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docx
-
资源ID:1722994
资源大小:18.0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docx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班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加快数字经济高质地发展,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动我省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制定如卜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战略及数字安徽建设要求,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若力提升数字产业发展能级,赋能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推动数字技术创新攻关,提高治理数字化水平,提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发展生态体系,推动数字经济成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撵,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强大动能。到2026年,我省数字经济综合实力、创新力、竞争力显著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52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竞争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上云用数赋智”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数字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数字战础设施建设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数字生态更加优化。二、实施六大攻坚行动()数字产业能级提升攻坚行动1.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先进存储器工艺技术研发和产品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制造工艺,增强设备、材料、零部件等配套能力。加快超高清视频显示、柔性面板、空中成像显示等量产技术研发,提升高端显示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巩固扩大智能语音、智能终端等领域优势,体系化推进创新能力、产业发屣、应用场景建设,加速布同通用人工智能产业.支持汽车制造企业加快在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布局,加强配套能力建设。推动“中国声谷”“中国传感谷”“中国视谷”等特色集群创新发展,着力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产业桀群发展规模和能级。2 .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支持合肥争创中国软件名城,支持重点园区培育和争创中国软件名园.实施“一市一园”建设计划,推动特色软件园区16个市全检蛊。支持工厂仿其、生产线仿真、工业控制、嵌入式系统等软件研发创新,形成重点核心工业软件产品。每年培育100件左右首版次软件产品。推动信息服务企业完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更好支撑工业制造、乡村振兴等方面应用需求3 .培育壮大数据要素产业。争创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努力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样板区,探索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打造以场景应用为基础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模式“制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在金融、卫生健康、交通等领域开展试点。打造全国一流、特色鲜明的省数据交易机构,开展行业数据交易机构运营试点,争创全国性行业数据交易机构。成立安徽数据要素创新发展联盟,鼓励数据要素型企业通过省数据交易机构进行数据产品交易。推行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落实并推广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等国家标准,鼓励企业制定实施数据治理战略,支持合肥、羌湖等有条件的市争创国家级数据训练基地,培白数据采集、清洗、标注、测评等服务生态,支推通用人工智能和行业大模型技术阶跃。持续培育认定批省级大数据企业和大数据产业园,积极引育批服务型数商、重点领域数商和行业龙头数商.4 .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进步优化平台经济发展环境,培育一批具有卷增长潜力的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共享住宿、共享出行等共享经济,创新利益分配等机制。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创新零售、无人驾驶、无人配送、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5 .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聚焦量子信息、通用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领域,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培育发展元宇宙产业,开展区块链等技术协同创新,深入挖掘应用场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引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聚焦卫星研发和制造、卫星运营和数据应用等象域,支持有条件的市建设空天信息产业园,引育一批领军企业,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发挥行业头部企业的牵引作用,开展通用大模型技术攻关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加速推进在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智念教育、智垓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落地。积极发展空间信息新型大数据增值服务,推动空间信息数据授权运营和交易流通,开展空间信息端、边、云协同采集与存储、智能处理分析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在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应急管理、水利等领域的场景创新应用。推进深空探测实验室建设,促进先进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应用。(二)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攻坚行动6 .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样板项目,毋创国家数字化产业链贯通工程、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5G全连接工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带动产业链上卜.游企业协同转型。实施“数字领航''健接工程,支持制造业企业整合业务、渠道和数据等要素,构建”研发生产+供应潦通+精准营销”一体的数字化经营体系,实施“皖企登云”提质扩面行动,每年实现6000家以上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积极开展“皖美工赋”、“品味新经济”、工业数字挛生大赛、装备产品产需对接会等活动,帮助中小企业“上云用数斌智”。依托“羚羊”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汇桀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金融机构等,提供中小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7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借鉴“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发展模式,推动建设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新智造体系。在电子、机械、汽车、船舶、冶金、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数字化乍间、智能工厂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创“灯塔工厂”.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200项、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0Q家以上、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项口100个。开展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探索与推广,树立一批新模式应用标杆。8 .激发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活力.