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试行方案.docx
横店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试行方案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横店街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确保农村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现将横店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试行方案制定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办法,因村制宜、发挥优势,完善政策、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多措并举,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二、目标任务根据村级不同的资源禀赋,探索村(社区)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2008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比上一年度增长10%,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稳定性可支配收入,不断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三'发展思路各村要在认真总结和借鉴近年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资产经营、资源开发、产业互动、服务创收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加快土地有序流转,盘活农村土地存量。土地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村级集体组织最主要的资源。要顺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趋势,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田,加快土地流转,合理开发集体土地资源,使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按照“政府引导、法人投资、企业经营、产业化开发”的思路,大力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土地流转,促进流转主体多元化,使土地流转从以前单一的农户之间的流转向农业企业、工商企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等参与流转转变,切实提高土地流转实效。二是要根据现有政策规定,按照“自愿有偿、土地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签订合同和备案”的原则,采取转包、转让、互换和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每村流转土地不少于300亩,确保土地流转租赁收入不低于5万元。另外,为了激励各村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街道办事处将实行土地有序流转50元/亩的以奖代补措施。(三夏、夏教、独木、土庙、梁岗、孙亭、光明、东升、群力、建群、迎群、浒铺)(二)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激活村级集体经济活力。村级集体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量的固定资产,如土地、房屋等,一些村还有企业遗留资产,盘活这些闲置资产,对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将集体资产租赁、出售、拍卖、招商引资搞开发、兴办企业等措施,盘活村级闲置资产,这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避免集体资产流失、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全街争取清理闲置房产2万余平方米,存量建设预留地407.2亩,已招商引资兴办企业18个,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朝阳、百花、梅冲、全华)(三)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街抓产业、村抓特色”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结合各村实际,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沿后湖带有水产养殖资源的村,每村建设不少于400亩的精养鱼池,并可对外承包名贵水产养殖;卫山村、同合村等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有利于小龙虾、螃蟹、孽养等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应大力发展生鲜产业;其它村也应当挖掘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农业服务要与农村产业经营相结合,创建“支部+协会”等各种服务体系,在种养业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农户或养殖户“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问题,通过有偿服务的形式增加集体收入,确保村级年收入超过10万元。(同合、寅田、新年、卫山、桥咀、新建)(四)积极实施项目开发,实现服务创收。地处临空经济建设铁路公路物流范围及工业园区周边等区位优势明显的村,要用足用好留用地,发挥征地补偿费多的资金优势,实现土地资产和资本的有效结合。在横店总体规划范围内,兴建标准厂房、写字楼、专业市场、酒店、宾馆、农民工公寓、培训中心、服务社会设施等项目,积极发展服务性产业和租赁产业,并获得稳定的物业租赁收入。同时,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各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地转移,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幸福、新春、大教、红星、建华、红寨、群建、红焰、青松、建春)(五)依托大开发、大建设契机,实现社区现代化和功能化。街镇域社区管理形式的社区,要适应经济主体需求多元化的新形势,充分利用老城改造,武汉北编组站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契机,实行存量资产置换、不足先投的办法,实现社区建设的“五个一”,完善社区功能:建设一个300的办公用房,一个300nf的幼儿园,一个300nf的门面出租用房,一个90Itf的社区卫生室,一个300的多功能社区健身用地。“五个一”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实行有偿使用,并经居民代表大会同意后,签订有偿使用协议,以增加经济收入来源,确保年收入不少于10万元。(前进、中华、车站、五村、三联、红旗、建国)四、保障措施(一)强化领导,提供组织保障。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承担起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实行党政机关部门干部与村委会定点挂钩帮扶制度,由驻队干部挂钩各村。各驻队干部要经常下村了解实情,指导、帮助村级开展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法律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技术扶持开发力度,加快交通、水利、通讯、供电、供水、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和投资环境,为各村(社区)扩大开放,发展集体经济创造有利条件。(二)强化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通过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村集体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收益率,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一是强化资产管理。