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docx
信阳市“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本规划依据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河南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是指导“十四五”时期全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制定相关规划、部署年度任务、配置资源要素、实施工程项目、安排财政预算、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行业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基准年2020年,规划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一、“十三五”主要成效全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市五次党代会会议精神,服务保障全市发展大局的能力不断增强,规划引领更加科学,发展用地应保尽保;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耕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始终稳定在省政府目标任务以上,夯实了全市粮食安全耕地基础;土地执法监管持续加强,未发生大的违法用地行为,违法占地易发多发态势实现根本性扭转,构建了良好的自然资源规划管理秩序。(一)守牢耕地保护红线。2020年全市实有耕地787954.9公顷、永久基本农田693533.12公顷,圆满完成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强力推进卫片执法检查,相继开展了大棚房、违建别爨、耕地保卫战、“一河两路”、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一系列专项整治,积极构建自然资源监管“一网两长”制,有力打击了违法违规用地行为,起到了良好的震慑效果,未发生大的违法违规用地,违法占地易发多发态势实现根本性扭转,构建了良好的土地管理秩序。(二)发展用地应保尽保。提前掌握项目用地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及时申报建设用地。2016年以来,批准各类建设用地16.47万亩,发展用地应保尽保。及时完成重点项目基本农田补划、土地预审及用地报批。息邢高速、许信高速、明港机场、淮河航运码头、出山店水库、G1.o7、G312改线、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五岳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用地均已获批;淮内高速、明鸡高速、鸡商高速、安罗高速、阳新高速等用地得到统筹安排。(三)规划引领显著增强。以国土三调成果为基础,全面开展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科学推进三线划定,为今后发展留足空间。2017年全面启动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划定13个片区。其中11个片区控规已经市政府批复实施,平桥南片区控规已编制完成待批,狮河、平桥老城区有机更新稳步实施,有序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千村试点工作。(四)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凸显。全面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闭不符合要求的露天矿山51座,建成省级绿色矿山2座;“三区两线”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率86.6%,提前完成省定75%的目标任务,矿山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谋划生态保护修复项目。2020年初,精心谋划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片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确定全市生态保护修复“一河、一山、一区”的总体布局,项目通过省政府审查,并由自然资源部批准。稳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12%,2019年信阳成功申报,'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五)土地收益持续提升。2016年以来,全市土地出让金收入467.92亿元,连续五年稳步增长。农村土地资产价值持续提升。规范推进农村宅基地拆旧复垦,有序开发耕地后备资源。2016年以来,全市交易宅基地复垦券7.21万亩,收入117.13亿元;交易补充耕地指标9.58万亩,收入92.21亿元,居全省首位,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提供了资金支持。(六)服务效率更加便捷。机构改革后,及时将原市规委会、土委会统一调整为市自然资源和城乡规划委员会,切实提升了市自然资源和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效率和质量,保障了项目依法高效实施。简化程序压缩时限,全面梳理简化土地供应、规划审批业务流程,积极推进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合并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用地批复并联办理,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效率。(七)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不动产统一登记落地生效。落实“一窗受理、并联办理”工作模式。努力创新便民利企举措,切实压缩登记办理时限,各项登记业务基本实现当日办结。全市累计发证书17万本,证明78.12万份。地灾防治全面加强。完善了地灾群测群防网络,完成地灾综合治理工程15个,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十四五”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加快振兴发展,实现,两个更好”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深入信阳革命老区,为加快老区振兴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在信阳交汇叠加,省委省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X豫发2020)10号),明确了信阳建设鄂豫皖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和大别山(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并从政策、资金、要素、人才等方面给予信阳全方位的支持,信阳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任务加重,自然资源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任务迫切。(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需要全面构建。未来五年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市集中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城乡融合发展会更加深入,国土空间不平衡、不充分开发的压力持续加大,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功能格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相匹配的要求愈加迫切。要根据国家政策变化,积极应对发展需求,健全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机制。(二)自然资源发展要素呈现全面趋紧。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信阳在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上要更加注重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城市安全,土地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必须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节约利用资源、综合利用资源、高效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性转变,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倒逼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粗放式扩张向内涵式效益提升转变。(三)自然资源治理体系进入全面转型阶段。信阳自然资源领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面临诸多矛盾困难,自然资源规范化、法治化建设任务繁重,科技支撑和信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生态文明背景下,资源管理发展理念由传统资源要素型管理转向资源功能型管理,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保护和修复制度,健全治理监管体系,建设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全面转型阶段。自然资源管理向现代化治理体系转型成为“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十四五”时期,必须综合施策,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交出新时代自然资源高质量答卷。三、“十四五”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职责,紧紧围绕“1335”工作布局,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修复,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格局,促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发展要素供给能力,推动信阳高质量发展,在实现',两个更好”新征程中,开创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新局面O(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方针政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穿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全过程,为加快振兴发展、实现“两个更好”提供根本保证。坚持规划引领。落实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基础,以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为手段,精准识别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空间,构筑和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形成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青水碧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主动权,增强红线意识,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落实,完善资源分配格局和调节机制,守住自然资源底线。坚持人民至上。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为粮食生产安全、城镇化、工业化、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提供自然资源保障。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优先理念全面融入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之中,深化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创建,用准增量、盘活存量,全面推进土地、矿产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和资源瓶颈的内生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为抓手,破解管理难题,推动自然资源领域改革不断实现新突破。四、主要目标(一)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全面确立,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逐步实现。(二)“十四五”时期目标1 .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和管控作用更加有效。积极对接长三角区域,强化与郑州、武汉的空间联系,注重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强各县城建设,支持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统筹中心镇发展,全力做好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强化底线约束,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与效率,构建“一主两副、两廊四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2 .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实现全面加强。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025年末,耕地保有量达到767084.04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693533.12公顷。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工非法采矿、破坏森林等现象得到根本遏制。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安排,坚持需求牵引与供给改革相结合,实现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重要民生项目,以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合理用地用矿需求。推动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显著下降。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选矿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和综合利用,推进优质优用、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全市矿山“三率”达标率大于95%o3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全面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管理体制。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及确权登记全面展开。4 .绿色安全宜居城市建设取得新实效。以人民为中心,建立覆盖城乡、均等化、多层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多元融合的社区生活圈,建设更多富有人文关怀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塑造特色城乡风貌,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建设韧性城市,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 .自然资源管理效能显著提高。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执法监管体系不断健全,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基础测绘及应用、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等基础支撑能力持续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表1:“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规划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2020年基数2025年目标指标属性资源保护保障耕地保有量(公顷)787954.9767084.04约束性森林蓄积量(E-立方米)3777.264042.12预期性生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