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加快对接推动惠东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精).docx
-
资源ID:1711691
资源大小:19.13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抢抓机遇加快对接推动惠东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精).docx
抢抓机遇加快对接推动惠东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抢抓机遇加快对接推动惠东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关于加快与纲要对接实现惠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调查与思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党中心、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审时度势、着眼全局,在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批准实施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规划文件。纲要把惠州包括我县整个区域纳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家战略范畴。纲要的实施必将为我县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供应强大的动力。我们要充分相识纲要的出台实施对惠东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快速抓好纲要的实行,正视困难、找准差距,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奋起直追、加快对接,实现新跨越。一、正确相识我县经济发展成就与差距(一)发展的主要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顺应改革大潮,迈着坚实的脚步,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缘优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扎实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1.8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201亿元,年均递增13.2乐2008年全县人均GDP23800元,比1978年增长27.7倍,年均递增11.3%;2008年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6.1亿元,比1978年增长43.3倍,年均递增13.5陶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980年的19.1元提高到2008年的724元;城镇化率从1980年的5.93%提升到2008年的50.81%,比1980年的提高了44.88个百分点;以教化、卫生、社会保障等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二)发展的主要差距。改革开放30年,我县经济社会虽然取得显著成果,但与我县周边县(区)对比特殊是与珠三角地区总体发展水平相比差距仍相当大。一是经济基础薄弱,融入珠三角一体化任重道远。目前,我县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质量,均远远落后于全市、珠三角地区平均水平。2008年,我县生产总值201亿元,仅占全市的15.人均生产总值23800元,仅占全市平均水平33077元的71.9%,占珠三角九市平均水平62644元的3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亿元,仅占全市的7.8M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4元,比全市少1276元;比珠三角东岸城市东莞的3010元少2286元,比深圳的9206元少8482元。经济基础薄弱,加快融入珠三角地区任务艰难。二是基础设施落后、承载实力差,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须要“近年来,虽然我县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历史欠帐大多,基础设施建设特殊是农村相对比较滞后,基础设施投入需进一步加大,增加基础设施承载实力,以适应形势发展须要。如稔平半岛开发建设的供水不足、交通不便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大,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难。受交通、区位、资源等因素影响,山区经济发展缓慢。占全县地理面积53.7%的山区五镇,2008年,山区经济总量仅占全县的8.8%o比照科学发展和纲要的目标要求,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总量不大、质量不高。2008年,我县人均GDP23800元,而纲要要求2012年珠三角地区要达到80000元,年均增长需达35.4%;2020逐步形成要达到135000元,年均增长需达到15.6%,对接任务特别艰难。二是经济结构需进一步优化。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31.6%,而纲要要求2012年要达到53$,2020年达到60$,差距较大。三是缺乏大型生产性项目支持;四是资源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五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创新实力不强。二、抢抓机遇,发挥五大后发优势抓好纲要的实行,在找准差距,正视困难的同时,必需充分相识我县的后发展优势,增加发展信念,找准工作着力点,快速融入珠三角。详细而言,我县融入珠三角有五大优势:一是交通区位优势。我县毗邻港澳,紧靠深圳特区,海路距香港仅50海里,县城距深圳特区80公里,从县城往香港仅需2小时车程。交通网络发达,广惠高速、深汕高速、国道广汕马路穿境而过,惠深沿海高速、广惠高速东延线、惠莞高速惠东段和厦深铁路惠东段建设加快推动。距离即将动工建设的平潭货运机场仅15公里。明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为我县接受港澳和珠三角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快速融入珠三角,供应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二是资源环境优势。我县有沿江、沿海、山区三大区域,土地、淡水、海洋资源丰富,特殊是沿海有172公里海岸线,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是全省海洋大县,是全市发展海洋经济最有潜力的县(区)。近年来,为惠州从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发展供应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对吸纳产业转移和大型项目落户具有很强的承载实力。三是产业基础优势。我县经过30年改革开放,内外型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特殊是制鞋、服装、电子、家电、商贸、旅游和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快速,形成了行业门类比较齐全,具有较强实力的产业体系。为吸纳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供应了较扎实的产业基础。四是大项目优势。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主动争取,经过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努力奋斗,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推动大项目建设,胜利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起点高、带动实力强、财税贡献多、资源消耗少,环保要求高的大项目,特殊是平海电厂、巽寮旅游项目和珠三角产业转移园的加快建设,我县对外影响力和辐射效应明显增加,必将有利于吸引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落户,扩大我县经济规模。五是产业转移基础优势。一方面,我县经省政府批准,远期规划总用地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建设扎实推动,产业转移工业园、民营工业园等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可以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不会变更,粤港澳三地经济加快融合,将会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受益者。