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相结合.docx
家庭教化与学校教化如何相结合一个人从婴幼儿成长为青少年、中壮年,直到渐渐苍老,其实是一个不断接受教化的过程一一家庭教化、学校教化、社会教化与个人自学。在全面贯彻教化方针过程中,家庭教化是基础,学校教化是核心,社会教化是协力,个人自学是自力。四个方面的教化有主有从,有先有后,统一协调,协作亲密,构成一个育人的整体。家庭是培育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父母是人生的启蒙老师,家庭教化正确与否干脆关系到素养教化的成败。近年来,作为一名基层教化工作者,面对家庭教化的不和谐,笔者产生了很多困惑: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实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养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当前家庭教化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素养低下、水平不高、方法不当,与学校和社会的要求相距甚远。学校教化如何与家庭教化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化的效能,这是极有探究价值的课题。一、家庭教化现状分析1、相当一部分家长缺少必要的文化素养和教化学问,不懂得如何正确教化子女。父母对教化子女方法不统一,或对子女娇惯溺爱,百般迁就,纵容放任,或苛刻要求,教化方法简洁粗暴,等等。青少年儿童缺乏正确的家庭教化观,因而很简洁滋生不良品德和习惯,以致失足堕落。2、有些家长只顾自己工作或赚钱,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化,把教化孩子的责任推给了学校、老师,平常孩子由祖父母或外公婆领养。这些“隔代家长”所实行的教化,大多是溺爱或放纵。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的任性的性格。3、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注意学习成果而忽视人格、品德的塑造,总是把自己的志向和人生期望强加在子女身上,盲目地为设计子女的将来,不理睬新时代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不顾及子女智力发育规律和爱好、条件等因素,不考虑教化方法的可行性,而是随家长主观意志包办代替,拔苗助长,盲目的智力投资却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4、不少学生在家庭的特别优待下,滋长了过分的物质欲望,一味憧憬高消费、高物质生活,根本体会不到艰苦生活环境感受。家庭对子女的过分溺爰,养成了孩子艳羡虚荣,讲究吃穿,不愿吃苦耐劳,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的不良思想和品德,缺乏艰苦朴实、酷爱劳动的思想。也有些家长本身的文化学问和思想道德素养低,缺乏正确志向,讲究实惠,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思想影响子女,从而养成了孩子自私心较重,只讲究物质享受的思想。5、部分家长工作忙,文化程度不高,限于时间和水平,对子女学习的辅导或监督特别困难,能过问一下就算好的了,根本做不到细问或更多的关切。大部分家长还认为子女上学读书应当由学校管教,家长只负责供应,不出问题就放心了,一朝子女在学校出问题或听到学习成果不好,便非打即骂,痛斥一顿。6、部分家长压抑了子女的课外正常爱好,给子女只是增加学习负担,而不考虑到子女的智力发展和自身素养的发展,导致他们常在家长面前撒谎或产生厌学的不良行为。7、家庭(组合家庭、残缺家庭)的不完整、不和谐,也干脆殃及到子女的健康成长。二、家庭教化对策和方法家庭教化的薄弱与不当,使子女养成了不良的思想品德和习惯,给学校教化带来了很多困难。学校是教化的特地机构,是教化的核心,一般说来,学校和老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有较高的威信,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对家庭教化的指导,加强与家长们的联系、协作,共同探讨学生的教化问题,提高家长的思想文化素养和家庭教化水平,使广阔青少年儿童从小就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化,养成良好的特性和习惯。这既有利于家庭教化的效果,又利于学校教化工作的顺当开展,更利于培育新一代的“四有”新人。(一)、重视教化合力的形成家庭与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行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当学校教化和家庭教化协作得当,形成了合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教化目标,燔加教化效果。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化和素养教化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化,以实践为重点,刚好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化,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化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爱好的。学校和家庭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赞扬的小主子”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愿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学校和家庭互动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为桥梁,以“亲情”为纽带,与学校一道,适时对孩子进行教化,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重视和谐家庭的建立。父母应当特别细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当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建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微环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育孩子活泼、开朗、英勇、进取的性格,培育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育孩子树立同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四)树立正确的家庭育子观孩子是新生力气,他们的爱好就是探究世界,越是不会干的就越想干,每一个家长,都应当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念,不要剥夺孩子求知的权利。孩子是培育教化的对象,父母应赏识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恒久是他的后盾。重视家庭教化是现代教化的必定,也是学校实施素养教化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有义务、有实力对家庭教化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这样做,我们的教化才有效益,我们的将来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