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曲河镇中心小学三发展规划.docx
六曲河镇中心小学(2014-2017)年发展规划六曲河镇中心小学2013年9月六曲河镇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六曲河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53年,位于212省道林章县城北20千米处,校内占地面积2151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080平方米;学校有老师56人,其中有53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小学高级老师27人;有教学班19个,在校学生1207人。学校有远程教室、图书室、仪器室、试验室、微机室各一间,图书室藏书12560册;有班班通设备21套,办公电脑22台,篮球场3个,羽毛球场个。近年来,在上级教化主管部门和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和关切卜.,我校仔细实行党的教化方针,紧紧围绕“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老师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办人民满足的教化”的办学宗旨,秉承“发展教化,建设家乡”的办学传统,以“勤学习、诚做人、勇探究”为校训,崇尚“厚德,博学,敬业”的教风,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主动推动素养教化,不断提高教化教学水平。为使学校的内涵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成为县品牌学校,特制定我校新三年(20142017)发展规划。一、学校现状分析1.学校发展优势(1)学校位于六曲河镇中心区域,具有生源优势,且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该优势将更加明显。(2)学校环境美丽,教学设施较为完善。(3)学校师资力气较强,行政班子较为年轻,团结一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老师队伍年轻,素养优良,充溢朝气,学历达标,发展潜力巨大。(4)学校历史悠久,形成了肯定的办学特色,管理体系。(5)近年来,学校办学理念不断更新,在教化教学管理和质量方面提升较快,有肯定的社会美誉度。2.面临的问题(1)我校距离县城近,对老师队伍稳定造成了很大影响,老师队伍主子翁精神不强,学校凝合力不够。(2)我校虽然老师队伍年轻而充溢活力,但是相对年轻,老师教化底蕴不足,职业倦怠现象严峻,骨干老师队伍建设特别薄弱,专业引领作用须要不断增加,青年老师的专业化发展也需进一步深化。(3)我校对老师与学生的评价体系与素养教化的要求不能很好的契合,对老师学生的评价仍是以成果论“英雄”,考评科目不全面,导致与素养教化相去甚远。(4)我校虽有肯定的教科研基础,拥有自己的课堂模式,校本教研与培训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但与新课改的整合探讨还显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仍不强,使得我校的教研工作趋于形式化,对教学与老师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5)学校特色未彰显,我校目前工作仍处于完成任务的模式,学校文化,特长教化仍旧相对薄弱,尚待深化。总体来说,在普与和深化的协调过程中还不够完善,将深化特色内涵,完善艺术特长培育机制,以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6)家庭教化比较薄弱。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家长忙于抓经济,再加上留守儿童的比例不断增长,家庭教化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峻。家生家长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忙工作,不重视子女的教化,把教化学生的任务全部交给学校,学生教化很难形成合力。由家庭教化的缺陷,致使学校教化与学生行为相互脱节,学生“双重人格”现象不少。(7)学校面临的竞争日益激励,私立学校的竞争,将来其次小学的建立,教学质量如不提高,必定使得我校生源优势受到冲击。三、发展前景随着地区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面对社会上日益增加的学问需求,学生家长也理性地相识到不重视子女的教化,将会给白己带来沉重的教训。因此他们对子女的教化越来越重视,对优质教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学校办学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家长固有的学问结构已不能满足子女健康成长的须要,再加上他们平常忙于事业发展,没有时间顾与子女的教化,因此更多的家长向学校寻求帮助,这为学校工作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供应了机遇。四、发展目标(一)办学理念“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老师素养,培育学生良好习惯,觉定学生发展基础,办好人民满足的教化”为宗旨,努力提高学生踪合素养,大力增加广阔教职工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二)办学目标以培育学生良好习惯,莫定学生发展基础为发展理念,以促进老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创建学校特色文化为动身点和归宿,力争到2017年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艺体见长”,在学生、家长与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教化特色学校。校训:学做人、勤学习、勇探究。校风:明憾,启智,务实,正身。教风:厚德,博学,敬业。学风:勤学,乐学,善学。(三)培育目标把六曲河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培育成为具有良好品德,身心健康,其础扎实,勤学,乐学,善学之人。五、详细目标、实施策略和推动安排(一)学校管理1 .详细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调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学校的各方面管理的主动性,促进学校各部门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形成套完整的、有效的、适合我校特点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校师生的整体素养,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赫章县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2 .实施策略(1)实行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依据学校的特点,我们实行学校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和其他社会力气的作用,通过老师会、学校发展管理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教研组会等形式让老师、家长、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在事关老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匕学校工会、各年级组、各教研组都将组织老师充分地探讨,聚全体老师之才智,促实际问题之解决。充分调动老师参与民主生活,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主动性。发挥少先队的作用,主动提倡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坚决执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推动学校的民主管理水平。(2)完善学期考评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考评制度,并不断完善。加强学校对各处室、各年级组、各教研组的考评督查力度,通过督查、考核、评估、协调、奖惩,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3)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真正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激励他们提建议,参与学校管理。