三、加快对接,实现新跨越依据纲要珠三角地区发展目标,到2012年,人均GDP80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3%,城乡居民收入比2007年显著增长,城镇化水平达到80%以上;到2020年,人均GDP135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0舟,城乡居民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城镇化水平达到85%以上,单位GDP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单位GDP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我县作为珠三角部分,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仅23800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1.6%,城旗化水平仅为50.81%。我县目前这些核心指标离规划发展目标还有一大段差距,如何追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我们要把落实纲要作为实践科学发展的行动的首要任务,要把贯彻实施纲要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三促进一保持”和“三促三保”、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目标的重要措施来抓,以打造五大基地为重要抓手,加快融入珠三角,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一)以科学发展的大思维推动“五大基地”速设。1、强化学习,深刻领悟,切实抓好纲要的实行。一是强化纲要学习。把纲要的学习作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规定动作,深刻领悟纲要出台的背景、重要意义、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发展目标等。利用互联网网络平台、新闻等媒体,加强纲要的学习,使广阔干部群众了解实行纲要对惠东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加对惠东发展的信念。二是强化实力提升。通过深化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特殊是党政部门“一把手,的审时度势实力、驾驭全局实力、化解危机实力,科学推动纲要落实。2、找准定位,重点突破,大力打造“五大基地”。“五大基地”是县委县政府实行纲要的产业定位,是壮大我县经济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一是大力推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建设。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是经省政府批准的产业转移园,土地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是带动我县沿江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依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套、高质量引进”的思路,努力把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建成省级示范园区。当前,重点是抓好园区首期2平方公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据需求,争取今年启动一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中航科技、华源轩、锦胜等项目开工建设,争取项目早日建成、早日投产;大力推动招商选资,争取引进一批经济效益高、能源消耗小、税收贡献大、支撑力较强的项目落户。二是大力推动珠三角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目前我县最具优势、最具潜力。要依据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3510”工程(三大基地、五大品牌、十条精品线路)的思路,加快惠东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要依据建设广东“亚龙湾”和旅游经济强县的目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宣扬力度,大力引进一批旅游项目,参加“蓝色、绿色、红色、古色”四色旅游建设,完善一批旅游商贸设施,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当前,要以推动巽寮滨海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依据建设滨海五星级酒店群为目标,着力抓好海宸、嘉华、康帝等三家五星级酒店建设和景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蓝色”旅游全面提升我县旅游业档次和水平;同时,要主动推动港口双月湾旅游主题公园、黄埠东头旅游、白盆珠水库生态风景区、多祝皇思扬、田坑古围村、安墩热汤“山上温泉”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工作。三是大力推动珠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建设“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大县目标,坚持用现代农业的理念发展农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广农业科技。依靠我县水质、土质都达到环保要求的优势,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安排,发展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不断扩大优质蔬菜、马铃薯、甜玉米、山地三黄鸡、赤岸蛀等农产品种养基地规模,加快建设沿江城郊型、沿海创汇型、山区资源型特色农业板块经济;提升农业利用外资水平,引进2-3家大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形成产、销、加一体化农业产业链。着力打造梁化蔬菜、多祝沙姜、安墩春甜桔和尊丝、白盆珠油茶、白马木瓜、桥星甜玉米、西冲莲藕等种养特色专业镇村;大力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提升农村服务城市的价值。形成特色农业经济规模化,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步伐。建立绿色农产品长期稳定供应深圳、香港等城市的供求关系,努力建设成为珠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四是大力推动临港工业基地建设。惠东有海岸线长172公里,海疆面积3200平方公里,同时有经国务院批准的三个国家一类口岸,是全省海洋大县之一。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对惠东确立的“现代海洋经济强县”的科学定位,依托沿海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能发电、火力发电和现代大型船舶制造业。目前,最重要的是抓好平海电厂动工建设的服务工作,确保无障碍施工,确保在2010年建成投产。同时,要切实加强对东山海风力发电、熔盛重工、集键造船以及深能源等项目的跟踪落实,争取上述项目落户建设,努力打造沿海清洁能源和那舶制造工业基地。五是大力巩固提升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建设。民营制鞋业是惠东的支柱产业。要运用“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广东女鞋名城”、“广东省鞋材生产基地”等的金牌效应,加快中国女鞋生产基地暨广东国际品牌女鞋生产工业园的规划建设,引进一批鞋材企业,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鞋业企业,力争在今年内培育12个国家级品牌和更多的省市闻名商标,以品牌提升质量,以质量充溢品牌内涵。要化危机为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优胜企业实行重组,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主动采纳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制鞋产业,优化市场营销策略,促进从贴牌加工到自主品牌营销的产业升级,推动鞋业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目标迈进,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实现鞋业二次创业,再创惠东鞋业新辉煌。(二)以固定资产大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大跨越。实践证明,任务一个国家、地区在经济大发展的前期,都是靠大投资来拉动快速发展。我县经济基础薄弱的其中一个缘由就是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小,要想方设法扩大投资总量。从近期战略看,要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详细措施来抓;从远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