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送审稿).docx
-
资源ID:1774417
资源大小:20.09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送审稿).docx
关于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二次征求意见稿)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强国的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质量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根据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安徽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进“464”行动服务“5512”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着力推动品牌建设,着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着力提高全民质量素养,为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市提供重要支撑。(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宿州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市战略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一一产品质量。制造业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消费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3%以上,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监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培育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2个、省政府质量奖及提名奖2个,新增市政府质量奖企业10家。工程质量。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25%以上,建设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保持100%o建立水利建设质量管理长效机制,重点水利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6舟以上。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交通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6%以上。新增省优“黄山杯”奖10个以上、市优“金鸡杯”奖80个以上。服务质量。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创建省级以上“两业融合”试点单位10家左右,服务业皖美品牌示范企业10家左右。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消费者对消费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达到85%以上。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水平,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公共服务满意度达到81分以上,居全省前列。到2035年,质量基础更加扎实,质量创新更加活跃,质量环境更加优化,质量治理更加协同,质量供给更加有效。全市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全省前列,质量强市战略取得重大成果。二、重点任务(一)发展质量经济效益新路径1 .突出质量发展创新启动。围绕5512产业工程,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小型超算中心、半导体研发平台、生物医药研发平台、新材料平台、量子通信研发平台。实施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计划,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激活质量创新活力。推动建立质量服务机构,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应用,加速质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到2025年,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55家以上,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13家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达500家。(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区)政府贯彻落实,不再列出)2 .突出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实施资源效率对标提升工程,引导化工、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加快绿色农产品原料产地和产品的认证,打造一批宿州绿色产品市场供给基地。到2025年,全市绿色认证产品突破60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示范基地40个,市绿色家居建材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入驻超过180家,新增培育省级绿色工厂4个,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5治(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3 .突出质量发展造福人民。实施“放心消费在宿州”行动,倡导诚信经营,倡导线下实体店实行无理由退货承诺,打击虚假广告,建立产品和服务消费满意度评价制度。鼓励企业投保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相关保险,落实质量保证金制度。推进消费维权服务站及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建设,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建立完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引导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建立健全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效衔接。(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宿州监管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打造产业质量发展新引擎4 .强化产业基础质量支撑“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共性平台建设,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为核心,以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为延伸,大力实施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常态化开展“人才宿州行”活动。到2025年,省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突破40个,建成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家以上,各类质量认证证书超过3000张。(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按照职责负责)5 .增强产业链质量竞争力。扎实推进种业提升工程,选育综合性状好、市场认知度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农作物。锻长补短绿色食品(预制菜)产业链条,壮大预制菜宿州品牌方阵,打造长三角优质肉牛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具有竞争力的果蔬食品产业集群。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工程,争创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1一2个。实施制造业产业链升级工程,选准细分赛道和优先领域,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建成种子生产基地30万亩,选育新品种10-12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3-15个,新增省级长三角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超5个;实施重点技改项目不低于200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达8家。(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6 .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推进新能源(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集聚,促进确山新能源目提速提效,打造皖北光伏制造特色集群。促进轻纺鞋服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打造轻纺鞋服智能化产业基地。转型提升装备制造产业,积极参与徐州万亿级工程机械装备产业建设,支持农机装备、环保装备智能化、新能源化转型。链式发展造纸及纸制品后加工产业,促进宿马园区造纸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建设造纸及纸制品后加工基地。实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高质量发展行动,“一县一业”发展县区“当家产业”,支持埔桥区聚焦高端制造和绿色智能家居做大产业集群,扬山县推动绿色食品和医疗器械等产业聚链成群,萧县推动功能性新材料和精密化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集群式发展。灵璧县打造百亿级轴承产业集聚基地,泗县打造汽车零部件(农机装备)和光伏制造产业集群,宿州经开区做大做精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建设绿色造纸产业集群,市高新区打造算力产业集群。到2025年,培育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到280家。(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7 .树立区域质量协同标杆。高水平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支持各县区打造全国和长三角重要的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优化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加强精品旅游线路产品开发,指导萧县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引导宿州新汴河景区丰富休闲旅游度假业态,挖掘埔桥区五柳景区、泗县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优质旅游资源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宿马共建园区为纽带,促进质量提升协同联动。坚持全域提升与重点突破并重,推动各县区争创质量强省标杆城市。(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培育产品质量升级新优势8 .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水平。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延长绿色食品产业链,做大做响“中国烧鸡之乡”“稣梨之乡”“山芋之乡”品牌效应,促进产品绿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强化药械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加强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切实保障药械质量安全。加快制定产业发展和监管急需的产品类和检验方法类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提高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到2025年,确山歌梨安全质量追溯率达90%,标准化生产率达80%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达到450个,建成全国知名绿色食品制造基地。(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9 .优化消费品供给质量。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升级轻纺鞋服、家具建材等消费品质量标准,提高研发设计与生产质量。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年认定“三品”示范企业3家以上。推动相关企业研发头盔、挂件、眼镜、腕表、手环、穿戴式外骨骼等新型可穿戴设备产品,以创新供给引领消费需求,力争2025年,建成长三角智能可穿戴设备生产加工基地。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每年组织30家企业开展对标达标专项行动,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贲分工负责)10 .推动工业品质量升级。发挥工业设计对质量提升的牵引作用,实施工业设计能力提升行动,培育一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加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能力建设。实施制造业可靠性“筑基”工程和“倍增”计划,加强企业质量与可靠性管理,运用数字智能技术提升可靠性。到2025年,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2个,新增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个,建设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板3个,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达50家。(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铸就工程质量新品质11 .强化工程质量安全保障,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各方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永久性标牌、质量信息档案等制度,强化质量责任追溯追究。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立覆盖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完善质量保修、回访和投诉处理机制。(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12 .发展优质新型绿色建材。推动传统建材升级换代,重点发展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增强复合建筑材料及制品。定期发布绿色建材产品推广应用目录,推动建筑工程绿色建材使用率达到50t以上、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率达到97%以上。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市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13 .实施精品建设工程。实施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完善智能建造发展政策、技术标准和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智能建造工程总承包企业,统筹全产业链协作。推动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建筑节能指标。到2025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00%,星级绿色建筑占比30%以上,力争创建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以上,创建省级优质工程奖5项以上。(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提升服务质量新高度14 .推动生产服务质量专业化。打造市级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实施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补齐冷链物流服务短板,推进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及各县区物流中心建设,提升物流服务质量。规范网络交易行为,引导新业态市场主体守法经营。到2025年,力争创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35家,宿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15 .推动生活服务高品质多样化。实施餐饮“双创工程”,推行家政服务标准化,做大做强一批家政服务品牌。提升文旅经营单位服务质量,发挥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示范带动作用。在餐饮、住宿、理发、美容等行业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发展壮大体育服务。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开展数字化升级改造。推动打造“5分钟便利店+10分钟菜市+15分钟超市“便民服务圈,支持埔桥区创建区域消费中心。到2025年,力争新增徽菜师傅不低于100o人,新增家政服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