依托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优挎产业,集聚一批供应链平台企业。以供应链平台为依托,加速物流、仓储、金融等供应链资源的数字化整合,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供应链平台集聚区。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险区建设,培育壮大一批跨境电商及海外仓龙头企业和优秀产业园区。建设“安徽金融大脑”,健全“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推进安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省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合肥)基地等建设。大力发展智就旅游,培育一批“5G+智越旅游”应用场景.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康复服务”,发屣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9 .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加快“数字皖农”建设,深入实施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簧农业产业互联网“5+8”试点,打造一批种植业、布牧业、渔业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达到1600个。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实施“互联网+”农产品H1.村进城工程,打造网上“农交会”“苗交会”“茶博会”。推动5G、物联网、遥感、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生物育种,种植养殖、农机装备等领域的应用推广。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筹农业、定制农业、生鲜电商等新业态。10 .推动区域数字化转型。开屣“一区一业一样板”试点,引导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联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3服务商,制定数字化转型总体工作方案,鼓励仃条件的地区成立数字化转型载体或服务公司,推动区域整体数字化转型(三)数字技术创新攻坚行动11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玳点领域,强化跨部门、跨学科、跨区域协同攻关,每年组织实施一批省重大产业创新计划、省重大科技专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力争取国家专项工程支持,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12 .做强科创平台。全面承接落实国家实验室委托管理任务,推动实验室高质量发展。高起点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介肥分中心)、合肥先进光源、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Sc实验设施.提升数据空间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能级。加快建设“科大硅谷”。圉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面向数字经济领域,加快部署省(重点)实验室、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省技术创新中心、省产业创新中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省企业研发中心、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体系,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13 .大力培育引进人才。围绕新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编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定期发布清单,精准育才引智。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置集成电路、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学科专业,开展交叉融合学科试点。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充分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培育数字经济领域“五惯”人才。按照“产策”设立特色评审专业,增设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集成电路、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评审专业。推广建设产业工程师学院,数字技术领域占比不少于40m实施数字经济领域技术人才培育工程,到2026年,培育数字经济技术技能人才5000人,数字经济工程师2500人,数字经济高级工程师500人。(四)数字治理能力突破攻坚行动14 .发展高效协同数字政务。围绕推动政务信息系统形态、建设模式、资金支持方式转变,全面推进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迭代工程、“院事通”“皖企通”“皖政通”三端能力提升工程、数据工程、场景创新工程等四大工程.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改造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打造“皖事通”“皖企通”前端受理、“皖政通”后端办理的“前店后厂”模式,推动更多惠企利民服务学上办理,更多政策“免申即享”.健全服务需求感知反馈机制,推深做实政务服务地图每年推出一批多路场景应用,让企业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互联网+营商环境监测”系统和“双招双引”“为企服务”平台,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15 .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依托全省一体化数据旗础平台,支探市、县(市、区)开发场景应用。全面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探索建设“数字挛生城市”。推进智慈社区建设,分批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加快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形成10个以上专项场景。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服务网点覆盖,推进农村地区数字社区服务圈建设。16 .深化监管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统筹规范涉及数字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等事项。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原则,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对数字经济领域新兴产业实施包容期“守信免查”、触发式监管、“沙盒监管”模式,形成包容审慎、更加开放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平台经济数字化智热监管平台应用优化,深化平台经济协同化数字化常态化监管改革,建设数据库和风险感知系统及网络执法办案、在线调解等应用系统,推动实现全链条、全领域智念监管。17 .筑牢安全发展屏障。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堪础设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云平台、数据中心、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完善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体系,扩大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温盖范.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推动数据安全相关标准落地,落实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安全审杳评估制度,加强对重要数据、商业秘密、个人信息的保护和使用监管。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加大依法防范打击网络安全犯罪力度。(五)数字生态活力糅放攻坚行动18 .多元化培育企业主体。精准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家电(居)等新兴产业“双招双引”,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在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鼓励优质企业通过项目建设、战略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加快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构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态圈,常态化开展省内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对接活动.19 .大力建设应用场景。实施重大场兔创设行动,聚焦基层治理、社会民生、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