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端”发力提升主体班办学水平.docx
从“三端”发力提升主体班办学水平江苏省南通市委党校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和干部培训需求,坚持“教学单元化、单元模块化、模块特色化、特色品牌化”原则,着力构建教学布局,科学确定教学具体落地实施计划,一直不间断优化教学内容,从需求端、供给端、组织端等“三端”发力,努力提升主体班教学质量。从需求端发力,让培训落地实施更有针对性。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紧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干部岗位需求,统筹安排教学内容。第一个是开展需求调研。在开学前围绕干部参加党校学习培训的预期及课程需求、三年内部分结业学员对党校教学内容和教学专项设置的意见建议等方面开展需求调研,广泛了解基层干部对党校学习培训内容的新需求。第二个是注重按需施教。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有关规定,瞄准能让学员们接受到更加系统深入的理论教育、更加触及灵魂的党性教育、更加精准高效的履职能力培训、更加贴近需求的知识培训等四项目标,注重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党性修养、拓展世界眼光、强化战略思维,使学员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在教学安排中,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占春季学期总课时的74.7%、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占春季学期总课时的31%,领导干部讲课课时占春季学期总课时的20.2%,均超过指标要求。三是创建选修平台。贴近学员个性化、差异性培训需求,探索建立主体班次”理论共修+专业分修+通识选修”机制,创藻了主体班次选修课平台,每位学员至少选修一门,共开设心理调适、领导力提升等10门选修课程,遨请江苏省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和相关市县党校教师开展授课。从供给端发力,让参训学员更有收获感。以“紫琅精研荟”特色学科建设活动为牵引,以教研能力提升为抓手,通过跨学科协同、跨教研室互动、跨区域结对等方式,汇聚集体聪明才智促进供给质量提升。第一个是与时俱进完善课程体系。把“讲全讲准讲深讲透”作为目标要求,完善“1+(6+10)+N”的核心课程体系,开设“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加快通州湾港产城融合发展创新与绿色低碳花园城市”等南通地方特色课程,切实把对党的创新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向深入。第二个是多措并举打磨新老专项。举办“紫琅精研荟”专项集体备课会,邀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江苏省委党校和市委研究室等单位的专家对38个专项进行评审、集中反馈和分组研讨,重点评审20%更新率,对得分90分以上的专项优先纳入主体班教学具体落地实施计划。通过优化完善课程开发机制,紧扣主体班次教学布局和培训需求,把案例教学作为新专项开发的重点,通过面向全市公开招标、召开备课推进会、借助外力协助开发、组织新课试讲、邀请专家点评、跟踪督查完善情况等形式,强抓全过程培育。春季学期案例教学比例达17.6%,超额完成15%指标要求。三是内外兼修练就过硬本领。举办“紫琅精研荟”南通市党校系统教研能力提升交流会,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作“提升践行党校初心的能力本领''专项辅导;在省内党校系统首家发布了主体班PPT标准模板,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开展PPT制作业务专项辅导,力争让党校主体班教学供给更有针对性、更富实效性。从组织端发力,让教学落地实施更具精准度。教学组织是培训质量的有力保障,认真贯彻基本培训理念,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不间断创新制度、创优方式,一直不间断提高教学实际效果。第一个是让教学制度更完善。依据高质量教学实际需要,开学前,校委会专门研究完善了“优秀教学奖评定”“市党校系统主体班次精品课评选”等制度,一直不间断推进教学组织与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坚持校内教学督导与校外教学督导互动并进,聘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委党校、江苏省委党校、南通大学的7位领导和资深专家担任教学督导,以年轻教师、拟参评省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细化随堂听课、评议反馈等环节开展教学督导。第二个是让交流研讨更深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员研讨交流的针对性实效性,大力推进“2+0.5”教学模式、在不同教学单元分别设置党性分析交流、主题党日活动、分单元互动、“三带来”主题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通学”微党课等多种方式,互动式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34.9舟。重点围绕市领导圈阅课题,组织安排小组调研活动,并举办调研报告“答辩式”交流会。三是让对外合作更有效。紧扣国家区域重大战略,2023年10月,倡导成立“长一珠一渤”部分城市党校(行政学院)推进教学高质量发展合作联盟,牵头7省1市18家党校紧扣教学设计、师资建设、课程开发、现场教学、异地培训、专项调研和育才经验规律等共同推进“七大合作”°组织主体班赴合作联盟单位开展党性教育“四进四学”赋能行动,即组织学员走进全国标杆党校、园区和企业、乡村振兴一线、优质现场教学点学精神、学理念、学能力、学作风,引导疏通学员们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考学,带着收获回。(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委党校副校长)汤新明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