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矿井火灾的措施.docx
预防矿井火灾的措施1、内因火灾(I)设计和布置巷道时,首先要保证合理的通风系统,并根据回采速度和煤炭自然发火期合理划分采区长度,采煤工作面保证正规作业循环,确保工作面推进度不低于150m月,并按要求一次采全高,采空区不留遗原。(2)加强通风管理,减少漏风,提高矿井有效风量率。(3)加强井下防火工作的管理,经常深入井下检查,每月矿领导、部室相关人员、区队领导都应该召开井下防治自燃发火的专题会议,对有可能出现发火的地点和井下测定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认真研究,做出超前预测。(4)对井下废旧卷道要及时进行封闭,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5)回采工作面必须向架间进行阻化剂喷洒,阻化剂为浓度15%20%的NaC1.溶液,每100O1.(或每m3)水,配比工业盐阻化剂量150200kg,喷洒压力不低于3MPa。工业盐阻化剂的作用效果主要有:增加化学惰性:氯化钠阻化剂可以增加煤炭在低温时的化学惰性,提高煤炭氧化的活化能。形成液膜:喷洒在煤炭表面后,氯化钠与水混合形成的溶液能够在原块表面形成一层液膜,这层液膜可以隔离空气中的氧气,减少煤炭与氧气接触的机会。充填裂隙:阻化剂溶液还能充填煤柱内部裂隙,这样可以进一步阻止氧气的渗透。降温作用:由于水分蒸发时会吸收热量,氯化钠阻化剂溶液还有助于降低煤体的温度,从而降低自燃风险。工作面正常生产期间每刀煤过后,阻化剂喷洒一次,喷洒时间为不小于30min,每天累计喷洒时长不少于2-4.8小时。喷洒位置为进风、回风隅角及工作面架后。(6)使用制氮装置及时对采空区下隅角进行注氮情化,回采工作面每周进行一次预防性注氮,气体浓度不得小于97%,注氮时长4小时。注氮系统必须设有固定的温度观测站(点)和监测手段,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测、分析和整理有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注氮期间,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审批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作业。安排瓦检员对工作面、回风隅角及回风流空气成分进行检查,发现SV2()(时,立即撤出人员,减小注氮量(或者停止注氮),待风量中E220%时方可恢复工作。同时检查工作面、回风隅角及回风流中的瓦斯情况,发现采空区内大量涌出瓦斯时,风流瓦斯超限,立即撤出人员、减小注氮量(或者停止注氮),待甲烷浓度降到1%以下时方可恢复工作。(7)加强矿井自然发火监测工作,重点对采空区、工作面回风隅角、密闭区等加强监测,保证各类监测仪器数量符合要求和性能定期检定。确保自然发火监测系统正常运行。2、外因火灾(1)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者用火炉取暖。通风机房位于工业广场以外时,暖风道和压入式通风的风洞必须用不燃性材料砌筑,至少装设2道防火门。(2)井下严格实行明火管制,严禁采掘工作面进行电焊、气割等动火作业,严控烟草、点火物品、穿化纤衣服入井,严禁使用灯泡取暖、非防爆电子产品和使用电炉。(3)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作业。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碉室、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由总经理批准并遵守下列规定: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地点的前后两端各IOm的井巷范围内,应当是不燃性材料支护,并有供水管路,有专人负责喷水,焊接前应当清理或者隔离焊喳飞溅区域内的可燃物。上述工作地点应当至少备有2个8kg灭火器。在井口房、井筒和倾斜巷道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时,必须在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设施接收火星。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作业完毕后,作业地点应当再次用水喷洒,并有专人在作业地点检查Ih,发现异常,立即处理。严禁不具备资质条件的电焊(气割)工入井动火作业。在井口和井筒内动火作业时,必须撤出井下所有人员,在主要进风卷动火作业时,必须撤出回风侧所有人员。煤层中未采取砌磴或者喷浆封闭的主要碉室和主要进风大巷中,不得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4)井下使用的汽油、柴油、煤油必须装入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押运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汽油、煤油必须运回地面,严禁在井下存放。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放乱扔。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或者明室内。井下清洗风动工具时,必须在专用碉室进行,并必须使用不燃性和无毒性洗涤剂。(5)按照瓦斯等级选用煤矿允许的炸药和雷管,并严格执行放炮制度,不准用明火和动力线放炮,严禁放明炮、糊炮,放炮使用水炮泥。(6)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井下电气设备防短路保护装置安装到位,电气设备性能完好,电缆敷设处和接线工艺符合要求,避免发生火花,电缆必须采用阻燃防爆电缆。(7)进风井口、井下火药库和机电洞室出入口地点,要设防火门,地面进风井口附近20m范围内,严禁明火和电炉子取暧。(8)井上、下必须建立消防器材库,储备灭火器材和工具,并要定期检查和更换(库存品种和数量见附表),消防材料和工具不得挪作他用。(9)井下机电设备明室、检修铜室、材料库、井底车场、胶带大巷,必须配备灭火器材,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10)井下使用的电缆、风筒、输送带、托相和滚筒包胶材料等,其性能必须满足阻燃、抗静电要求,新购置的必须进行抽样,进行阻燃抗静电性能检测,检测工作应当由具备检测能力的机构承担。(11)井下主要辅助运输大巷、回采工作面顺槽、掘进巷道必须铺设消防管路,且消防管路应当铺设到采掘工作面,并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每季度至少进行1次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2)井下机电设备嗣室、主要卷道内带式输送机机头前后20m范围内,必须用不燃材料支护,并要储备灭火器材和沙箱及20m水龙带和水箱。(13)井下煤岩体加固、填充密闭、喷涂堵漏风等,应优先选用无机材料,确需选用反应型高分子材料时,应严格按照煤矿防灭火细则第四十条规定执行。(14)地面瓦斯抽采泵房和泵房周围20m范围内,禁止堆积易燃物和有明火。(15)井下各类型钻孔施工禁止使用风力排查,确需风力排查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