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平市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docx

    • 资源ID:1729750       资源大小:47.1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平市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docx

    四平市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黑土地作为宝贵的农业战略资源,是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重要物质基础。四平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和东北亚区域中心地带,是国家和吉林省的产粮大市,粮食单产位居全国首位。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切实维护好国家粮食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提高政治站位,采取务实措施,坚决落实到位,端牢中国人饭碗使命重大,意义重大。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四平指示精神,使黑土地永远造福人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农农发(2017)3号)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农建发(2021)3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吉政发20228号)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吉发(2021)10号)四平市黑土地保护条例(四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9号)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四平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松辽平原中部腹地和东北亚区域中心地带,全市幅员面积1.03万平方公里,辖梨树、双辽、伊通三个县(市),铁东、铁西两个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集中区,是国家和吉林省的产粮大市和重要商品粮基地。全市黑土地保护利用自然条件优越、科研基础扎实、技术综合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黑土地保护利用“梨树模式”已经在全省及东北适宜区域推广应用,黑土地保护基础良好。(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四平市位于北纬42°31'至44o09东经123°17'至125°49'之间。东邻辽源市,北接长春市,西部与内蒙古通辽市相连,南靠辽宁省铁岭市,是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四平市地处吉东低山丘陵与辽河平原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城区北、东、南丘陵环绕,形成箕型盆地,“簸箕口”朝西。东部地区主要为林地,地势较高,属于低山丘陵地区,主要有哈达恰等;西部为松辽平原的一部分,地势较低,为波状平原地带,草地、盐碱地及沼泽地主要分布于西部;中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流较多,土地生产力较高。平原、山地、丘陵是四平地貌形态的主体,其次是面积较小的台地、砂滩。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利用,持续从组织保障、基础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大保护力度。不断优化耕作技术,首创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坚持产学研结合,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搭建黑土地保护科研平台,集聚国内先进科研力量,开展黑土地保护技术联合攻关,全面优化黑土地耕作技术,在全国首创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作出了“三个一定要”的重要指示,到2021年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493万亩,较2020年增加127万亩。以梨树县为重点,实施黑土地保护技术示范“111”工程,建立了14个300公顷现代农业生产单元,100个100公顷以上的乡级示范基地,100O个10公顷以上的村级展示基地,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示范体系。连续举办七届梨树黑土地论坛,发挥“梨树模式”辐射作用,带动东北四省(区)建立100个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梨树模式”5000万亩,基本实现了适宜地块全覆盖。实施重大工程项目,提高黑土地综合治理能力。“十三五”期间,全市持续加大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政策性投入,着力实施了八大工程项目,即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千亿斤粮食工程项目、水土保持及小流域治理工程项目、生态林建设工程项目、农田灌溉用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工程项目、保护性耕作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等农业技术措施工程项目,通过对田、水、林、路综合整治,黑土地修复和保护水平明显提高。改善恢复耕地质量,提升黑土地产出水平。经过近十年不懈努力,全市耕地土壤养分明显提升、理化性状明显改善,耕地质量等级明显提高。2019年全市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四平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比2010年提升0.2%,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也有明显提升;土壤质量改善促进化肥利用率提升,化肥利用率达到38%以上,比2018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耕层平均厚度达到17.8cm,比2018年增厚了0.9cm,比2010年增厚了3.8cm,耕层土壤变薄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比2010年提升了1.22。黑土地保护有效提升了耕地地力,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强有力保障。20142019年,全市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45亿公斤以上阶段性水平,粮食单产达到501公斤/亩以上,位居全省之首,远高于全国375公斤/亩的平均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综合产能。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以及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底,四平市已建设高标准农田353.67万亩,其中,市本级建设12.3万亩、梨树县建设141.82万亩、伊通满族自治县建设79.03万亩、双辽市建设120.52万亩。2019-2020年,四平市新建、在建高标准农田共计83.1万亩,其中:2019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40.1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项目12万亩。市本级、梨树县、双辽市、伊通满族自治县新建高标准农田分别为2.5万亩、13.1万亩、14万亩、10.5万亩,其中梨树县、双辽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均为6万亩。2020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43万亩。市本级、梨树县、双辽市、伊通满族自治县新建高标准农田分别为3.5万亩、15.5万亩、11.5万亩、12.5万亩,其中梨树县、双辽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分别为2万亩、0.5万亩。夯实黑土地保护数据基础,完善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扎实落实耕地质量监测点属地管理责任,开展监测点设备保护、维护工作,确保监测点区域完整,设施设备健全,点位标识具备。每年认真开展年度耕地质量监测,利用各类耕地质量监测点,通过进行小区试验、田间调查、土壤样品定点采集化验等,开展土壤常规理化指标监测和田间调查。