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开展情况报告.docx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开展情况报按照要求,现将X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后,X迅速成立书记、区长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认真研究、安排部署,召开专题会议开展学习,要求全区各单位(部门)、各乡镇(街道)组织召开党委(党组)扩大会议进行专题学习,成立以主要负贲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立即行动起来,把全县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二、工作开展情况(一)周密安排部署一是高点站位,快速启动。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认真学习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和省市相关部署安排,要求各部门、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本部门整治形式主义的“第一责任人”,提升思想认识,聚焦整治重点,既要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又要做到亲自调度、亲自跟踪。二是制度先行,协同推进。制定了详尽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并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针对会议多、会议长、检查多、资料多等制定了精简发文,缩短会议时间等相关措施细则,公布问题反映电话,网络征集渠道等,强化问题核查和处置,确保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三是周密部署,层层落实。县委办切实下好先手棋,下发工作提示,要求全县各单位(部门)组织召开党委(党组)扩大会议进行专题学习,并对照共7个部分,21条具体规定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在全区范围内由点到面、自上而下,扎实有序开展政治整改,县委办率先将从乡镇、县直部门借用的3名干部送回原单位工作,给各部门单位做好表率。(一)突出从严从细一是以上率下,从严要求。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带头开短会、讲短话,减少一般性调研,更多采用“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的“四不两直”模式,深入到农业发展、安全生产等重点项目建设一线,详细了项目的总体规划、建设进展,推动问题和难题的解决。同时,区委办牵头制定四大班子领题调研工作机制,统筹开展好23个突出问题的调研,并要求县直部门重点开展12个突出问题调研,乡镇(街道)重点开展1一2个突出问题调研,以更加务实的调研作风,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精简整合、去粗存实。对各类考核考评台账进行科学整合,共减少优化考核义项,并由考核办统一进行考核,破除以往县直部门单位对乡镇考核各考核各的项、各打各的分多部门、多条线考核的情况。同时,扎实开展乡镇、村(社区)档案精筒工作,全县各部门单位进行梳理优化后,保留了X项涉及X个部门单位需要乡镇、村(社区)制作档案资料的事项,基层上报材料工作量大幅下降。二是深挖细找,查摆问题。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梳理和修改完善单位制度,开展自查自纠存在的突出问题,力求找准找实七方面的问题,县整治办对问题找得不精准,整改措施不实的单位部门,“打回去重来”并通报批评。目前,完成自查问题整改X个,建立健全职责清单X。(三)强化督查问责一是畅通监督举报渠道。通过、电视网络等公布线索征集,鼓励群众举报形式主义问题,对反映比较集中、强烈的形式主义线索进行了分门别类,明确提出处置意见、落实责任人,对形式主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谈话询问,对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及时核查处理和移送,确保“不遗漏、不放过”。二是聚焦重点促落实。深入各单位(部门)、乡镇(街道)对规定学习贯彻落实情况和单位部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等进行催促检查,着力发现各单位(部门)及干部职工在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监督工作台账和问题台账,督促制定整改方案,跟踪整改进展成效。三是通报曝光强震慑。查处并通报了3余起典型案例,引导干部深刻汲取教训,自觉树立正确政绩观,自觉抵制形式主义。本年度形式主义问题问责案例数量较去年下降18%,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干事创业劲头足。三、下步工作打算一是确保督查问责常在。围绕规定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不间断保持整治形式主义高压态势。二是加强典型宣传培育。挖掘一批具备较强示范辐射作用的作风好典型,以示范带全盘,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好转作风、树新风、重实干、促发展的浓厚气氛。三是健全完善长效机制。通过查摆问题的整改落实,指导各单位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分门别类做好“废、改、立”工作,以完善的制度保障推进作风转变。讲稿:常怀感恩之心积极干好工作一位哲人说过,“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一个最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能感到幸福的人。人生在世应该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是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感恩,这是做人做事的基点。“羊羔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作为新时代,我们更应该有情有义、知恩图报。一、常怀感恩之心,明感恩之理“感恩”,牛津字典定义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两者都含有“感激别人的帮助,把对别人的感激呈现出来”的意思。那么作为新时代党员又该如何理解感恩呢?(一)感恩是积极的生活态度。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该如何感恩生活,该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人总是有得有失,而懂得感恩的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他们总是利大于弊或者得多于失,而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去计算自己失去的,而永远对自己得到的心怀感激。(二)感恩是成功立业的基础。有人说:“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先后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的李连磊,6岁那年父亲病故,母亲又卧病在床,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上大学时,是县政府送来的3000元特困助学金和乡亲们你5块我10块地凑的两千多块钱,让他圆了大学梦,让他开始了成功的道路。他常说,“没有乡亲们的资助,山村虽小,我也永远走不出来。鲜花奉献给大地,白云奉献给蓝天,这一生我都要把乡亲们对我的爱转化为我对人民的爱,报答生我养我的土地,报答爱我帮我的乡亲。”从李连磊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正是时时刻刻不忘感恩,才取得了如此的成绩,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在日常工作中,如果组织或上级赋予一项工作或任务时,不管是轻是重,抱着给工作就是给机会、交任务就是给荣誉的心态,高标准地去做,好机会就会接踵而来,也就奠定了我们每个人成事立业的基础。(三)感恩是拼搏的精神动力。感恩不是炫耀,不是停滞不前,而是把自己所拥有的看作是一种荣幸,是一种激励自己拼搏进取的动力和激情。感恩的人,常想人之恩,常思己之过,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多论奉献,少思索取。对己施恩于人,从不挂心;对人施恩于己,念念不忘。这种谦和的处世方式和虚怀若谷的气度,也为自己的进步留足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总是埋头苦干,意气风发,奋发图强。当我们把感恩的行动落实到学习中、融入到工作中时,就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就会带着感情工作,就永远不会觉得累。二、常修感恩之德,知感恩之情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记住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有义务非得帮助我们。所以请大家记住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以感恩的心记住那些给予我们恩情的人。一要感恩父母,这是做人之本。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儿女毫无功利的挚爱,儿女用一生回报都不为过。记得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做一道数学连线题时,把一块砖跟25克相连,并在题后写了一句话:我爸爸是个搬运工,每天靠搬砖赚钱,如果每块砖只有25克'重,那爸爸就不用那么辛苦了。老师在阅卷时写下了4个字:爱心无价。”这名小学生对父母的体恤之心难能可贵。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不容易,想一想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又该如何感恩父母?对父母感恩并非一定要在他们身旁,平时多打打电话,多写写家信,生活上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工作上多一些积极奋进,他们就会倍感荣耀,万分满足。二要感恩同事,这是为人之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都离不开社会为他创造的各种条件,离不开他人各种形式的支持与帮助。我们每个同志都应该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我们能力的每一点提高,知识的每一点增长,成绩的每一点进步,职务的每一次晋升,可以说都与领导、同事的关心帮助分不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集体是一个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离开集体,其才能就无法发挥,甚至无法生存。就像狼一样,众所周知,狼是群体居住的,一只离开狼群的独狼,很有可能遭遇猎人的射杀。三要感恩组织,这是立身之基。走出家门投身事业,无论你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离不开组织的教育培养,离不开执行上级规章制度和各级领导的谆谆教诲。不论任何时候,也不论任何工作,都要始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工作的平台是组织提供的,任何个人离开了组织提供的这个平台,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一无所为。要多为组织着想,努力为组织分忧,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违背组织原则的事不做;要充分信任组织,依靠组织,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淡泊名利,做到上无愧于党,下无愧于心,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组织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