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党史经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学习教育讲稿.docx
-
资源ID:1734224
资源大小:16.58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总结党史经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学习教育讲稿.docx
同志们: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2024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党员干部要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言行准则,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决反对形式主义,防止“低级红”“高级黑”。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重要任务。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始终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回顾百余年党史,厘清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历史逻辑,总结经验教训,对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一、中国共产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必要性(一)把握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有坚持正确党史观,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才能掌握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本性解决。(二)增强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初心使命,“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党性是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属性的集中体现;党性修养内蕴于政党组织实体的精神层面,反映了政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追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悖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导致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日渐疏远,激化社会矛盾,阻碍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格格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一些党员干部仍存在脱离群众、贪污腐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其中,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官僚主义则主要表现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谟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这严重背离了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品格、政治担当等。只有坚决东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本质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全面整肃。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首次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思想,防止党员干部工作的形式化、官僚化。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正式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确立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1947年,党中央开展“三查三整”运动,通过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纠治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强调必须始终警惕、防范、戒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防止党员干部在革命夺取全国胜利、取得政权后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中国共产党通过整风运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净化了党员干部队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信任。(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探索发展阶段1.设立纪检监察机构,强化刚性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以执政党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此时,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享乐主义、官僚主义等落后思想,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刘少奇曾指出:”有些党员受不起成功和胜利的鼓励,在胜利中昏头昏脑,因而放肆、骄傲、官僚化,以至动摇、腐化和堕落,完全失去他原有的革命性。”针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反对不正之风。为了防止党员干部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歪风邪气毒害,中共中央于1949年11月发布了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在中央和地方设立各级纪律检交委员会。各中央局、分局、省委、区委、地委、县委均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并设置一级工作机关,开展经常性的工作,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为了解决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组织和职权已不能适应在阶级斗争的新时期加强党的纪律的任务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于1955年3月通过的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代替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加强对党员干部各种违法乱纪现象的惩处。我们党通过加强专门机构建设,以刚性约束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有效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 .开展专项整治运动,保持党的纯洁性。党中央先后发布了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等文件,重点整顿党内领导干部的居功自傲、贪污腐化、堕落颓废、违法乱纪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正之风。全体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扬民主作效率,加强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2.强化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1979年11月,邓小平在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作的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报告严厉批评了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存在的特殊化现象,要求''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恢复和发扬党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党,使党风根本好转。我们党通过加强上下监督、开展调查研究、畅通群众参与渠道等方式,有力地推动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谦虚谨慎,和群众同甘共苦,坚决克服官僚主义”。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明确分期分批进行整风整党运动,反对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以期纠治新形势下的不正之风。3 .完善制度条例,推动党的作风建设。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整体。针对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江泽民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有办法(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文件,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供了法治化、制度化保障。胡锦涛也多次强调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有力推动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常态化部署阶段1.密切联系群众,巩固执政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认识到我们党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仍然面临许多难题挑战,党内依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弱化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入常态化阶段。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形式主义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官僚主义的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我们党“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戒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正之风。2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强化思想武装。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基于此,党中央开展了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这些在全党开展的集中教育都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学习内容,以常态化学习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武装,将思想教育嵌入党员干部日常工作中,强化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意识和历史担当,坚决摒弃一切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敷衍塞责、懒政怠政等不良行为,纠治党内存在的不良风气,推动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3 .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突出,同时又产生了“变异”“升级”,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党中央聚焦党的作风建设,明确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定位为党内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四风”问题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必须下大力气整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大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文件。党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严格执纪问责,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推进党内法规完善成熟,使广大党员干部把遵规守纪内化为行为准则,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巡视巡察、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重点,加强制度化约束、常态化监督,保证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的持续开展,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三、总结党史经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视作“大敌”。回顾中国共产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百余年历程,对新时代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坚定理想信念: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和迷惑性,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正之风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不纯、理想信念不坚定。因此,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作风建设,通过提高鉴别力、增强毅力,夯实党员干部的信仰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贯穿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始终。全党上下只有思想上高度认同,才能政治上绝对忠诚、行动上坚决维护。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系列讲话精神,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二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加强对党的高级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约束,自觉地坚守党性原则,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通过自我革命坚决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正之风,提升党性修养。四是提升党性修养,加强政治历练,善于把握政治大局,把准政治方向,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解决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化等问题。(二)坚持群众路线:始终将人民至上作为行动宗旨和方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