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大纲.docx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型:技术基础课学时:48适用对象:精细化工专业运用教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高平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社参考书:1、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赵军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潘永亮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3、化工轻工机械设计基础陈经梅等编,浙江高校出版社,1994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化工工艺类专业门综合性的机械类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驾驭肯定的化工机械方面的基础学问,并具备对一般化工设备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的初步实力,为今后从事化工工艺过程探讨、设计和生产管理奠定必要的基础。使学生驾驭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学问以及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从事化工设备机械的设计、运用、管理和维护打下基础。二、课程基本理念1 .坚持以高职教化培育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育熬炼职业技能为重点。2 .留意培育学生的专业思维实力和专业实践实力。3 .把创新素养的培育贯穿于教学中。采纳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留意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实力。4 .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三、课程的设计思路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学问传授与动手训练场地一体化、理论与实路老师为一人的“一体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的课程内容要经验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实力的要求到学习领域的设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学习专情境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景构建中分成应知学问点、职业实力要点、职业素养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养实力、职业实力、创新实力培育开拓了新的途径,每个学习情境对应个典型工作过程。其次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本课程的学习,驾驭肯定的化工机械方面的基础学问,并具备对一般化工设备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的初步实力,为今后从事化工工艺过程探讨、设计和生产管理奠定必要的基础。使学生驾驭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学问以及设计的法。(12)了解防腐蚀的方法2.构及等面积补强设计。(5)了解容器各附件。(1)了解容器的主要分类方法。(2) 了解容器零部件的标准化(3) 了解压力容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4) 了解强度理论及其强度条件(5)理解内压作用的圆筒、球壳的设计公式及设计参数的选择。(6)了解容器压力试验的目的、方法,以及试验压力的确定和试验条件下应力应满意的条件。(7)理解规定容器最壁厚的目的及详细要求。(8)理解各种封头的结构及其特点,以及各种封头的设计方法。(7)理解常压容器的设计方法。3.(1)了解法兰密封的原理.、法兰的结构及法兰标准。(2)了解容器支座的型式、结构及标准。(3)理解应力集中和应力集中系数。(4)了解开孔补强的结4. (1)理解固定管板式、浮头式和U型管换热耀的特点及运用条件(2) 了解管子与管板连接的方法及特点。(3) 了解折流板、导流筒、挡板等的作用。(4) 了解设置膨胀节的目的与结构。(5) 了解影响固定式换热器管板强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浮头式和U型管式换热器管板的计算。5. (1)了解板式塔中的整块式和分块式塔盘的结构。(2) 了解填料塔中的液体分布装置的型式及特点,以及填料塔中的液体再分器和填料支承的结构。(3) 了解塔体和裙座的强度计算6. (1)理解罐体几何尺寸的确定方法,以及传热附件(夹套和蛇管)的结构。(2) 了解搅拌器的类型与特点,以及搅拌附件的结构和作用。(3) 了解电机和减速器选型的依据。(4) 了解临界转速、刚性轴、柔性轴等概念。(5) 了解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的密封原理、结构及其特点。(二)实力目标本课程是工程性和应用性很强的门课,它必需反映出最新工程应用标准。教学中主要介绍化工容器与设备机械设计基础学问,共分三部分,即化工设备材料,化工容器设计,典型化工设备的机械设计,其中以化工容器的工程设计方法为主线,以此来分析容器的应力(重点放在中低压容器设计),设备的结构与设计,容器的材料的选择及最新工程应用标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育大家学会如何全面考虑、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容器设计思想。(三)素养目标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熬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实力、专业技术沟通的表达实力;制定工作安排的方法实力:获得新学问、新技能的学习实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实力。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通过实际制作过程完成教学内容,课程建议总课时为48,项目内容组织与学时安排如下所示:学习情境1:化工设备材料(约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学问点:(1)了解化工设备对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及韧性等的要求。(2)了解低温条件对材料韧性的影响,高温对低碳钢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的影响。理解材料的蠕变、蠕变极限、长久极限等概念。(3)驾驭碳素钢、一般低合金钢、不锈钢及铸铁牌号的意义。(4)了解铁碳合金的组织结构。(5)理解铁碳合金状态图。(6)理解钢的热处理。(7) 了解化工设备用钢(8) 了解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其应用。(9) 了解非金属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应用。(10)理解材料发生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条件。(11)了解匀称腐蚀和非匀称腐蚀的区分及设计上的处理方法。(12)了解防腐蚀的方法。技能点:学会查阅有关材料的国家标准学习情境2:化工容器设计学问点(1)了解容器的主要分类方法。