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分析与步态分析.docx
动作分析一、动作分析总论1、运动描记(Motoscopy):就视察到的身体运动状态予以记录的方法。记录肯定条件下的运动模式,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予以说明。以定性差异为指标予以标准化即可在临床应用。2、运动记测(Motometry):就某一运动课题所须要的时间予以测量、测定肯定时间内或一次性课题完成的量。即相当于测定完成情形,有标准化检查。能反映出运动机能障碍与实力障碍,在临床上应用广。3、运动记录(Motography):利用电影与录像(VTR)来测量。将运动通过特定的影屏形成图表化。近来已运用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动作分析装置。但对电影与VTR所记录的内容进行主观性推断、只不过是MOtOSCOPy的一种。运动疗法评定中,所进行的动作分析是通过肉眼视察来进行的。视察者要忠实记录对象动作,有时需视察者自己再现动作。描叙中所运用的表现方式与用词应使别人(至少同行)明白。4、基于视察的动作分析:以目测视察身体运动模式,推想关节运动、肌肉运动模式。表1基于视察的动作分析优缺点优点缺点次可得到很多信息可驾驭问题的详细所在记录困难,不易让别人懂不需特殊器具,随时进行可多次重红,当时可确认-须要娴熟-视察者主观性强,视察内容离散程度大(缺乏再现性)-极少加强对患者不必要的担心与心理负担-结果可立刻用于诊疗动作分析是一个评定项目,不是为r动作分析而动作分析。动作分析而结果有助于治疗。动作分析首先从细致视察患者起先。要看在吩咐下进行同样动作的状况与无吩咐卜.自然进行的状况。然后推想动作为何不能顺当进行与异样的缘由。然后起先进行确认检杳。这是将与机能障碍水平的分析结果予以比照检查,必要时要重新检查,或追加新的检查。临床中动作分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I、基于肉眼视察,用用运动学语言记录对象动作。2、用简洁图示来说明。3、演示。4、操作对象为患者的身体或身体的某”部分。5、必要时,运用时间测量、长度测定等来获得客观资料。二、动作分析内容(一)动作分析的目的1、由分析动作过程,分析从正常的脱离状况,推想其背景下的障碍(主要是机能障碍水平),将某详细应用到改善动作目的的治疗安排中。2、进行提高动作实力的治疗训练时,应探求如何修正。3、评定治疗结果的动作质量变更。(二)动作分析的进行方式1、动作分析的条件(1)不加任何操作或协助(2)运用协助具、协助矫形器<3)施加各种负荷、规定、限制注:不是由提问来推断能否完成运动,而是努力将运动予以实际进行。2、事先定好要分析的因素与性质将分析项目制成表格。由于运动是身体各部分随时间经过而一起来进行的,应使身体各部分的项目随时间经过的表现易于表示。3、详细动作分析依次(1)整体视察a、基于空间的观点视察无论身体运动异样是怎样由局部缘由引起的,都要留意很多状况下会对整体运动有影响,要避开先入为主来视察运动。b、基于时间观点的视察对于机能性身体运动要有肯定的时间。视察所用时间的长短与在时间经过中,有无运动变更的异样。C、基于身体各机能与运动完成的关系进行视察,如耐力是否影响到运动。