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负载词的语用翻译策略.docx
岭南文化负载词的语用翻译策略岭南文化负载词的语用翻译策略尹静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岭南文化是悠久绚丽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岭南文化精品外译过程中,应当时文化特色间的翻译细致斟酌弁且形成统一的译本,才能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文章通过收集近现代的岭南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以及报刊杂忐中的岭南文化特色词,从微观的层面探究这些文化特色词翻译的语用策略。笔者认为译者应当在充分理解源语的基础上,动态顺应文化融合大语境,采纳异化加副文本为主,归化加副文本为辅的翻译策略,帮助岭南文化走向世界。关键词:岭南文化负载词;动态顺应;语用翻译策略;:作者简介:尹静,女,湖南衡东人,讲师,广东外语外贸高校翻译学探讨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传媒翻译以及中国文化对外译介探讨。收稿日期:2017-09-12PragmaticStrategiesoftheTrans1.ationof1.ingnanCu1.ture-1.oadedWordsPragmaticStrategiesoftheTrans1.ationof1.ingnanCu1.ture-1.oadedWordsYinJingCo1.1.egeofForeign1.anguages,HengyangNorma1.University;Abstract:1.ingnancu1.tureisacomponentpartof1.ong-standingandco1.orfu1.Chinesecu1.ture.Whentrans1.atingthoseworks,thecu1.ture-1.oadedwordsshou1.dbeconsideredcarefu1.Iywithunifiedtrans1.atedversionstoensurebettercommunication.Thisthesisaimstoexp1.orethepragmaticstrategiesofthetrans1.ationofthe1.ingnancu1.ture-1.oadedwordsfromthemicro1.eve1.byco1.Iectingwordsfromcontemporaryandmodernworks,moviesandTVseries.Theauthorho1.dsthattrans1.atorsshou1.dadapttothetrendofcu1.tura1.integrationbasedonthecomp1.eteunderstandingofthesourcetext,andadoptforeignizationwithparatextsasamainwayanddomesticationwithparatextsassupp1.ementinordertopromote1.ingnancu1.turespreada1.1.overthewor1.d.Keyword:1.ingnancu1.ture-1.oadedwords:dynamicadaptation;pragmatictrans1.ationstrategies;Received:2017-09-121.引言岭南是一个地理概念,从广义上讲,指五岭之南的广阔地区,也许相当于今日的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香港和澳门地区。从狭义上讲,指两广地区,有时候也特地指处于岭南核心位置的珠三角地区。岭南文化的定义正如岭南的定义一样,不尽相同。岭南文化一书中认为,从文化哲学角度去界定,岭南文化就是一个标记者岭南人的本质力气发展水平的社会范畴,是岭南人的本质力气对象化,岭南人社会实践的产物,岭南人活动方式的总和。在总体结构上,岭南文化可分为自然物质文化、社会生活文化、精神心理文化三个组成部分。纵观历史,不难发觉,历史上不断有移民迁入岭南,加强了岭南和中原地区的沟通。鸦片斗争之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广州是第一批对外开放的五个港口之一。当时有大批的外国人进入广州地区经商、传教以及文化沟通,促进了岭南和国外的沟通。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今日,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沟通日渐频繁,文化在国家综合实力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中国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岭南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岭南文化走出去毋席置疑是符合中国文化战略思想,并且有助于提中学国在国际上综合实力的一大举措。翻译的跨文化、跨语言的本质,让其成为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然而,笔者发觉有关岭南文化外译的探讨却并不多见。吴含分析了岭南特色公示语的译写须要考虑其感召功能,以目标受众为中心,交际效果为目的,实现目标受众与文本之间的深层互动,适时发挥它们文化承载功能与效用1172T76。仲伟合、左岩认为应建立产业周期意识和差异化发展战略,将岭南文化精品分为果木型苗圃型种子型冬藏型四种类型,在适合对外传播的前提下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筛选机制,推动岭南文化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2154T58。吴的探讨从微观的层面动身,探讨岭南特色公示语的译写。而仲的探讨从宏观的层面动身,探讨岭南文化精品外译的战略定位。虽然该方面的期刊文章和专著屈指可数,但是从2012年起先已经胜利举办了两届岭南翻译与教学研讨会,其中都有将岭南文化相关翻译作为议题,2015年9月已胜利举办第三届岭南翻译与教学研讨会。由此可见,有关该方向的探讨得到了国内学者和专家们的关注。笔者将运用语用学和翻译学的相关学科学问和理论探讨岭南文化特色词的语用英译策略,为岭南文化精品的英译供应肯定的参照价值,促使岭南文化走出去。2.岭南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和文化承载词是从cu1.ture1.oadcdword一词翻译而来,是标记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3232因此,岭南文化负载词就是指标记岭南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反映了岭南地区人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地区人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参照岭南文化的分类,笔者将岭南文化特色词也分为三大类:自然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生活文化负载词、精神心理文化负载词。1.1 自然物质文化负载词人们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拥有不同的气候、动植物、食物、服装、交通运输等等。