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及入学要求专业名称:软件技术专业代码:610205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修业年限学制:三年学历:大专四、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所专业大集(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代码)主要岗位美别(或技术.*)VUkit格AE书”能等书举记电子子息火类(61)计灯机类(6102)软件和信息技术班务业务(65>计算机程序设计M(4-04-05-01);计。机软件测试员<4-04-05-02)软件开发:软件(试计区机科序设计员(中级)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适应当前计算机软件发展需要,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计算机软件测试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忒、软件技术支持、WCb前端开发、人工智能系统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培养规格I.素质(I)热爱祖国,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拥护宪法,仃民主和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第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史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4)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镀,具有质量意识、环保遨识、安全遨识、信息素养、工匠栉神、创新思维、全球视野。(5)具有海尚的人格品德,自尊、自强、臼立、自爱、自重,勇于担当、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6)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文化修养: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究更生保健,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体健康.2.知识(1)掌握必备的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知识。(3)掌握软件技术基础知识,具符基本的编程思想、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及编程规范。(4)掌握数据库设计与应用的技术与方法。(5)掌握网络安全相关知识和基本防御技能。(6)掌握.Nct等主流软件开发平台相关知识。(7)掌握软件测试技术与方法。(8)了解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知识。3.能力(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能力.(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抗压能力。(3)具有正确理解软件需求分析报告和项目建设方案的能力.(4)具备安装配置和维护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技能,能熟练使用和维护计算机硬件、软件环境。(5)具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能力,能够使用开发工具开发出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6)具有动态网站开发能力,能够使用网络编程语言实现动态网站的规划、开发和维护。(7)能够独立承担软件开发流程中的某一具体工作.(8)具有软件测试的能力。(9)具有软件项目文档的撰写能力。六、课程设置本专业主要包括公共基咄课程和专业课程。(一)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和公共基础选修课。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共12J,合计41学分。主要课程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中国传统文化、高职英语、体育与劳动、信息技术基础、军事理论、军事训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博础、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基础选修课共3门,合计6学分。包括:高等数学、美白课程、职业素养。主要公共基础课程简介如下:I.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学期开设,共5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践6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法律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我国鬲等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程,是门港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体的课程。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福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镖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思索中探求真理,在体效和行动中感悟人生,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优素质和法律素养。内容简介:本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格助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目的在于培养高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学法性,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撼素质和法律素质。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学期开设,共72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践8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二门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目的在于使当代大学生'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J'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内容简介: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产生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学生.理解和华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3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第一至四学期开设,共36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18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为各专业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未来工作岗位崇质婆求起支捽作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白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相应的就业准备,引导大学生以理性的生涯规划指导人生发展,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和就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内容简介: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到实习再到就业的全过程,将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和观念的转变: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掌握相关的求职技巧,努力实现大学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的显著提高,做好向“职业人”转换的各种准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和就业观念。4 .形势与政策第一至四学期开设,每学期8学时,共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国内形势教育、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教育的主集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学牛.开闹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卜具有坚定的立场、具有较强的分析魄力和适应能力。5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第至四学期开设,共36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18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大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货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内容简介: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创业能力。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理论和技法,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向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观和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新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新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6 .高职英语第、二学期开设,共144学时,其中理论144学时。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卷握一定的英语基班知识和技能,具有定的听、说、读、写、洋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潮洋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雌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满足学生作为职业人对语言交际的需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卜基础。内容简介:主要内容包括英语词汇的认知,在听、说、读、写、译中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对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听力和口语练习,以及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阅读训练,80-100词的简短的英语应用文写作练习。7 .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学期开设,共36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2学时.课程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的各种困感及问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自我调适的策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开发个体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内容简介: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的认知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情商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适应及挫折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大学生恋爱及性与心理健康、互联网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与心理健康等内容。课程内容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进行教育。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8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学期开设,共72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42学时。课程Fi标: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为全院各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课程,它是计兑机的入门保,通过案例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意识,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莫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内容简介:r能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具体操作方法:熟练拿握Office办公软件中各组件的具体使用:r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熟练掌握Internet的应用,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9 .体育与劳动第至四学期开设,共144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实践132学时(含劳动36学时)。课程目标: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最终达到增强体质、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