(2) 了解容器零部件的标准化(3) 了解压力容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4) 了解强度理论及其强度条件(5)理解内压作用的圆筒、球壳的设计公式及设计参数的选择。(6)了解容器压力试验的目的、方法,以及试验压力的确定和试验条件下应力应满意的条件。(7)理解规定容器最壁厚的目的及详细要求。(8)理解各种封头的结构及其特点,以及各种封头的设计方法。(7)理解常压容器的设计方法。(8) 了解法兰密封的原理、法兰的结构及法兰标准。(9) 了解容器支座的型式、结构及标准。(10)理解应力集中和应力集中系数。(I1.)了解开孔补强的结技能点:会查阅有关压力容瑞的国家标准,学会阅读和绘制零部件图学习情境3:(1)理解固定管板式、浮头式,和U型管换热器的特点及运用条件(2) 了解管子与管板连接的方法及特点。(3) 了解折流板、导流筒、挡板等的作用。(4) 了解设置膨胀节的目的与结构。(5) 了解影响固定式换热器管板强度的主要因素,以及浮头式和U型管式换热器管板的计算。(6) 了解板式塔中的整块式和分块式塔盘的结构。(7) 了解填料塔中的液体分布装置的型式及特点,以及填料塔中的液体再分器和填料支承的结构。(8) 了解塔体和裙座的强度计算。(9) 理解罐体几何尺寸的确定方法,以及传热附件(夹套和蛇管)的结构。(10) 了解搅拌器的类型与特点,以及搅拌附件的结构和作用。(三)了解电机和减速器选型的依据。(12) 了解临界转速、刚性轴、柔性轴等概念。(13) 了解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的密封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技能点:学会绘制设备装配图第四部分实施建议课时分配表序号学习情境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备注1化工容器32化工设备常用材料及选择93内压薄壁容器的设计64压力容器零部件65搅拌式反应器及其机械设计66塔设备及其机械设计97换热设备9合计48二、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纳讲授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音,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2 .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化的目标动身,r解学生的基础和状况,结合其实际水平和实力,仔细指导。3 .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育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实力和创新精神,分析缘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4 .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培育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5 .加强对学生驾驭技能的指导,老师要手把手的教,多作示范。6 .教学中留意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7 .在规范的前提下,留意对学生所完成电路工艺及整体美观方面的引导。8 .任课老师依据学生状况及学院条件,可设计相应难度的主题,以达到教学目的。三、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行以职业实力为中心的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考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解决问题的工作实力;获得新学问、新技能的学习实力:团队活动的合作实力;职业语言表达实力等方面得到体现。1 .采纳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体化评价模式。2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常测验、学生实践教学体会、施工进度基本技能竞赛及考试状况,综合评价学生成果。3 .应留意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殊激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实力。4 .考核学问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以项目带动学问点的学习。(一)对学生的评价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纳平常成果和答辩成果相结合的形式。考试课考核方式:考试占70乐平常作业占30%1.平常成果(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常测验、出勤状况)30%3.理论考核70%以上比例可以依据实际状况调整。(一)对老师的评价依据学校相关规定进行。(三)对课程体系的评价依据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四、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 .建议教材选用中等职业教化国家规划教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高平安主编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 .主要参考书1、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赵军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潘永亮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3、化工轻工机械设计基础陈经梅等编,浙江高校出版社,1994五、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信息技术应用(1)留意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促进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和驾驭。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2)主动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化网站和电子论坛等岗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和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3)运用现代教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规范学生操作流程,有利于培Tf学生专业素养。(4)建立习题库及答案,同时为学生供应了多种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学问。(5)建立学习资料库,举荐国内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主动引导与培育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资料查询等实力。2.工学结合(1)产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意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建机会。(2)建立一支适合本专业的、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路施工阅历的兼职老师,实现理论教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