(4)增加服务意识。敬重、关怀、信任和帮助每位老师;敬重和重视每一个学生,一心一意地爱惜学生、服务广学生,努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搞好食堂管理、生活管理: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思索对学生的教化问题,办人民满足的教化。(5)坚持“平安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原则,狠抓平安工作,消退切平安隐患;培育学生绿色环保思想,努力打造平安、卫生、文明的绿色校内。(6)肃称各部门工作作风,凡事要做到细致深化、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凡事要恪守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之规定。3.推动安排(1) 2014年9月-2015年9月构建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和谐校内,进步创新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修订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拟定学校常规工作的固定流程,正本清源,努力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目标,规范学校常规工作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学校管理暨发展性评价制度,并将有关内容编印成册。(2) 2015年9月-2016年9月大力加强学生的卫生意识教化,使全部学生都变更不良的卫生习惯,告辞卫生陋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力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改进量化学牛.素养的考评方法;接着实践学校的精细化管理.,逐步渗透人性化管理机制,形成团结、民主、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加强德育教化、素养教化,力争教化有特色、出成果,实现德育教化达标校、艺体教化先进校、文化建设先进校的目标。(3) 2016年9月-2017年9月加强学校教科和校本教材开发工作,狠抓教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总结提升学校办学管理方法,查漏补缺,全面实现预定的管理I标,把我校打造成为具有特色的品牌学校。4.胜利标记(1)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健全,各部门工作制度与考核制度完善,老师考核机制完善,较为合理。(2)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机制健全,学生综合素养得到真正提高。(3)老师相对稔定,学校形成特色。(二)德育与校内文化建设1 .管理目标:确立“以德治校,全员例育”的例育教化理念,坚持“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格成长并重”的育人目标,通过强化德育环境、德育队伍、德育制度、德育科研等建设,形成管理顺畅、队伍精良、方法创新、途径广泛、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格局。努力打造平安校内、文明校内、绿色校内、书香校内,营造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2 .实施策略:3 1)面对我校学生实际,点面结合,探究学生思想道德教化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行为规范教化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孝敬教化,培育助人为乐精神,强化养成教化。通过广播、宣扬窗、黑板报、晨(班)会课等多种途径,以校内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学生思想道德教化的网络体系。努力探究心理健康教化新途径,把心理健康教化渗透于日常的教化教学之中,积累阅历和成果。以法制教化为导向,让法制教化生动化、普与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校外法制教化,同时把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切实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形成德育教化的合力。加强彼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和学生德育评价体系。4 2)加强少先队、班委会组织建设,发挥少先队、班委会组织的育人功能;主动开展适合小学生成长、富有时代气息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成长,营造深厚的校内德育氛围,形成特色的育人模式。5 3)创建健康、平安、欢乐、和谐的校内文化生活。细心组织各类爱好爱好小组,制定长效的爱好小组活动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特长教化,培育学生有益身心健康爱好爱好,形成深厚的校内文化氛闱。打造特色校内文化活动,为师生的各种特长搭建平台,并形成一套长效机制。结合校本教研,开发出适合本校的德育和艺体类校本教材。3.推动安排:(1)2014年9月-2015年9月:以创建赫章县“法制教化示范学校”、赫章县“校内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赫章县“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主题教化示范学校”进一步规范、完善德育管理体系.(2) 2015年9月-2016年9月:组建各类爱好小组,加强校内特色文化建设,探究德育创新途径,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强化少先队组织建设,主动开展适合小学生成长、富有时代气息的德育活动,校内文化活动,营造深厚的校内德育氛围。(3) 2016年9月-2017年9月:形成学校文化特色,完善学校例育与文化建设体系,并形成一套长效机制。4.胜利标记:(1)通过几年努力促进学校快速、均衡、健康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升,学校常规管理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2)学校德育1.作取得社会认可,学校顺巧通过各类评估验收,确保校内平安、和谐、有序。(三)教学管理1 .详细目标以新课标理念为核心,培育学生主动主动的学习看法,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实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以与沟通与合作的实力。探究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测控模式,完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志向发展。2 .实施策略:(1)转变教化观念。培育老师树立现代教化理念,更新课堂学习方式,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建“勤学,乐学,善学”的课堂学风。(2)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动态评价方法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构建并试验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学生除合素养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化和引导功能。(3)提倡校本研修。完善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沟通”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探讨活动,培育老师科研意识。提倡学科作业优化设计,形成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备课组氛围。努力创建合作共觌的学习型老师群体。(4)构建以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在前几年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构建”一切以学生的学”为动身点的教学模式,变更学校老师”授学问”为主的教学方式为“授道”为主的教学方式。做到“三个重:视”:重视培育学生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