(2)局部视察a、在疾病与障碍中探究特有的局部运动b、视察局部运动神经系统反射、反应的影响c、视察运动、动作的各个部分4、视察要点(1)有无危急程度,程度如何(2)能完成多少(独立、监视、半协助、完全协助)(3)用怎样的方法进行(4)与正常人进行比较a、从运动的起先到结束的依次b、也许的分期c、构成因素d、运用的模式e、速度f、努力程度g、需协助(5)若出现问题则可更进一步细分期来分析a、支撑基底面的宽度如何,如何变更b、重心位置如何,向哪个方向移动c、何处的关节是如何作用的,各关节的时间上的变更如何d、视察力的平衡e、作用和反作用f、视察代偿方法(三)动作分析的描述1、从力学观点说明(静力学、动力学)2、探讨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四)可达到的目标1、能使自体进行正常人可进行的全部动作模式2、将动作按力学予以分类3、将动作按项目分类4、能用运动学术语从力学观点来说明5、能用H己身体进行代表性异样动作6、能描述所说明的动作7、能考虑在口常生活活动中的定位8、能说明关节活动与肌肉活动,确认从正常的位移并能描述9、理解摩擦力与重力常常起作用10、可理解在不稳定状态下,人们为保持平衡要常常运用手脚三、姿态分析方法(一)解剖因素对正确姿态的影响1、骨骼外形2、韧带结构松弛3、筋膜肌腱紧缩4、肌肉惊慌5、骨盆角6、关节的位置和活动度7、神经的出口和入口(二)正确姿态1、不同年龄时期的姿态性变更个月:tannR值沪偿足It出4岁专个月,费五景(三)异样姿态的成因1、姿态性因素:a、患者因某种缘由不能维持一个正常的姿态;b、儿童因某种缘由造成异样姿态,最终导致发育不协调,姿态变更:c、肌肉不平衡或肌肉挛缩2、结构性因素a、先天性异样b、后天发育性障碍创伤性或疾病缘由造成的姿态变更(四)常见的异样姿态1、脊柱前凸脊柱前凸是指脊柱存在较大的向前弯曲。其J颈椎和腰椎原有正常前凸曲度增大。脊柱前凸增(1)姿态畸形(2)肌肉松弛,特殊是腹肌,同时合并屈髅E肌惊慌(3)腹部过重,由于肥胖或怀孕等造成(4)作为其他畸形的补偿,例如行柱后凸畸形(5)短关节屈曲挛缩(6)行柱椎体前滑脱(7)先天性缘由,如双侧先天性般关节半脱位(8)小关节突处椎弓根断裂(9)流行因素:如高跟鞋2、脊柱后凸脊柱后凸是指脊椎存在较大的向后弯曲。病理学表现为胸椎正常的生理后凸曲度增大。脊椎后凸的缘由包括肺结核、椎体压缩性骨折、休门病、强直性脊柱炎、老年骨质疏松、肿痛以与脊椎前凸交界处的代偿或先天异样。先天异样包括部分分节不全,如骨化异样或椎体先天发育不全。瘫痪状况下,由于重力作用以与维持正常电脊椎后凸有四种类型:肉活动的缺失,也会导致脊椎后凸。(1)圆背(2)驼背(3)平背(4)老年性驼背3、脊柱侧弯curve(doub1.emaprctrv)行柱侧弯是指有推向侧方召是最常见的脊柱畸形。颈椎的辛弯被称为斜颈。斜颈缘由可能4神经肌肉问题、先天性问题OJ突肌异样)以与伴随颗下颌关力另外,可能由持续导致的咬合不全或颈椎导致的4题。结构性在柱侧弯,见于原2骨骼畸形,包括先天性或后天会忖住以与长时间的四肢热痪导致的广泛肌萎缩。这种类型的脊柱侧弯可能是楔形椎体以与半椎体或是椎体分节不全造成的,也可能是特发性的、神经肌肉性的(源于上运动神经元或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或肌节性的(由于肌肉本身病变)。性的关节挛缩导致关节弯曲或者由于神经纤维瘤、间叶结缔组织异样或创伤引起。步态分析一、步态分析基本概念厂;1、基区宽度、:基区宽度是指两足间距离,通常为5T0cm.假如这一I检查者可以怀疑患者存在某些能导致平衡失调的病理变T号.而产IW内耳疾病)或轴尿病和外周神经病变所造成的感觉丢失,也口足肌肉骨骼的问题(如假外展肌惊慌)。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基区宽度通常减小到零。若基区宽度变为交叉步,也会导致步态变更和其他问题。2、步长步长或步态长,是双足连续与地面接触点之间的距离。通常为35-41Cnb对于每个人应当是相对恒定的(步长通常与步速相关),且双腿应当是等同的。步长随年龄和性别不同而不同,儿童比成人步长小,女性比男性步长小。假如两腿之间的步长是相等或相像的,走路的节奏就会平移。