衣食住行和每个人的生活休戚相关,是不行缺少的物质因素。FI然物质文化负载词即是与上述有关的词以及短语。岭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岭南的大部分属亚热带潮湿季风气候,雷州半岛一带,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属热带气候。北回来线横穿岭南中部,高温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终年不见霜雪。岭南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风向随季节交替变更。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岭南地区产生了该方面的各种文化负载词,比如,老火靓汤、叉烧、肠粉、冲凉、打边炉、白切鸡、凉茶、木棉、生猛海鲜、上茶楼、饮早茶等等。这些词语都反映了岭南地区人们为了适应亚热带潮湿气候而制作的食物以及养成的生活习惯,同时,岭南的这种气候环境也催生了岭南特色的植物。1.2 社会生活文化负载词社会生活文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人际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社会习俗、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社会关系、组织机构等;二是指成语、谚语、歇后语、神话传闻、寓言故事以及重要历史人物、事务以及传统节日等。社会生活文化负载词即指反映上述内容的词、短语及句子。历史上,岭南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始终在堵塞隔绝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下发展,从肯定程度上造成了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落后与封闭,但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据历史考证,岭南的历史非常悠久,其中心城市广州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都市,但是政治氛围始终不深厚,而更是一座相宜于经商贸易、商业文化气息深厚的城市。因此,也产生了一大批社会生活文化负载词。比如,西来初地、东山少爷,西关小姐、西关大屋、龙母、赛龙夺锦等等。1.3 精神心理文化负载词精神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政治概念、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内容。精神心理文化负载词指的是反应上述内容的词以及短语。岭南地区人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特殊注意精神文化的发展,开发了具有岭南特色的艺术作品,包括建筑物、家居、音乐、戏剧等等。比如,骑楼、秦琴、酸枝、越桢、醒狮、牙擦、粤胡、粤剧等等。岭南文化负载词频繁出现在岭南文化著作、电影以及电视剧中,为了帮助岭南文化更好地传播,笔者认为岭南文化负载词应当参照术语管理规范,对其进行统一规范地翻译和管理,便利目的读者们理解和熟识它们。3 .动态顺应与翻译Verschueren把语用学定义为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整体动身,对于以行为方式表现的语言现象的用法的探讨,他提倡的语用学探讨框架是一种语用学综观,即将语用学探讨渗透于语言中能表达意义的各个层次,主见全面、综合地探讨语言运用的困难性及其奇妙。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顺应论(thetheoryofadaptation),认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言具有变异性使得语言选择有了可能,商讨性则保证了语言选择不是机械地严格依据规则,或固定地依据形式-功能关系做出,而是在高度敏捷的语用选择和语用策略的基础上来完成,顺应性使得语言选择具有敏捷性,满意了交际的须要。4F21Verschuere认为这种语言的选择具有以下特点:一、选择发生在语言结构的任何一个层面,从语音、语调到语法结构的选择,从语码到语篇的选择等;二、语言运用者作出的选择不仅包括语言形式的选择,还包括语言策略的选择,而且选用语言策略时所表现的风格和语体也会在肯定程度上影响语言形式的选择;三、语言运用者所作出的选择是在意识的不同程度下作出的;四、选择发生在语言产生和语言理解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在详细的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都要作出选择;五、语言运用者没有权利在选择和不选择之间作出选择,因为语言运用者一旦进入语言运用过程,也就只能选择心目中最合适的和最须要的来进行交际:六、可供语言运用者选择的语言手段和策略不是机会等同的,因为所选择的详细手段和策略收到认知、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七、语言运用者在语言手段和策略上所作出的不同选择会导致与它相关的其他语言或小语言因素出现改变。456-58Verschuere认为,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动态顺应语境的过程。在认知、社会和文化各个层面上,任何语言的运用都是在肯定程度的顺应意识下语言动态顺应的结果。语境是动态生成的,可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前者包括语言运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因素,后者主要包括篇内连接、篇际制约以及线性序列等。422-Verschueren的观点对翻译过程有很大的启示。翻译是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沟通,因此过程比单独运用一种语言的选择要困难很多。但是也让探讨者们重新谛视翻译过程的理论阐释。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从译者或者托付者选择源文本到译者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再到选择用什么样的目的语呈现给目的读者,这其中译者都要作出很多次选择。依据顺应论,译者作出的选择并不是为所欲为,毫无理论依据的。作者所作出的全部选择都必需顺应动态语境,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因此,在顺应论的指导下,译者或者托付者首先可以解决译什么的问题。顺应当代文化沟通和文化融合的须要,应当选择一些可以有助于该交际语境的文本进行翻译,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凸显中国文化的精品进行翻译,让别国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传播和各国文化间的沟通。同样的,一些代表别国文化的精品可以译入我国,顺应文化双向沟通和融合的交际语境。另外,顺应论还帮助译者解决怎么译的问题o译者在翻译的核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