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行2024年新员工入职培训会上的讲话.docx
-
资源ID:1730792
资源大小:13.4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在支行2024年新员工入职培训会上的讲话.docx
在支行2024年新员工入职培训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新同事: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代表支行全体同仁,向你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你们的到来,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气,注入了我们这个大家庭,带来了青春与活力。你们中有的刚迈出校园,满载知识与梦想;有的携带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背景,渴望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中大展身手。无论你们来自何方,此刻,我们都站在了同一个起点,共同编织着X银行的宏伟蓝图。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做追赶时代的人”。近年来,“躺平”一词成为了社会的热门话题,它反映了一种在工作和生活中失去斗志,选择放弃拼搏的心态。然而,我们不应成为时代的旁观者,而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就像“孔乙己”的现代版寓言所警示的那样,学历虽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但如果仅止于此,就如同孔乙己无法脱下的长衫,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和行动。在X银行,我们看重的不仅仅是你们的学历和证书,更重视的是你们的思想、创新精神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内在的力量远胜于外在的光环,它们是驱动我们前行的真正动力。就像那些曾经引领行业的巨擘,如柯达和摩托罗拉,它们也曾是时代的宠儿,但未能及时调整航向,最终被后来者超越。这告诫我们,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化。接下来,我想借此次机会,与大家探讨如何成为一个追赶时代的人,共勉以下三点:首先,勿以事小而不为。在X银行,我们鼓励每一位员工从点滴做起,踏实肯干。社会上不乏聪明才智之人,他们往往寻求捷径,渴望一鸣惊人。然而,真正的成功往往源自于那些愿意付出辛勤汗水,专注于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的人。记得曾有人总结成事者的秘诀为“眼高、手低、心平”。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有远大的目标,脚踏实地的行动,以及平和的心态。我们的工匠精神,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一代代传承,从微小的改进到重大的创新,每一步都凝聚着智慧和汗水。其次,勿因事难而推诿。挑战和困难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当你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你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积极的心态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X银行,我们推崇迎难而上的精神,因为每一次跨越,都将让你变得更加从容自信。正如X银行的首任行长所说,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保持奔跑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最后,唯久久方能为功。在X银行,我们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伟大的成就往往源于长期的坚持和积累。毛泽东曾言“以久制胜”,这不仅是对个人的勉励,也是对我们团队的期许。我们要学会从每一次尝试中总结经验,从每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让每一步的努力都成为通往成功的阶梯。在X银行,我们相信人才是在实践中能造的,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成长。让我们一起,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和复盘,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力量。在X银行,我们倡导的是一种既保持个性,又能与时代同步的文化。让我们共同铭记,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但我们可以成为改变世界的一分子。让我们携手并进,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以坚韧的意志克服困难,以创新的精神引领未来。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让我们一起成为追赶时代的人,书写属于X银行京华支行,也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精彩篇章。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按照这次专题组织生活会要求,会前,我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等重要论述,聚焦会议主题,对照四个方面,深入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进一步明确了整改方向。现将有关情况对照检查如下:一、存在问题(一)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方面。一是对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不够系统。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往将重点放在了“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具体内容上,主观上认为只要把这些关键性的内容学深悟透,就可以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因此,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用心体悟其中的具体内容上,对其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性的思考研究,二是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精神力量不够紧实。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往往注重用其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将其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理论力量,但在理解、把握和践行“两个结合”上,还存在合力不够、效能不高等问题。三是理论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理论学习距离“带着信仰学,带着感情学”的政治要求有一定差距,有时把学习当做一项政治任务和硬性要求,缺乏发自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渴望,自身理论学习的理性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融合交汇得不够紧密。对于一些“高深论”的晦涩理论知识,存在畏学心理,缺少勤学苦学的精神,相关理论学习书籍大多充当了“装饰品”,参加单位组织的相关学习活动时抢着坐后排,使一些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产生了短板和断层。(二)在党性修养提高方面。一是政治站位低。政治视野窄,政治洞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不强,不能对本区域本部门出现的重大矛盾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加以正确判断,不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以致一些工作后续处置陷入被动。二是对政治信仰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深刻。对照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自己的政治修养还不够足,对政治信仰的重要作用、重大意义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内容,只是被动接受党支部的教育,缺乏自我教育、自我查摆、自我提高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没有真正融入灵魂和血脉之中,精神高地坚守得还不牢。对坚定政治信仰存在模糊认识,未能时刻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和政治高度,积极向优秀共产党人对标对表,抓好自身的政治信仰建设,导致自己政治信仰的“总开关”“定盘星”作用发挥不够好,对于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有时感到定力和动力不足。三是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梧力、政治执行力还不够强。尽管努力做到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持续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但有时并没有深刻悟透党中央通过所关心事项所传递出来的重大政治信号及深远政治考量,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时难免流于被动应付而不能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三)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一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存在模糊认识。有时会认为自己分管的部门与人民没有直接的关系,但理解和把握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有着模糊的认识,认为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在学习和践行时,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没有将其体现在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如,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没有从自己分管的领域出发,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对于蕴含其中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未能精准把握战略目标要求与工作具体实践的结合点,创新思路、探索办法、总结经验时,方向不准、站位不高、视野不宽、措施不实,使人民群众没有全面充分地体会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成效。二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缺少创新的招法。自己思想上存在误区,有时认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增强弱项,补充短板,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去解决,很少主动思考和研究,在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上如何实现创新突破。三是抓落实不坚决、不彻底。”一切工作都要靠抓落实”的理念树立不够牢固,推进一些工作时,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够强,缺乏“国之大者”的胸襟,有时从是否有利于、是否有助于自己本职工作的角度出发,落实存在搞变通、做选择、打折扣的问题。对于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行动不果断,抓落实不够坚决,缺少行之有效的招法,有时只有任务书,没有施工图,缺少一锤一锤钉钉子,一项一项抓落实的务实精神,导致一些工作没有真正落地生根。(四)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一是缺乏向先进先辈对标对表的政治自觉。没有时刻以先进模范、先进党员为标准,检视自己,对于先进先辈主动放弃部分公民权利和自由,自觉接受严格的纪律约束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标对表不够全面,学习体会不够深入,未能将先进先辈的伟大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与这些先进先辈相比,自己对于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荣誉还不够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情怀还不够足,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发挥得也不够好。二是对斗争的重要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存在把握得不够精准,站位不高,视野不宽,斗争精神不足等问题。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但自己对为什么要强调斗争精神,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没有站在“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的政治高度,看待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从思想上行动上没有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融入团结奋斗全过程,面对新的战略环境和风险挑战,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自己有时统筹谋划不够实不够细,对分管干部教育引导也不够及时有效,思想和行动跟不上新形势新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果转化效率不够高。三是对反对形式主义的新要求认识不够深刻。未能时时事事都坚持联系的、辩证的、全面的观念,对于“形式主义”和“必要的形式”区分不够科学合理,对于一些该开的会、该发的文,该搞的督查,担心被定性为形式主义,有时“一刀切”,带来了新的形式主义。对基层工作的真实情况掌握不够具体,在谋发展、做决策的时候,对基层工作的客观规律认识不够透彻,使一些点子、政策、方案不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一些工作或激进或滞后,基层同志对此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