疾病为CVID、X1.A及IgA缺乏症.严重、持续或反曳感染,尤其是多部位感染或机会性感染者,应怀疑免疫功能缺陷的可能,对于疑似或确定免疫功能缺陷合并支气管扩张的忠齐,应由相关专科医生共同制定诊治方案。6 .纤毛功能异常: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患者多同时合并其他有纤毛部位的病变,几乎所有忠者均合并上呼吸道症状(流涕、嗅觉丧失、鼻炎炎、听力障碍、慢性扁桃体炎)及男性不育、女性宫外孕等。上呼吸道症状多始于新生儿期。儿童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应采集详细的新生儿期病史;儿童和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均应询问慢性上呼吸道病史,尤其是中耳炎病史。成人患者应询问有无不育史.7 .其他气道疾病:对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应评估是否存在ABPA;支气管哮喘也可能是加重或诱发成人支气管扩张的原因之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多以支气管扩张为主要表现,虽然在我国少见,但仍需考虑.欧美国家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尤其是白色人种,均应排除囊性纤维化,此病在我国则相对罕见。8 .结缔组织疾病:2.9%52%的类风湿关节炎患在肺部高分辨率CT检查可发现支气管扩张,因此对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均要询问类风湿关节炎病史,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预后更差。其他结缔组织疾病与支气管扩张症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有报道干燥综合征患者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为59%.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马方综合征及复发性多软骨炎等疾病也有相关报道。9 炎症性肠病:支气管扩张与溃疡性结肠炎明确相关,炎症性肠病患者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时,应考虑是否合并支气管扩张症.10.其他疾病:1.-抗胰蛋白酶缺乏与支气管扩张症的关系尚有争议,除#影像学提示存在肺气肿,否则无需常规筛查是否存在Q1.抗胰蛋白的缺乏。应注意是否有黄甲综合征的表现。分类分型支气管扩张存在着几个分类系统,大多数都是以支气管瘫和尸检所见到的支气管的解剖异常为基础。目前常用的是Reid在1950年提出的分类系统。Reid对45个/'检所得的支气管扩张肺叶的病理和支气管造影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以下分类系统。这种分类包括:柱状支气管扩张,这种支气管的横截面是等大的;囊柱里支气管扩张,在柱状支气管扩张上存在局限的缩窄,使支气管外观不规则,类似石曲张部脉;囊状支气管扩张,越靠近肺的外周,扩张越明显,支气管最终形成气球样结构。Reid分类是在病理-支气管造影基础上得出的,因此对疾病的X线描述比较有帮助。但是,对柱状、囊柱型和囊状支气管扩张等类型之间的临床、潦行病学或病理生理学差异f解的还不多.辅助检查优先检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血炎性标志物血清免疫理蛋白(IgG、IgA、IgM)和血清蛋白电泳血气分析微生物学检查可选检测血清IgE测定、烟曲霉皮试、曲霉沉淀素检查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其他免疫功能检查囊性纤维化相关检查纤毛功能检查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检查治疗细则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提高通气的有效性,维持或改善运动耐力,缓解气短、胸笳症状。1 .排痰: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是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长期治疗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慢性咳痰和(或)高分辨率CT表现为黏液阻塞者,城量不多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也应学习排痰技术,以备急性加重时应用。常用排痰技术如下:(1)体位引流:采用适当的体位,依靠i!i力的作用促进某一肺叶或肺段中分泌物的引流。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主动呼吸训练联合体位引流效果优于坐位主动呼吸训练。胸部CT结果有助r选择合适的体位;治疗时可能需要采取多种体位,患者容易疲劳,每日多次治疗一般不易耐受,通常对氧合状态和心率无不良影响;体位引流应在饭前或饭后12h内进行;禁忌证包括无法耐受所需的体位、无力排出分泌物、抗凝治疗、胸廓或脊柱骨折、近期大咯血和严重骨质疏松者。(2)大动拍击:腕部屈曲,手呈碗形在胸部拍打,或使用机械靛动器使聚积的分泌物易于咳出或引流,可与体位引流配合应用。(3)主动呼吸训练: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应练习主动呼吸训练促进排痰A,每次循环应包含3部分:胸部扩张练习,即深呼吸,用力呼气,放松及呼吸控制,尤其是深吸气,使气流能够通过分泌物进入远端气道;用力呼气可使呼气末等压点向小气道一端移动,从而有利于远端分泌物消除;呼吸控制,即运动膈肌缓慢呼吸,可避免用力呼气加重气流阻塞。(4)辅助排痰技术:包括气道湿化(清水雾化)、雾化吸入盐水、短时雾化吸人高张盐水、雾化吸入特布他林以及无创通气;祛痰治疗前雾化吸入灭菌用水、生理盐水或临时吸入高张盐水并预先吸入B2-受体激动剂,可提高祛痰效果;喘憋患者进行体位引流时可联合应用无创通气;首次吸入高张盐水时,应在吸入前和吸入后5min测定FEV1.或呼气峰流速,以评估有无气道痉挛;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吸入高张盐水前应预先应用支气管舒张剂。(5)其他:正压呼气装置通过呼气时产生罐藩性正压,防止气道过早闭合,有助F痰液排出A,也可采用胸壁裔频震荡技术等。患后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单独或联合应用上述祛痰技术,每日12次,每次持续时间不应超过2030min急性加重期可酌情调整持续时间和频度.2 .吸气肌训练:适用于合并呼吸困难且影响到日常活动的患者。两项小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与无干预组相比,吸气肌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抗首药物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合并症状恶化,即咳嗽、痰贵增加或性质改变、脓痰增加和(或)喘息、气急、咯血及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应考虑应用抗菌药物。仅有黏液脓性或脓性痍液或仅痰培养阳性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急性加重时的微生物学研究资料很少,估计急性加至一般是由定植菌群引起,60%80%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存在潜在致病菌的定植,最常分离出的细菌为潦感嗜血杆菌和铜绿假单抱菌“其他革兰阳性菌如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菊勘球菌也可定植患者的下呼吸道。应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定期进行支气管细菌定植状况的评估。痰培养和经支气管镜检查均可用于评估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细菌定植状态,二者的评估效果相当.许多支气管扩张症忠者频繁应用抗菌药物,易于造成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11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气道细菌定植部位易于形成生物被膜,阻止药物渗透,因此推荐对大多数患者进行痰培养,急性加质期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应送痰培养,在等待培养结果时即应开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急性加重期初始经验性治疗应针对这些定植菌,根据有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近期住院乂2)频繁(每年4次以上)或近期(3个月以内)应用抗生素;道度气流阻塞(FEV1.<30%);口服糖皮质激素(最近2周每日口服泼尼松>2周),至少符合4条中的2条及既往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表5).无铜绿假单抱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立即经验性使用对流感嗜血杆菌有活性的抗菌药物。对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高危因素的忠舟,应选择仃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还应根据当地药敏试验的监测结果调整用药,并尽可能应用支气管穿透性好且可降低细菌负荷的药物。应及时根据病原体检测及药敏氐验结果和治疗反应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若存在一种以上的病原菌,应尽可能选择能泄盖所有致病菌的抗菌药物,临床疗效欠隹时,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并即刻Ifi新送检痍培养。若因耐药无法单用种药物,可联合用药,但没有证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