定期形成耕地质量监测报告,为黑土地保护奠定科学的数据基础。结合监测情况,持续开展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健全评价体系。全市现有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109个,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点1093个。强化组织制度建设,构建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四平市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颁布了四平市黑土地保护条例,强化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统一指导和统筹协调,不断完善和健全黑土地保护政策制度体系,构建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成为全国首个针对黑土地保护进行立法的地级城市,对水土流失治理、保护性耕作等工作进行了规范,将黑土地保护利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总体来看,四平市黑土地保护条件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统筹谋划上精心组织,在实施路径上周密部署,把切实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工作落到了实处,为“十四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形势与问题“十四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极为重要时期,既是两个百年交汇期,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起步期,更是四平市全面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巩固提升黑土地综合产能,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大机遇期。(一)面临形势与机遇。1.确保粮食安全越发重要乱实开展黑土地保护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力更大、挑战更多,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粮食的可供性、获取性与稳定性发生急剧变化,粮食危机在一定区域再度爆发,全球粮食供给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显现。作为第一人口大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头等大事。四平市是吉林省乃至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全国黑土地保护的重点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地和生态资源优势,强化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稳定黑土地数量与质量,进而优化粮食产业结构,坚持稳粮增收,夯实农业基础,不断提高粮食产能和有效供给能力,是我们长期坚守的(三)强化农业污染防控。开展企业排污和历史遗留污染源整治,对耕地周边重金属排放企业提标改造,严防矿产资源开发污染土壤。积极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强化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储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分区、分类治理,精准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以东辽河及支流为重点,以及西辽河、伊通河、辉发河等边缘河流,加大灌溉用水水质管控力度,确保农业灌溉用水水质安全。专栏3.重大工程项目1 .四平市国家级黑土地保护耕作技术研发中心项目。重点支持梨树县,规划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设黑土地保护耕作技术研发中心,包括土壤污染物治理修复技术实验室、自动化生产信息收集处理室、综合办公室以及必要的配套科研设备、办公设备等。2 .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推广应用工程。重点推广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保育技术模式和玉米秸秆条带保护性耕作两种技术模式,低山丘陵区因地制宜推广玉米秸秆覆盖垄作种植、玉米秸秆高留茬垄侧栽培种植模式。3 .玉米秸秆堆讴培肥技术模式推广应用工程。在畜禽养殖区周边、有机肥资源丰富的地区,以玉米秸秆与畜禽粪肥堆讴还田为主推技术,集成其他管理技术,着力解决畜禽粪污污染,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4 .水稻稻草粉碎翻压还田技术模式推广应用工程。在全市灌溉条件充足的水稻种植区,以水稻稻草粉碎还田为主推技术,集成其他田间管理技术,探索实施稻草全量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5 .玉米秸秆全量深混还田技术模式试点示范工程。黑土层厚度30Cm以上地块,试点实施以玉米秸秆全量深混还田为主推技术,集成其他田间管理技术,减少农机作业次数和化肥投入,提升耕层有机质含量。6 .深翻+有机肥施用推广工程。在全市典型黑土区,推广实施秸秆还田与深翻深耕+有机肥还田”为主的综合技术模式,因地制宜实施秸秆机械粉碎翻压或碎混还田,配套施用有机肥,推进畜禽粪肥资源就地就近发酵腐熟和还田利用。7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因地制宜推广“两废”资源就地就近循环利用模式。建成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示范点。争取国家“绿色种界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支持,发展有机肥堆混、厌氧发酵,建立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奖补整县试点。第八章提升黑土地质量监测评价能力扎实推进黑土地质量监测评价,加强耕地与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加强黑土地质量评价,提升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智能监测水平,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扎实数据基础。一、加强耕地与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综合运用传统技术和3S技术,科学选定能够反映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的监测指标,建设快速精准的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依托中国农业大学黑土地现代农业研究院,在示范区内开展耕地质量信息采集技术创新应用试点,推动土壤传感器、高光谱、遥感、物联网等现代技术与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工作深度融合。利用北斗定位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秸秆全覆盖、宽窄行种植、免耕少耕等农用机械使用技术进行效果监测,收集耕作数据,为农机作业质量安排补贴发放提供依据。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保护性耕作示范区进行监测,获取作物长势、土壤墉情、熟期预测等农业种植信息,辅助专家及时指导农户进行适当的农机作业。二、加强黑土地质量评价推进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开展土壤养分管理,实施有机质提升行动。开展相关农艺技术措施的研究和推广,改革耕作方式。实施保护性耕作,积极推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大力实施国家和省市相关工程项目,包括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水±保持、防护林更新改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三、提升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智能监测水平建立黑土地保护利用智能监测和预报平台,健全科技服务网络和监督评价体系。完善黑土地、高标准农田信息监管平台建设,利用高分卫星、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使用和管理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开发有关信息化平台,

    注意事项

    本文(四平市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