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docx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在此就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研讨发言。通过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我深刻认识到,这次会议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结合工作实际,作如下发言,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提高站位,全面领悟全会的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历史性会议,深刻回答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方向性、原则性重大问题,彰显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的说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改革规律,牢牢立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回答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光辉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系统干部职工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深化理解,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实质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干部职工必须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首先,要深入学习全会通过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说明,确保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能够全面理解全会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次,要结合本系统、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工作部署和行动指南,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再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实地考察等,使干部职工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在理解中推动实践。三、强化责任,确保全会决策落地生根干部职工要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全会精神和决策部署在本系统落地生根。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和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改革措施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要注重发挥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建言献策,为深化改革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过这些措施,*系统干部职工将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四、统筹谋划,确保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位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决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提高政治站位,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悟党中央战略考量,立足职能职责,找准找实履职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一要认真组织学习。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通过党委会、党委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形式,坚持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确保学习全覆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领学促学作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真正将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二要广泛开展宣传。各级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创新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全会精神。通过撰写理论文章、制作专题节目、开展宣讲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全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注重宣传效果,确保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出现误导和偏差。要注重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方式,使全会精神真正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三要切实抓好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要注重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谢谢大家,发言完毕!讲稿:常怀感恩之心积极干好工作一位哲人说过,“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一个最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能感到幸福的人。人生在世应该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是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感恩,这是做人做事的基点。“羊羔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作为新时代,我们更应该有情有义、知恩图报。一、常怀感恩之心,明感恩之理“感恩”,牛津字典定义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两者都含有“感激别人的帮助,把对别人的感激呈现出来”的意思。那么作为新时代党员又该如何理解感恩呢?(一)感恩是积极的生活态度。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该如何感恩生活,该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人总是有得有失,而懂得感恩的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他们总是利大于弊或者得多于失,而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去计算自己失去的,而永远对自己得到的心怀感激。(二)感恩是成功立业的基础。有人说:“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先后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的李连磊,6岁那年父亲病故,母亲又卧病在床,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上大学时,是县政府送来的3000元特困助学金和乡亲们你5块我10块地凑的两千多块钱,让他圆了大学梦,让他开始了成功的道路。他常说,“没有乡亲们的资助,山村虽小,我也永远走不出来。鲜花奉献给大地,白云奉献给蓝天,这一生我都要把乡亲们对我的爱转化为我对人民的爱,报答生我养我的土地,报答爱我帮我的乡亲。”从李连磊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正是时时刻刻不忘感恩,才取得了如此的成绩,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在日常工作中,如果组织或上级赋予一项工作或任务时,不管是轻是重,抱着给工作就是给机会、交任务就是给荣誉的心态,高标准地去做,好机会就会接踵而来,也就奠定了我们每个人成事立业的基础。(三)感恩是拼搏的精神动力。感恩不是炫耀,不是停滞不前,而是把自己所拥有的看作是一种荣幸,是一种激励自己拼搏进取的动力和激情。感恩的人,常想人之恩,常思己之过,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多论奉献,少思索取。对己施恩于人,从不挂心:对人施恩于己,念念不忘。这种谦和的处世方式和虚怀若谷的气度,也为自己的进步留足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总是埋头苦干,意气风发,奋发图强。当我们把感恩的行动落实到学习中、融入到工作中时,就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就会带着感情工作,就永远不会觉得累。二、常修感恩之德,知感恩之情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记住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有义务非得帮助我们。所以请大家记住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以感恩的心记住那些给予我们恩情的人。一要感恩父母,这是做人之本。父母绐了我们生命,给了儿女毫无功利的挚爱,儿女用一生回报都不为过。记得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做一道数学连线题时,把一块砖跟25克'相连,并在题后写了一句话:我爸爸是个搬运工,每天靠檄砖赚钱,如果每块砖只有25克'重,那爸爸就不用那么辛苦了。老师在阅卷时写下了4个字:爱心无价。”这名小学生对父母的体恤之心难能可贵。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不容易,想一想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又该如何感恩父母?对父母感恩并非一定要在他们身旁,平时多打打电话,多写写家信,生活上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工作上多一些积极奋进,他们就会倍感荣耀,万分满足。二要感恩同事,这是为人之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都离不开社会为他创造的各种条件,离不开他人各种形式的支持与帮助。我们每个同志都应该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我们能力的每一点提高,知识的每一点增长,成绩的每一点进步,职务的每一次晋升,可以说都与领导、同事的关心帮助分不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集体是一个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离开集体,其才能就无法发挥,甚至无法生存。就像狼一样,众所周知,狼是群体居住的,一只离开狼群的独狼,很有可能遭遇猎人的射杀。三要感恩组织,这是立身之基。走出家门投身事业,无论你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离不开组织的教育培养,离不开执行上级规章制度和各级领导的谆谆教诲。不论任何时候,也不论任何工作,都要始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工作的平台是组织提供的,任何个人离开了组织提供的这个平台,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一无所为。要多为组织着想,努力为组织分忧,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违背组织原则的事不做;要充分信任组织,依靠组织,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淡泊名利,做到上无愧于党,下无愧于心,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组织的培养。