村级集体资产发包、出租管理,必须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实施。在盘活集体存量土地的同时,要加强对村集体资产租赁等过程的监管,村集体一律不得为外单位和个人提供经济担保。二是强化财务监管。全面推行财务规范化建设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规范村级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村级新增债务,逐步化解村级旧债。要结合推行村民自治,抓好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工作,村财务收支情况坚持按月逐项逐笔及时规范公布。(三)强化责任考核,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村干部年度工作业绩的考核内容,认真检查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长效激励机制。各村按年度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率进行考核,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扣除部分年终奖,同时取消村干部当年的评先、评优资格。对驻队干部实行专项考核,联系村未完成目标任务,或者工作中参与意识不强、指挥工作力度不够,造成影响工作的,视其情节扣除部分年终奖。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则进行表彰奖励。一、龙头带动发展型代表村:拍马村模式特点:通过对村办企业改制整合力量,形成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形成产业集群,构建村级集体经济良性发展格局,成功锻造出龙头带动发展型模式。拍马村于2004年对村办拍马纸业集团所属企业进行改制,采取优化升级,组建了骏马纸业这一龙头企业。近年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拍马村的拍马工业园积极运用资源节约和替代、能量梯级利用、“零”排放等先进技术,实施一批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项目,实现污染物最低排放和资源最大限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生态工业园区。通过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园区已聚集企业35家,形成了以骏马纸业、飞马包装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群。拍马工业园去年被评为省级循环经济工业园,今年又被认定为湖北省现代林业林纸科技工业园。去年村级实现工业总产值近10亿元,实现利税85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0500元,村集体可用资金3000多万元。村级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市领先位次,拍马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09年,拍马村围绕打造“湖北科学发展第一村”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的原则,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启动实施了路渠硬化、房屋立面改造、楚梅苑新居建设等十项工程,改善了村居环境。二、创新经济组织型代表村:太阳村模式特点:创办新经济组织,实行股份合作经营,按照自愿原则,吸收村级集体、企业家、村民投资入股,进行资本运作,营利按股分红,促进集体增收、农户得益。太阳村借助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在充分尊重农民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对“迁村腾地”和平整荒地形成的700多亩土地由村集体统一实行优化配置。为了实现土地资源增值的最大化,该村对部分土地实行租赁经营,先后引进宇祥畜禽、娄氏禽业等企业,用租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工业和养殖小区。同时,大胆探索土地入股企业经营,实现土地资源的保值增值和永续利用。以村为主体,先后组建“五厂、三社、一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其中,村集体拿土地入股“三社”,在农业种植合作社占股三层,在养殖专业合作社占股三层,在农副产品销售合作社占股五层,通过入股“三社”,加快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太阳村还成立了富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种养、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服务体系,网络农户100O多户,解决农村劳动力2000多人就业,户平年增收2000多元,年创利税500万元,巩固集体经济100万元。三、中介组织服务型代表村:九店村模式特点:组织专业合作社,对内聚集渔民,共同生产,推广技术;对外开拓市场,组织销售,闯出了一条通过中介组织服务推动群众致富的道路。九店村为发展青鱼养殖,村民成立了中介组织一一友信青鱼产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拥有固定场所,占地面积1200m2,资产总额190万元。合作社现有成员476人,池塘养殖面积2万余亩,成员年收入3万余元。2008年合作社纯赢利200万元,当年实现利润返回185万元。合作社聚集渔民专业化养殖,一是调优放养模式。全面推广“1115”(即一亩水面产青鱼1吨,实现产值1万元以上,获纯利5000元以上)青鱼主养模式。二是狠抓养殖小区标准化建设。重点建设以九店村为青鱼主养核心区的八大养殖小区,按照“池成方、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徐家湖500亩青鱼养殖小区的综合配套建设;2008年完成了雷湖0.4万亩青鱼养殖小区的升级改造。三是强化对渔民的经营服务。合作社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实施“六统一”的经营服务模式,即统一提供苗种,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收购,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市场销售。合作社构建营销网络开拓市场。一是闯市场,促营销。他们联络省内外80个营销大户,先后开辟了江苏无锡、湖南常德及张家界、浙江萧山、云南昆明、安微阜阳、江西南昌、上海等外埠市场。二是抓信息,广营销。利用高科技信息网络,寻找青鱼供求市场,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市场供求的主动权,及时、准确地把产品推向市场。三是深加工,多营销。目前合作社已与无锡市甘露水产有限公司结为友好合作单位,并确定了青鱼腌制、熏鱼加工合作意向,让产品进入超市。使重点加工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基地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为规范的产销对接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四、乡村观光旅游型代表村:桃花村模式特点:紧紧抓住当前休闲旅游经济蓬勃兴起的有利时机,依靠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太湖桃花村素有“荆州乡村旅游第一村”的美誉,该村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重点的乡村度假旅游,现已成为荆州及周边地区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每年接待游客数达100万多人次,创收500多万元。今年3月,荆州区成功举办以“相约桃花村、走进新家园”为主题的桃花会大型乡村旅游活动,活动仅三天时间,就吸引荆州市民及各地游客60多万人,带动旅游综合消费3000多万元,村集体也从中增加了服务性收入和租赁收入。五、依城三产服务型代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