假如-一侧肢体难受,患者就会尽快地把负重从这一肢体转移开,从而变更了走路的节奏。3、跨步长跨步长是指在前进平面上,相同足连续两次着地点间的直线距离。(二)支撑时相步态的支撑时相发生在足支撑于地面并承重时。允许较低的一侧腿支掾身体的重量,起减震作用,同时使身体跨过支撑肢体向前移动。通过这一时相占步态周期60%的时间,并且包括5个子时相。1、初始接触(Initia1.Contact,比步态周期2.负荷反应(1.oadResponse,1.R)3、中间支中(Mid-stance,MSt)4.终末支撑(Termina1.Stance,TSt)5、摇摆前期(PrC-SWing,PSW)初始接触时和是承重腿浮肿或重量承受阶段,占步态周期的前I(B的时间。在这一阶段,一只足正在离开地面,同时另一只足正在接受身体重量并且起先汲取初始接触的振动。由于两只足部与地而接触,这一阶段属于双支撵,即双腿支擦阶段。负荷反应和中间支撑相是单支撑或单腿支撑阶段,占据下一个步态周期的40%的时间。在这一阶段,一侧腿单独承受身体的重量,同时另一侧腿经过其摇摆时相。这时,支撑腿肯定要能够承受住身体的重量,身体也肯定要能在这一侧腿保持平衡,并且该侧髅部要保持稳定一维持平衡,支撑腿胫骨肯定要向前超过静止足。终末支撑时相和摇摆前时相构成非承重阶段,要占步态周期的后10%时间,在这一阶段,支撑腿把身体重量转移到对侧肢体并且打算进入摇摆时相。正如初始接触瞬间,双足都与地面接触,这就形成了步态周期中的其次次双支撵.9""NTtA1.1.OADNGMDSTANCfTERMNA1.Pf1.E-SWNGCONTACTRESPONSE(Sng"OnCe)STANCf图3支撑时相(三)摇摆时相步态的摇找时相发生在一侧足不承重并向前移动时。摇撰时相耍求摇摆腿的足趾离开地面,同时对腿的长度要适度调整。这一过程占步态周期时间的40%左右,并且包括3个子时相。1、摇摆初始(Initia1.Swing,ISw):加速2、摇摆中期(Mid-Swing,MSw)3、摇摆末期(Termina1.Swing.TSw):减速加速发生在摇撰足离地时。在正常步态中,这一加速向前的动作须要快速的膝关节屈曲和距小腿关节背屈来完成。在一-些病理条件卜.,膝关节屈曲和距小腿关节背屈不能,进而会导致步态的变更。摇摆中期时相发生在摇摆腿接近承重腿时,此时承重腿正处于中间支撑时相。在最终的时相(摇摆末期时相或减速时相),摇摆腿减速并打算于地面的初接触。在正常的不太重,股四头肌限制膝关节伸展,胭绳肌限制髓部屈曲。图4.摇摆时相WA1.KING图5步态周期步行,跑步三、异样步态(一)减痛步态减痛步态(镇痛步态)是一种自我爱护的行为,是由骨盆、髅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或足部损伤所致。受影响下肢的支择时相较未受影响下肢的支撑时相短,这是由于患者希望受影响下肢的负重削减造成的。未受影响下肢摇摆时间削减,最终未受影响腿的步长削减,行走速度减慢,步调减慢。(二)关节步态关节步态主因关节儡硬、松弛或畸形造成,难受可有可无。山于患者胧或膝关节僵硬,整个下肢被提得比正常腿高,以便离开地面。这种弓形运动有助于减低用来使受影响腿抬离地面所需的能量。由于假、膝关节或两者的屈曲不能,两腿之间步态长度是不同的。当偏硬的肢体承重时,步态长度通常减小。(三)共济失调步态假如患者感觉较差或缺乏肌肉协调性,就会失去平衡和基区增宽的趋势。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步态会出现局部倾斜或蹒跚,所有的运动都特别夸张。感觉共济失调者”I图7共济由于没有感觉而与地面拍击。患者在正图6关节步态还在看着足下的状况。这种步态是不规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