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英德市农民工就业和农民增收形势调研报告(20210120).docx

    • 资源ID:1715646       资源大小:13.9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英德市农民工就业和农民增收形势调研报告(20210120).docx

    英德市农民工就业和农民增收形势调研报告2021年1月20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村组织化水平,强化农村基层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和谐稳定水平。农村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问题,只有增加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探讨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农民工就业和农民增收形势怎样?值得我们展开调查研究,从而提出一些解决农民工就业,提高农民增收水平的建议。一、近年来我市农民工就业和农民增收形势(一)农民工就业形势。1、农民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小幅增加。2014年全市农业人口91.8万人,农业人口劳动力49.47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19.38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农业人口、劳动力比例从2010年的21.03%3856%增加到2014年的21.11%J917%;人数增加0.93万人。说明农村劳动力就业仍面临压力。2、农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增幅较大。农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从2010年的13.67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16.48万人,人数增加2.81万人。说明农民扎根城镇的能力有所增强。3、农民外出务工以省内为主。2014年全市省外务工农民劳动力0.66万人,占农业人口比例从2010年的0.46%缓慢增加到2014年的0.72%,有增加但规模很小。说明就业信息渠道仍有不足。4、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收入比例还在扩大。2014年全市农民外出务工总收入24826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59007万元,务工收入与经济收入比为28.90%,比2010年增加1()个百分点达到140715万元。说明外出务工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二)农民增收形势。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还是比较快。2014年我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9元,比2010年增加4521元,5年平均增幅14.37%。2幅2年后增幅有所降低,在10%左右。2、农村经济收入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2010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577948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373235万元,占64.58%。至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59007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538005万元,占62.63%,第一产业仍然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3、农村经济收入中服务业发展势头好。2014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中,其中服务业收入26321万元,占3.06%,分别比2010年增加12986万元、0.75个百分点;年增长率18.53%o4、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014年英德农民、居民收入(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0879元、19853元,近四年平均增长率为14.37%、10.4%。农民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高5个百分点。二、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1、特色产业是我市农民创收的最主要途径。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占我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六成以上,其中的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创收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市的麻竹笋、沙糖桔、蚕桑等农业主导产业,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条,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环节配套,产业链结构稳定,是我市农民创收的基础产业。全市笋竹面积40多万亩,年产鲜笋30多万吨,产值4亿多元,是广东省最大的笋竹生产基地,2005年被评为“中国麻竹笋之乡”,带动农民10多万农民生产致富。其中西牛镇种植笋竹15万多亩,2007年西牛麻竹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先后被评为“中国优质食用笋基地乡镇”和“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领笋竹产业成为西牛农民致富的重要来源,同时,麻竹笋种植以西牛镇为中心的迅速向周边镇扩展,大洞、九龙、石灰铺、浩洸、连江口、黎溪、英城等镇也把麻竹笋作为主要经济作物进行种植。麻竹笋成了英德市农村快速致富的法宝,人们把麻竹笋称为“剥皮黄金”。全市沙糖桔种植面有30万亩,年产量约35万吨,产值14亿元,果农近10万人。种植3万亩以上的沙糖桔主产镇有黎溪、九龙、连江口、英红等镇,涌现了象九龙金鸡村、黎溪大湖村、英红虎迳村、连江口下步村等一批沙糖桔专业村。蚕桑产业以“中国蚕桑之乡基地”洽洸镇中心,辐射全市10多个乡镇种植蚕桑12万亩,年产茧约2万吨,产值近4.4亿元。种桑养蚕户农民年人均收入7900元以上。蔬菜种植面积33.09万亩,年产量61.69万吨,产值近17.83亿元。2、外出务工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最快的途径。2014年全市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19.3793万人,务工收入248268万元,外出务工劳动力比2010年仅增加0.9349万人,务工收入却增加了140715万元。在外出务工劳动力基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务工收入翻了一番。3、资源开发成就农民致富新的途径。“43000元,成交!”随着拍卖师一槌定音,一方名为“米芾拜石”的英石成功拍出。英德农民开发英石走上致富路,年英石直接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园林工程建设每年创造的产值达6亿多元。望埠旗5万多人口,从事英石生产经营者达2万多人,专业人员2000多人,不少农民通过开发英石走上了致富之路。艺青石场的邓老板,是望埠镇莲塘村村民,属于当地较早一批从事英石产业的农民,如今,艺青石场进入房地产行业,邓老板成为农民创业的典型。三、农民增收的新问题。1、农业生产成本仍然较高,农业效益没有质的提升。2010年至2014年间,农村经济收入总费用维持在40%水平,农民收入增加,但效益没有质的提升。一是由于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生产成本难以降低。二是农村农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出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小规模农户之间的同步调整行为,极易产生对市场波动的放大效应,导致市场的同步震荡、大起大落,并由此引起资源利用的浪费。为数众多的分散农户直接进入市场,不仅难以回避农业交易成本高的问题,也难以协调农户与市场的矛盾,增加市场风险。同时由于每个农户生产规模太小,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农产品生产成本难以降低。这种模式制约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推广应用,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造成了农民增投不增收、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2、农民收入过于依靠第一产业,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增长不快。我市大部分镇从功能划分上列入非工业发展区,第二产业空间有限,第三产业发展又比较慢,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减少了农民的收入。3、农村产权确权还没有普及到位,农民财产性收入无法兑现。农民最重要的资产承包地以及手中的宅基地和房屋由于确权等因素,无法实现抵押、担保、转让等财产用益物权。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成为“沉睡”的资源。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1、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建立完善村级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达到第一,盘活集体资产,增加集体收入,使农民能够通过集体分红增加收入。第二,改变农民分散经营的落后生产形式,形成了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农业发展格局。提升农民在经济市场中的对话地位,直接影响生产资料和农业产品的价格,提高生产效益。第三,建立农村内部合作金融,解决农民发展生产融资问题。通过农村公共服务重心下移,解决产前环节信息网络不健全,产中环节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产后环节没有建立稳定的产后服务保障等问题。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一是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对进城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收益分配等权益做出制度安排,建立城乡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奠定基础。二是在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应当废除城乡隔离政策。让广大农民能够通过抵押、担保、转让承包地、宅基地、房屋等财产,取得进城创业的第一桶金。3、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形成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一是要着力引导农民以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及休闲观光农业;二是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结合地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三是通过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和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4、注重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H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均很少的耕地面积,只要少数人种植就可以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必须走出家门。增加非农业收入,就是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农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扩大农村的就业门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首先,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转移到二、三产业,实现农民职业上的转变。其次,建立农民自愿退出农村机制。彻底割断外出农民同土地的联系,让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在职业上,而且在居住地上也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让那些能独立谋生且有生活来源的主要在城市或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流动工彻底脱离农村,变农民身份为市民身份,不仅有利于提高转移人口的收入水平,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的收入。5、大力扶持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一是建立稳定的新农村建设财政奖补制度,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通过改善农村交通条件,饮水、居住条件,村容镇貌,消费环境等,提升农村生产生活质量。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村“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提高农民隐性收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

    本文(英德市农民工就业和农民增收形势调研报告(20210120).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